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家、省、市对“无废城市”建设的部署要求,市生态环境局会同有关部门、单位编制了《烟台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023年1月3日《方案》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发布。17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领导解读《方案》相关政策,并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朝晖介绍说,2022年7月,《山东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提出我省全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我市迅速行动并委托国家级技术支撑单位牵头编制《方案》。2022年11月上旬方案通过专家评审,经过公开征求意见,于2023年1月3日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发布。《方案》充分衔接烟台市“十四五”时期工业发展、农业发展、能源发展、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的任务、目标、工程,将科学指导我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工作。
《方案》系统构建固废治理体系。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和海洋垃圾六大类固体废物为重点,对我市固体废物的产生、利用、贮存、处置状况进行全面梳理,结合我市“无废城市”建设基础条件和面临形势,明确各类固体废物的治理目标,统筹固体废物治理路径。
《方案》具有可落地可操作性。基于对我市“无废城市”建设现状、问题、目标的梳理,《实施方案》设计了八大类129项任务,涵盖制度、技术、市场、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六大类38个工程项目,涉及工业固废、危险废物、生活源固废、农业固废、建筑垃圾等领域,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各项任务和工程均明确了实施主体和完成期限。
《方案》协同推进减污和降碳。以“无废城市”建设和“双碳”工作有机结合的先进理念为指引,加快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推动工业余废热、核能等规模化供暖;依托海洋牧场创新发展“海上粮仓+蓝色能源”模式;依托万华工业园、长岛综试区的“零碳园区”“零碳岛”建设,开展“无废园区”“无废岛屿”建设。
根据《方案》总目标,通过“无废城市”建设,到2025年,我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水平不断提升,原生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实现“零填埋”,农业固体废物收集处理体系基本健全,建筑垃圾利用处置能力缺口基本补齐,海洋垃圾综合治理成效初显。多元共治、齐抓共管的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治理模式基本成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
生活垃圾分类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源头减量、资源回收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
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平说:“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我市在市区建成区范围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截至2022年底,市区1157个居民小区完成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布设分类投放点6540个、配备四分类垃圾容器44538个,建设垃圾分类亭及智能化设备2500个,配套分类运输车326 辆,按照每300至400户居民至少配备1名指导员的标准,配备并全面培训871名垃圾分类指导员。厨余垃圾日收运处理量由180吨提升到430吨,增幅150%。市区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360个,并初步通过检查验收,其中达到创建标准并达到考核评分90分以上的达到三分之一以上。”
按照《烟台市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规划》,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标准实现设施全覆盖。到2025年底,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法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市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左右。
推动市区厨余垃圾全收运、全处理,市城市管理局在对公共机构食堂、农贸市场、大型商超厨余垃圾全量收运后,逐步将居民小区纳入厨余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范围。到2023年底,实行生活垃圾“干湿分离”收运的小区达到30%以上;2024年底,达到40%以上;2025年底,达到50%以上。2023年,市区(不含蓬莱区)的厨余垃圾(含餐饮行业的餐厨废弃物)日收运量预计达到550吨,较2022年增长幅度20%以上。
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全面覆盖。市城市管理局指导莱山区、黄渤海新区、高新区,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小绿桶”模式、“三定一督”模式,实现生活垃圾100%分类处理。其他各区因地制宜采取引进第三方、市场化运作等推广模式,未来三年按照居民小区数量70%的目标,打造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力争2023年底市民参与率达到50%以上,2024年底达到70%以上,2025年底达到90%以上,分类投放准确率达到80%以上。
农业固体废物处理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涉及生态环保以及老百姓菜篮子稳定供应和食品安全的重要工作。
近年来,我市农业废弃物处理取得了较大进展。秸秆方面:全市年收集秸秆量220万吨左右,秸秆利用总量210余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在96%左右。农膜方面:全市农膜使用量为1.1万吨,回收量1万吨,回收率90%以上,反光膜使用总量0.87万吨,回收量0.82万吨,回收率94%以上。农药包装方面:已建立县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站3个,镇(街)暂存点数量700余个,村(居)暂存点数量1100余个,全年回收处理农药包装可达257吨。禽畜粪污方面:全市3720个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已全部配建粪污处理设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病死禽畜处理方面:全市集中无害化处理病死猪79万头、牛羊1608头、禽1万吨,集中处理率均达到90%以上。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宫本俊介绍说,市农业农村局已会同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财政局、生态局、市场监管局共7家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到2025年,在农业病虫害发生平稳、农业种植面积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全市农药施用量降低10%、化肥施用量降低6%。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保持在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90%以上。按照就地就近、规模化利用的原则,持续推进秸秆的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燃料化离田利用。到2025年,我市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完善“三膜一袋”网格化回收体系。建立棚膜、地膜、反光膜、果袋“三膜一袋”的“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收集处理体系。大力推行以苹果“免套袋”技术为代表的集约轻简化栽培模式;完善“三膜一袋”残留污染监测网络,开展“三膜一袋”废弃物清理。到2025年,农膜回收率达到92%。建立县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站,依托现有农资经营店,建立覆盖全市、“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化回收体系。到2025年,全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80%以上。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2021年9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加强建筑垃圾管理推进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烟政办发〔2021〕17 号),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建筑垃圾突出问题,深入推进我市建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张帅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市将根据全市建筑垃圾存量和增量情况、选址条件、综合运输距离等因素,在市六区(不含蓬莱区)范围内建设3处年处理量达300万吨以上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基地,各区市至少建设1处年处理量100万吨以上的产业基地,市六区3处分别为:牟平区武宁街道产业基地项目,项目占地约168亩,总投资约3.7亿元、福山区福新街道项目,项目占地102.6亩,总投资约3亿元、福山区回里街道项目,项目占地151.3亩,总投资约3.78亿元。这3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基地通过开展特许经营的方式,引导有资质的企业承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设定特许经营期20年,对合同约定范围内的拆除垃圾、道路沥青垃圾、工程垃圾、装修垃圾等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实施特许经营。
据悉,福山区福新街道项目正在进行场地整理、厂房土石方开挖;牟平区武宁街道项目正加快进行基础施工;招远市、莱阳市、海阳市、栖霞市正在加快项目建设;其余区市正在开展各项开工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所有项目2023年底前建成。
根据住建部门要求,建设、拆除、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申请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手续,建设单位要取得《施工许可证》和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等相关文件后方可动工。市六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由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机构负责办理处置核准手续;存量建筑垃圾以及拆除工程产生的建筑垃圾,由各区政府(管委)指定的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运输和处置。引导社会性投资工程项目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用量达到规定比例的,财政部门按一定标准予以奖励。
“到2025年,全市范围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基地全部建成投产并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建筑垃圾减量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实现新建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浆)排放量每万平方米不高于300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走出一条具有烟台特色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道路。”张帅说。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废、农业废弃物等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
“无废城市”并不是城市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够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旨在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这项工作,需要长期探索与实践。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48550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