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回收 > 2011年丨研究生放弃高薪工作到成都“捡垃圾”2年赚了1000万
2023
01-12

2011年丨研究生放弃高薪工作到成都“捡垃圾”2年赚了1000万

  这个看似有些“搞笑”的决定,却在两年后为汪剑超带来了1000多万的收益!

  1998年,汪剑超从陕西西安一中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

  毕业之后汪剑超参加了“微软中国”的面试,那是微软亚洲工程院成立的第二年,上万人报名应聘,最后只有百余人通过。

  来到微软之后,汪剑超先是做软件工程师,然后又做产品经理,仅几年的时间就达到了年薪百万的级别,可谓是业内的一个传奇。

  而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汪剑超也没有耽误自己的终身大事,不仅和相爱之人修成正果,还让老两口早早地就抱上了孙子。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汪剑超也毫无疑问的是一个“成功人士”,按照这样的轨迹发展下去,妥妥的就是一个“人生赢家”。

  汪剑超也一度认为,自己就会在IT界持续的扎根,但是2010年一次出差的经历,却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

  彼时,由于汪剑超平日里的工作积极上进,完成度高,他也因此备受领导器重,获得了到微软美国总部深造学习的机会。

  但是那次汪剑超的美国之旅,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却不是总部的规模有多大、技术有多牛,而是一排垃圾桶……

  到总部学习的第一天,汪剑超在吃完午餐后准备去倒餐盘,可面对并排摆放的四五个垃圾桶时,他一下子就愣住了。

  弄清楚之后,汪剑超便学着美国同事的样子,把塑料瓶、易拉罐、食物分别扔进了不同的桶里,水则单独倒了出来。

  而在亲自投放的过程之中汪剑超发现,这些经过分类之后的垃圾箱,竟然有着几分的“整洁”,和国内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之后的几天里,这件事就一直缠绕在他的心头上,不管是在总部,还是在街头上,他都不由自主地观察着目所能及的垃圾箱。

  这个时候他才注意到,不仅仅是公司里的“白领”懂得垃圾分类,在大街上随便一个人他们在扔垃圾的时候都是按照“规矩”来的,包括小朋友也不例外。

  汪剑超感到非常的震惊,他敏锐地将美国舒适的环境,和“垃圾分类”这件事情联系到了一起,并意识到了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回国之后,汪剑超查阅了非常多关于“垃圾分类”的资料,他也越发地觉得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而且,当时的“垃圾分类”在中国还属于绝对的“蓝海项目”,也就是说,在做环保的同时,还能在一个新赛道发展自己的事业。

  看到这里可能有很多人要想不明白了,臭烘烘的垃圾能产生什么经济效应?能让一个见多识广的年轻人如此心动?

  汪剑超通过查询资料发现,国内的人们对于垃圾的分类大致有两种——能卖的和不能卖的。

  能卖的垃圾一般有:纸箱、金属等,收废品的将这些东西收上来之后,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分类、打包,之后就能够卖出更高的价格。

  而不能卖的垃圾就很多了,它们要么被扔到了垃圾堆里,要么经过垃圾中转站后被送到郊区掩埋或者焚烧发电。

  但是,这种做法完全是治标不治本的,填埋垃圾不仅占用紧张的土地资源,而且塑料几千年也很难自然降解,焚烧垃圾更加污染大气环境。

  而且这些所谓“不能卖”的垃圾并不是没有经济价值,只是因为没有经过分类而无法发挥价值,比如旧衣服,烂木头,甚至是烟蒂。

  “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的事情,那垃圾处理起来也没那么难!改善环境的同时还能做出一番事业,何乐而不为呢!”

  上司一头雾水,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星期之前还因为去总部学习而兴奋的人,回来之后就要辞职。

  而当他了解到汪剑超是要辞职去“捡垃圾”的时候,他就更加不理解了,一个30岁正值而立之年的男人,竟然会因为几个垃圾箱而改变自己一生的决定。

  “有理想是好事,但也会因此吃遍世间所有的苦,任何事情想要做出成绩都需要时间的沉淀,这期间谁来赚钱养家?你好好想想吧,我随时欢迎你再回来。”

  聪明人之间沟通都是点到为止,汪剑超回了一句“好”,给双方都留出了体面的余地后,就到人事部去办理离职手续了。

  那一刻的感觉,用汪剑超自己的话说就是:美好的未来就在不远处招手,让人迫不及待想要踏上似锦的前程。

  但是美好的未来还没到来,当天回家后,妻子马姗姗的态度就先给了他一顿打击。

  “你都已经30岁了,怎么还这么不靠谱呢?做决定之前你有考虑过我和孩子吗?我是你的老婆吗?这么大的事情我是最后一个知道的吗?”

  “我做的事业是为了改善环境,不仅是为了你和孩子好,也是为了更多的人好,而且这个市场现在还是空白,产生的利益比上班要多得多!”

  马姗姗丢下一句话就气冲冲的回卧室了,“咚”的一声后,房门被重重的摔上了。

  气氛都已经赶到这个份上了,汪剑超也是又气又委屈。那天晚上他在沙发上翻来覆去了一晚上,久久无法入眠。

  妻子的态度是他没想到的,但是冷静下来之后他也意识到,自己没有和任何人商量就做出了这个决定,的确是有些冲动。

  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坚持下去。那么在大展拳脚干事业之前,就还有最后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把老婆哄好!

