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管理的开放,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的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全域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不再查验核酸证明。
而“痊愈常态化”不代表“痊愈无风险”,为了保障正常一线工作者的作业安全,我们仍不能对防疫环保有所松懈。
新冠疫情暴发后,口罩几乎成为每个人出门的标配。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疫情暴发以来,全球范围内一次性防护口罩的需求量增加了100倍,全世界每月使用和处置的防护口罩数量为1290亿个,随着口罩用量激增,没有被妥善处理的废弃口罩正在污染生态环境,那么废弃口罩究竟该如何处理?是拿开水烫一下重新利用?剪碎后扔掉?还是个人进行焚烧处理呢?
一次性医用口罩结构主要包括3层:最外面的防水层、中间静电吸附层、内部的普通非织造布层。口罩的一般结构是SMS三层结构或者SMMMS五层结构,所用材料一般为聚丙烯(PP),占比90%以上,其纤维直径极细,只有1到5微米。
聚丙烯是一种良好的驻极材料,中间的静电吸附层就是利用驻极原理,通过电荷的静电力作用捕集尘粒,从而对携带病毒的飞沫及空气中的颗粒物起到过滤作用。聚丙烯还有一个更常用的名字:塑料。
外科口罩如果随意丢弃在大自然中,自然降解可能需要400~500年。聚丙烯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老化、分解,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直到变成直径很小的难以过滤分离的微塑料颗粒。
关于废弃口罩的处理,医务人员及其他高危人群和普通健康的人群应分别遵循不同的处理流程。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1.对于在医院及其他医疗卫生服务场所中的医务工作者、患者及患者家属使用过的口罩:应严格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的标准进行处理。将口罩丢弃至专门设置的废弃口罩收纳容器,丢弃口罩后应及时使用75%酒精进行手部的简单消毒,并按照WHO推荐的洗手法彻底消毒。
2.对于高危场所密切接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后的废弃口罩:无专业医疗废弃物处理机构回收处理时,丢弃前应使用含有有效氯1000~2000mg/L的消毒液进行浸泡20~30min消毒,随后丢至有害垃圾桶中,等待集中回收处理。丢弃口罩后应及时使用75%酒精进行手部的简单消毒,并按照 WHO 推荐的洗手法彻底消毒
3.对于普通健康人群使用过的口罩:可将其投入社区及其他公共场所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内,鼓励大家对废弃口罩进行简易的消毒(如喷洒75%酒精、消毒水等),并在丢弃口罩后及时进行手部消毒与清洁。
随着疫情开放,有许多“物传人”的感染案例,如先前国内多地发生的境外邮件、衣物等物品阳性的报道,存在疫情隐匿传播的风险。如果家里有阳性病例的出现,垃圾中附带病毒就有可能传播导致传染给环卫工人。
家中若有阳性病例出现,丢垃圾时最好消杀一下,很多垃圾清理的一线环卫工人都是老人,进行消毒封口后再扔垃圾,既是对自己负责,也能更好地保护他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生表示,该方式为“鹅颈式封口”,感染者清理垃圾前注意酒精或消毒液消毒,然后扎紧塑料口袋
总体而言,对于普通人家中的垃圾,在坚持原来垃圾分类的工作上需要注意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潜在的疫情风险;对于医疗隔离点与重点隔离区,原则上应按照医疗垃圾的原则处理。在新冠疫情层出不穷、多点散发的背景下,要严格做好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处理工作,避免病毒的交叉传染。
过去我们习惯了每日核酸和封控的生活,这是大家第一次主动的面对疫情,也是第一次离感染最近的时候,难免会有一段适应的过程。
但越是这种时候,越考验大家对自己负责的能力,我们不能因为全面放开就放松紧惕,也不能消极的等待被感染。
希望大家都能在疫情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护好自己和家人,一起共度本次难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48407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