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济南市南部山区柳埠街道87个村居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2023
01-15

济南市南部山区柳埠街道87个村居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近年来,济南市南部山区管委会围绕乡村振兴,结合山区和农村实际情况,率先启动了垃圾分类工作。经过探索创新,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按照管委会部署,柳埠街道根据辖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垃圾分类工作,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位于街西侧的尧庄村,村子里布满了垃圾分类宣传栏。村党支部书记王振兴说,“村里的垃圾分类工作是在2020年7月份开始,尧庄村率先按照管委会坚持党建引领的要求,从党员牵头开始,把垃圾分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实行村两委人员负责制和党员包户制,签订垃圾分类党员承诺书,明确责任划分,通过不断完善分类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不仅如此,村里还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举办了垃圾分类“消夏晚会”,以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助力垃圾分类全村覆盖。街道工作人员在村广场为村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资料,讲解分类知识,还播放了垃圾分类宣传视频,以形象生动的视频展示助力村民垃圾分类知识学习,观看完视频、学习完宣讲分类知识后,还为参加活动的群众设置了有奖竞答环节,使居民能够深入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

  通过街道及尧庄村的不懈努力,目前村民垃圾分类居民知晓率、参与率达到100%,投放准确率达到98%以上。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减少了乱扔垃圾、收运不及时等现象,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尧庄村的人居环境面貌大幅提升。

  离尧庄村不远的闫家村,还没进村就看到了村门口建设的一个垃圾分类亭。在这里工作的垃圾分类督导员谭传福说,“我早上五点半上班,上班后开始去每家每户收集垃圾,刚开始进行垃圾分类工作的时候,垃圾分类工作进展缓慢,后来各级领导过来宣传,村里也号召垃圾分类工作。现在村里垃圾分类有了很大的进步,原来的垃圾分不清楚,生活垃圾跟厨余垃圾分不开,现在每家每户垃圾分类都很清楚了,都会按照指定的桶来倾倒垃圾。”

  在街道生活垃圾处置中心,保洁人员正在对刚收集回来的厨余垃圾进行分拣,随后这些厨余垃圾将送往阳光堆肥房并加入相应配比的菌种氧化发酵。这些腐烂发臭的果皮菜梗、残羹剩饭在经过科学系统处理后,得以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成为农田适用的有机肥料,实现垃圾减量化、节约化、无害化。

  目前街道每天厨余垃圾产出5吨左右,其中一部分由2辆厨余垃圾清运车送住长清处置中心,剩余部分经过分拣、加工、发酵后的产物,粘稠、发臭且含有有机盐,并不能适用于农作物生长需要且置于空气中容易造成环境二次污染。为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厨余垃圾“变废为宝”,街道积极对接,寻求解决办法,在山东农业大学时连辉教授的技术指导下,同龙门村新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有机肥厂合作,添加鸡粪、锯未以及时教授研发的发酵菌剂及各种有益菌,经过反复探讨,多次实验,终于生产出适于农作物生长的有机肥料。目前,阳光堆肥房现有10间,工具间2间,能堆存100余吨厨余垃圾。生活垃圾处置中心每天收集厨余垃圾5吨左右,可以转换为1吨左右的生物有机肥。

  按照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的思路,街道还对落叶进行收集,将绿化垃圾循环利用,变为绿化的肥料。在落叶比较的少时候,每天有三四辆满载落叶的货车将落叶运到生活垃圾处置中心,高峰时,每天有十多车。工作人员将收集好的落叶利用落叶粉碎机把落叶集中打碎。粉碎后进行加水、泡料、定期加入有机垃圾在阳光堆肥房里进行发酵,期间要不停地进行翻堆降温,直到发酵成有机肥。制成的有机肥又将全部用到绿地中,扶壮苗木,对于一些粗粉物可进行裸露土地的覆盖,以达到抑制扬尘和改良土壤的作用,以上所有措施都达到一个“落叶归根”的良好生态循环。

  近两年,南部山区柳埠街道走出了一条用“生态办法”解决“绿色烦恼”的新路子,为辖区发展带来了生态、经济“双收益”。群众目睹了环境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转变,实现了从“袖手看”到“拍手赞”再到“动手干”的转变,大家都自觉参与到人居环境建设中来,进一步助力了街道乡村振兴建设。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