首页 > 垃圾分类 > 把垃圾分类做到极致的国家是怎么做的?
2019
10-03

把垃圾分类做到极致的国家是怎么做的?

  中国科普博览,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汇聚中科院高端前沿科普资源,深度报道前沿科技,科学解读热点事件,品质传播科学思想与文化,让公众“从此爱上科学”。

  近日,将于2019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引起了广泛热议。有的网友戏称垃圾分类难度太高,一想到50元-200元的罚款就奶茶不敢随便喝,外卖也不敢随便吃了。

  说到垃圾分类,就不得不提到邻国日本。日本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做得十分严格且相对成熟的国家。无论是公共场所还是公司家庭,都需要进行垃圾分类。把垃圾分类做到极致的日本,到底是怎样做的呢?

  日本以《废弃物处理及清扫相关法律》的形式,规定各个县市区必须有计划地对垃圾进行分类和收集处理。也就是说,国家虽然要求对垃圾进行分类,但是分类的具体规则,在国家层面没有统一的标准,由各个县市区自己确定。因此,各地居民在丢弃垃圾之前,必须要按照当地县市区的规定对垃圾进行分类。

  同时,日本是一个高度强调公民个人责任感的国家,因此各个县市区普遍实行严格的家庭垃圾分类制度,将垃圾分类的责任落实到各个家庭,力图从源头上解决垃圾分类的问题。

  准备在日本长住的留学生来日后去市役所进行住民登记时,往往都要接受工作人员对该地区垃圾分类规则的介绍并拿到相关的说明资料。相关说明资料一般采用图片搭配文字的直观形式,并有英语、中文等日语以外语种的版本,以便大家快速准确地了解垃圾分类的规则。

  如前所述,各个县市区垃圾分类规则存在差异,不可一概而论。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各个县市区人口数量、垃圾处理厂数量以及垃圾处理能力不同。有些垃圾处理能力高的县市区,垃圾分类规则往往没有垃圾处理能力低的县市区细致,比如不将塑料餐盒等单独分类而作为可燃垃圾一并处理。这是因为在这些垃圾处理能力高的地区,采用了可以进行高温处理的最新式垃圾焚烧设备,不产生有害气体,甚至还可以将燃烧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因此没有更加细致分类的必要。

  一般来说,家庭垃圾主要可以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粗大垃圾、资源垃圾和有害垃圾等。通常情况下,特定的垃圾必须放入特定的垃圾袋,包装好后再丢弃到垃圾放置处。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了要利用特定的垃圾袋把垃圾分类包装好再丢弃以外,丢弃垃圾的时间也有严格规定,即只能在规定日子,丢弃规定的垃圾。

  一般来说,不可以在回收日以前将垃圾袋放到指定丢弃的地方,而是需要在指定日的早晨再将需要丢弃的垃圾放到指定的位置。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止发生垃圾偷盗、利用垃圾进行恶作剧(如盗取个人信息等)、垃圾火灾等事件发生。比如作者所在的大阪府箕面市,就是每周一和每周四早上9点以前,可以丢弃可燃垃圾。在作者租住的公寓楼下,有如下图所示的专门放置垃圾的垃圾场。上面写明了可以丢弃各种垃圾的具体时间,以提醒大家遵守垃圾丢弃规则。

  虽然如今日本的垃圾分类制度十分严格细致,但是实际上日本的垃圾分类规则也是随着经济发展程度不断演变而来的。

  二战后,伴随人口的增长产生了大量垃圾,随意丢弃以及不规范的垃圾运送造成了海河污染、蚊虫肆虐等公共卫生问题。

  在日本的高度经济增长期(1955年-1973年),随着垃圾焚烧炉的导入,地方政府开始要求居民将家庭垃圾分为可燃和不可燃两类。此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包装开始被大量使用,由于填埋后无法降解,塑料包装被作为可燃垃圾焚烧处理。

  然而,塑料垃圾焚烧时产生的有害气体带来的严重大气污染、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对垃圾焚烧炉造成的损坏、垃圾最终处理厂容量的减少和对循环利用的重视等,都促进了随后开展的针对塑料垃圾和干电池分类的工作。