  第二天,汪剑超顶着重重的黑眼圈嬉皮笑脸的和马姗姗道歉,让马珊珊哭笑不得,虽然她还在气头上,但也心疼丈夫一夜未眠。

  而有了老婆的支持,汪剑超就彻底放心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恨不得当时就冲进垃圾堆里翻翻找找做分类,好在突然袭上头来困意劝住了他,他乖乖去睡觉了。

  到了2011年年底,汪剑超带着老婆孩子从北京远赴成都,以执行总裁的身份加入了一家名为“绿色地球”的公司。

  对于汪剑超来说,刚刚加入这个行业的他并不了解这些垃圾具体能分多少种类,他就对着资料,自己在垃圾堆里做分拣。

  别人看他穿的衣帽整齐地在翻垃圾堆,都还以为他脑子有问题。但是汪剑超并不在乎,因为他需要在了解到垃圾种类的情况下开展之后的工作。

  首先,他发明出了具有防盗防翻拣功能的分类垃圾投放桶,并申请了专利。不仅提升了公司的专业程度,也提高了垃圾的回收效率。

  同时,汪剑超还开发出了一套全新的信息计算系统,以APP的形式让客户扫码注册,在通过实名留下的手机号码增加用户粘度。

  同时APP上可以并能实时查看回收积分,普及垃圾分类信息等,既增加了用户的体验感,又提升了处理用户信息的效率。

  同时,APP上可以并能实时查看回收积分,普及垃圾分类信息等,既增加了用户的体验感,又提升了处理用户信息的效率。

  可以说汪剑超的加入,基本上直接改变了“绿色地球”的运营方式。但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想要普及垃圾分类仍然是非常困难的。

  虽然汪剑超每天亲自带着团队在小区楼下摆摊宣传,但收获的不是冷嘲热讽,就是被大妈们当成传销而拒绝,还有报警说他们诈骗......

  不管是将汪剑超发明的垃圾桶量产、购买收运车辆、建分拣流水线还是发工资,没有一项是离得开钱。

  100万不算少了吧?但是投进去连个水花都激不起来。所以为了能够节省成本,汪剑超基本上是自己一个人承包整个研发工作。

  根据计算,“绿色地球”的用户量起码要达到6万人,公司才能保证收支平衡,但他们距离这个数字还有这很大的距离。

  为了能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汪剑超亲自带着员工去地推、上门拜访,给APP上已经注册但未使用的用户打回访电话。

  但不管是哪种方式,都离不开用小礼品做敲门砖,为此“绿色地球”定制了一批免费的垃圾袋、垃圾箱,还举行了积分兑奖活动。

  拿到“绿色地球”垃圾袋的用户,只要将可回收垃圾装进垃圾袋里,再贴上相应的二维码,再将垃圾投到智能垃圾箱,积分就会自动的进入他们的账户里。

  其实这样的方式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他们认为太麻烦了。

  与其经过繁琐的流程兑换积分再兑换生活用品,还不如自己把废品拿出去卖了钱想买啥买啥,这样更划算。

  而且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由于年轻人都忙于工作,一般倒垃圾、卖破烂的偏偏还都是年纪大的人,这就非常的尴尬。

  最难的时候,公司创始人连贷款都贷不出来钱了,汪剑超从妻子那里要钱给员工发工资。

  汪剑超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如此看好的项目,在推广起来竟然会这么难,甚至是到了寸步难行的地步。

  他更想不到,由于长时间的入不敷出,已经到了运营不下去的地步了。汪剑超不甘心!可不甘心毫无用处。

  都说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太差,这话不假。就在汪剑超和公司创始人都一筹莫展的时候,他们的事业开始触底反弹了。

  尤其是知道他们遇到了困难已经快要坚持不下去了之后,不仅主动出面提供了宣传,帮助其树立形象,还为他们提供了400万的资金支持!

  到了2016年,汪剑超的APP在成都已经推广开来了,人们也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

  据统计,当时汪剑超的团队,每天能从600个小区里的20万个家庭中收到3吨的垃圾,其中有90%都是可再生资源。

  此后,汪剑超又致力于开开发这些可再生资源的上下游产业,真正的将产业链串联了起来,不仅为环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遵守诺言给家人带来了更好的生活。

  粗略计算,截止到2017年为止,汪剑超已经收获了1000多万元的收益,虽然他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但实际上,这才是他正式投身环保事业的第二年。

  汪剑超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给自己赢来了一个“垃圾大王”的戏称,再次成了大家眼中的“人生赢家”。

  2017年,汪剑超与合作伙伴商量之后,重新建立了一个新的公司“奥北环保”。

  不同于之前的公司,奥北环保不再设置分类垃圾箱,而是采用回收点模式,并设计了可重复利用的Aobag环保回收袋。

  相比于之前免费赠送垃圾袋的方式,Aobag环保回收袋不再免费,而且每个需要收费10元,汪剑超说这是为了设置门槛。

  “人群中永远有一小部分人,有垃圾分类的意识,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他们找到,将他们树立为榜样!”

  而这一大胆的改变,让公司的运营成本降低了不少,公司可以腾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技术的研发和垃圾分类的宣传。

  截至2020年末,汪剑超公司总回收量已经达到1288吨,在这样的数据背后,是越来越少的垃圾被填埋、焚烧,是环境越来越好。

  现在,汪剑超仍在“捡垃圾”的路上努力着,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女儿也为父亲的所作所为感到骄傲,每当有外人问及父亲的工作,女儿总会自豪地说道:

  汪剑超的团队就做得很棒,我相信只要有决心每个人都可以是汪剑超,都能为我们的家园做一点事情,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做一点事情! 加油卫士们!!!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