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垃圾分类受阻关键在于强化政策教 育
2019
09-28

垃圾分类受阻关键在于强化政策教 育

  7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在上海推行。实际上,早在2000年,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就已经开始了生活垃圾试点工作,然而十年过后,仍未产生实质进展。诚然,垃圾分类制度的出台有其必要性。但仅仅出台严苛的制度,却忽视必要的政策宣传教育。必然会造成居民的轻视和困惑,进而表现为其行动力的降低。

  政策宣传本应当做好“上传下达”,宣传教育和制度推行“双管齐下”,才是推行一项制度的正确姿势。政策的下达,不应该只在行政管理体系内进行,还应该充分考虑到民众对于某项政策的认知以及理解水平。不同的主体在明白自己不同的责任与义务后,才能够助推制度的稳步施行。这样的道理,对于垃圾分类制度同样适用。

  然而,在上海垃圾分类工作的施行中,民众对于条例中的“不分类、不收运”的真正含义存在争议,不知道“垃圾该如何分类”,其问题就是政策宣传的不足。《人民日报》曾报道称,我国居民垃圾分类知晓度高达90%,但仅有20%能够参与并精准完成分类。人们对于条例的认知偏差以及垃圾分类的行动力不足,都说明着,其实民众存在着垃圾分类意识,只是还停留在表层,政策宣传教育不到位,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

  因此,推行垃圾分类实施的下一个着力点应该是加强政策宣传,解析垃圾分类条例的具体内容和意义。相关的管理部门,可以和社会的第三方力量合作,例如社会机构、公益组织和社区志愿者等,让他们发挥各自所长,在对于制度的普及和对民众的宣传教育中,来起到弥补政府角色的作用。不仅如此,政府还应该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采用多元的传播手段和渠道,用一种大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补足民众的垃圾分类知识。

  总而言之,垃圾分类要实现良性的持续发展,在出台科学的管理条例的同时,还要辅以对垃圾分类的深刻宣传教育。但从观念认同到行动实施,从理解到支持到主动参与,仍有漫长的过程。相关管理部门要有耐心,在科学的宣传中,也要让民众看到自己行动的实际成效。最终将垃圾分类转化成长久的自觉行动。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