  之后,出于对有限资源进行循环利用的考虑,日本于1997年实施《容器包装循环利用法》,将玻璃容器、塑料瓶、纸质包装盒、塑料包装盒(餐盒)、不锈钢罐、铝制易拉罐和纸箱等规定为可以循环利用的垃圾,在丢弃时需要进行单独分类,从而完成了垃圾分类标准的细化,这种垃圾分类规则也一直沿用至今。

  2000年以来,日本更加重视垃圾资源的循环利用,制订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提出了“3R处理”的步骤,3R是取英文Reduce,Reuse,Recycle三个单词首字母形成的简称。

  具体来说,Reduce是指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量,对过度消费和生产说“不”。Reuse是指对使用过的产品和部件进行再次利用,延长其使用时间,比如跳蚤市场义卖或旧衣服捐赠等。Recycle是指将垃圾中能够作为资源循环利用的提取出来进行再生利用,比如塑料瓶、易拉罐、罐头盒等。

  日本在实行家庭垃圾严格分类后,带来了居民环保意识的普遍提高、垃圾排放量的减少、垃圾焚烧技术进步、垃圾焚烧效率的提高、垃圾焚烧导致的大气污染的减轻和垃圾填埋场使用寿命的延长等一系列积极成果。参考日本家庭垃圾分类的效果可以预测,上海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将促进广大居民的普遍参与,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今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开始实施,这意味着“垃圾分类”正式纳入上海法制框架。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最大程度上做到资源回收。对于回收不了的生活垃圾,我国无害化处理率有多少?最普遍的无害化处理是哪一种?本期镝数用数据为您解读生活垃圾背后的真实情况。

  究竟各省份一年会产生多少生活垃圾?尽管目前没有直接的数据统计,但可以用一个近似的数据——清运量去估算。

  《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17》显示: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广东省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2644.48万吨,同时在千万吨级别还有江苏(1734.65)、山东(1591.31)和浙江(1454.64)。

  根据2016年12月发布《“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指出,到 2020 年底,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其他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5%以上。

  就目前全国情况而言,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经达到很高水平。全国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在2014年时已经达到90%,2017年达到了97.7%。

  生活垃圾如果被正确分类后,除了少部分可回收之外,其余的更多的投入到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处理。

  虽然我国生化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很高,但目前的主要处理方法主要还是填埋和焚烧,其中填埋的比重最大,焚烧处理能力也在逐年提升。

  相比填埋,焚烧可能是更经济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方法,曾有学者针对国内一二三线个城市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由于城市用地紧张的原因,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单位填埋净成本均为单位焚烧净成本的两倍左右。

  研究同时指出,无论是否考虑环境成本,各类别城市的垃圾单位焚烧成本均小于单位填埋成本,这表明如今城市的垃圾处理方式由填埋向焚烧过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厨余垃圾是最常见的生活垃圾之一,但不同收入的家庭产生的厨余垃圾数量也不相同。

  以北京市为例,餐后垃圾的数量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增加也在逐步提高,这说明人均月收入较高的家庭倒掉剩饭菜的比例更大。

  但将时间拉长到以年为单位来看,人均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数量和家庭月收入之间呈现出倒“U”的曲线,家庭人均餐厨垃圾产生量最大的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5000元之间。

  上面提到“收入高的家庭倒掉的饭菜也多”,如果单纯按“年厨余垃圾总量=家庭每天 * 365”的公式来计算,那么收入越高的家庭人均年产生厨余垃圾越多。

  不过事实可能是,有钱人在外面吃饭的频率可能更高,所乘的倍数自然远远低于365。

  如果每顿“收入高的家庭倒掉的饭菜也多”的假设成立,那么在3000~5000这个收入姐点之后随着家庭月收入升高年年产生厨余垃圾反而减少的真相就是:高收入家庭只不过把本应该倒在家中垃圾袋的厨余垃圾,经过服务员的手倒在了餐馆饭店的潲水桶里。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