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一键预约、24小时内免费上门回收、“先拆解后破碎”有序处理大件垃圾……11月,珠海市占地面积最大的再生资源利用中心——金湾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正式投入运营,通过“互联网+免费回收”模式,有效解决了大件垃圾、回收物资源化利用问题,完善了珠海市
是一项环环相扣的系统性工程,如何健全“体系”、做强“链条”,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精细化水平,也考验着一座城市的管理智慧。
2019年12月以来,珠海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按照“一年全面发动,两年全面推进,三年基本建成”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目前珠海市已基本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打造了具有特色的“珠海样本”。
“什么是生活垃圾?为什么要做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种类有哪些?”……12月14日下午,一节别开生面的课堂走进珠海市斗门区容闳学校,通过知识小课堂、问答互动、小游戏等环节,启发孩子们对垃圾分类的浓厚兴趣,并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孩子们的绿色环保理念。
“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这是珠海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的一个缩影。
“我们将动员家人一起参与垃圾分类,成为环境卫生的小卫士。”垃圾分类手绘课下课后,新堂小学的林同学一边举起刚刚完成的DIY手绘环保袋一边说。
垃圾分类,科普先行。今年8月,香洲区翠香街道垃圾分类体验馆入选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基地”。投入使用以来,这家珠海市首座生活垃圾分类体验馆开展了各类垃圾分类、环境保护主题行动,如骑行活动、少年“垃分”宣讲员活动、废旧报纸大变身活动等。截至目前,该馆累计接待1288场,访客超过2.5万人,有效提升了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分类在指尖,文明在心间。分类意识、文明习惯的养成,在垃圾分类的前端环节中至关重要。如何传递“零废弃”理念,从源头进行垃圾减量,也是垃圾分类“破题”的关键。
用纸盒、饮料瓶、吸管等废品制作的“火箭”“冰箱”“帆船”……摊位上,一件件造型别致、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展现眼前,这是来自文盛幼儿园等的“湾物都是宝藏”手工艺品。孩子们通过发挥自己的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不仅把生活中不需要的物品“变废为宝”,还做到了“变废为美”,充分体现“零废弃”绿色环保理念。
“一片树叶,经过设计、固色、敲打后,它能被深深地刻印在布料上,形成独一无二的包包或者T恤。”工作人员介绍。从一片树叶解锁布料的再生之旅,到一个个好玩有趣的环保特色摊位,在香洲区湾仔街道,为期一个月的“零废弃”环保活动正在向市民展示触手可及的绿色未来。
据介绍,该环保活动聚焦纺织物、厨余废弃、材料废弃等生活中常见的废弃源,以“静态展览+动态市集”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打造展宣游玩“四位一体”的沉浸体验,旨在向市民传递俭则不匮、物尽其用的“零废弃”环保理念,激励更多人向绿色低碳的“零废弃”生活方式过度,共建共享可持续的、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的校园内,戴锡崑身穿志愿者红马甲,手拿垃圾分类宣传单,耐心地指导学生正确分类、准确投放。除UIC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副教授之外,他还有另外一个特殊身份——垃圾分类督导员。
“全民分类”的大环境下,珠海市正涌现出一批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践行“垃圾分类理念”的环保达人,戴锡崑就是其中之一。
在学校里,戴锡崑成为了大家公认的垃圾分类“热心人士”。除了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垃圾分类活动外,日常生活中,戴锡崑还会特别留意学生们丢垃圾的情况,只要看到有不规范的投放行为,他总会忍不住、耐下心上前提醒指导。
“就算只有一个垃圾桶,也能做好分类。”在戴锡崑眼中,垃圾分类只要用心参与,即使没有专业的分类设备,也能分得很规范。“在垃圾桶里对半套两个垃圾袋,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就可以分类放了。”戴锡崑总是向学生们分享出他的“分类秘籍”。
随着立体化、精准化、多元化的垃圾分类宣传全面铺开,在珠海,像戴锡崑这样的垃圾分类“领路人”越来越多,一股引领垃圾分类文明新时尚的浪潮正刮进珠海各个角落。
清晨6时30分,当大家还在睡梦中,王凤霞早已在垃圾分类投放点上就位;傍晚时分,到了小区居民投放垃圾最活跃的时间段,为保证分类投放准确率,她始终坚守岗位,和同事们守住小区垃圾分类的每一道关卡,一丝不苟地监督、引导居民。
“既然做了这项工作,就要敬岗爱业,保持工作热情。”王凤霞原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2021年4月,她主动成为垃圾分类督导员队伍中的一员,“人人都是城市管理者,我也要继续为这座城市发挥自己的一点光和热。”她说。
掀起垃圾分类新风尚,共建城市生态新文明。如今,随着一个个环保达人、分类志愿者主动参与其中,越来越多市民对垃圾分类从“知悉一二”转变为“知行合一”,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加速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珠海正逐步形成“全民分类”的社会新风尚。
扫地车灵活转弯,驶过用雪糕筒排成的“窄道”;洒水车精准射击,避过重重障碍用水枪“击落”路面瓶子;参赛清洁工快速清扫、准确分类,地面落叶、黄沙杂物“一个不留”……
这是珠海市首届环卫(垃圾分类)技能比赛现场激烈比拼的场景。10月26日,广东第29个环卫工人节当天,由全市各区一线人齐聚珠海高新区,在清洁工技能、洒水车司机技能、小型扫地车司机技能、垃圾分类知识技能等项目上展开角逐,展现风采。
比赛现场,来自香洲区二队的黄其贤操控着小型扫地机在雪糕筒瓶组成的窄道中灵活穿梭,展示直行、过弯道、转弯、倒车入库等驾驶技术,同时用车前扫刷将地面垃圾清扫干净,成为该项目的个人优秀技能奖得主。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黄其贤的每日工作从凌晨3时的闹钟开始,赶在上班早高峰前把城市道路打扫干净。“把负责的区域当成自己家里一样,看着干干净净挺有成就感。”他说。
一个个新型环卫作业人才,折射出城市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精细化、品质化水平。斗门区市政管理所的赵东辉既是洒水车司机技能“优秀个人”,也是平日里的垃圾分类“小能手”。日常的洒水工作结束后,他总会赶到垃圾收集场和其他同事一起进行大件垃圾分类工作,操控铲车、钩机对每件垃圾进行拆解、分类,最后再压缩、装运,处理垃圾数量超过7吨。
城市建设要实现新跨越,除了要下足“绣花”功夫,还要加强“硬件”实力。11月,位于平沙镇的金湾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成为珠海市占地面积最大的再生资源利用中心,有效解决了金湾区大件垃圾、回收物资源化利用问题。
大件垃圾处理是垃圾分类的重要一环。遵循“先拆解后破碎”的原则,该中心尽量保留并充分回收利用可回收物,不可回收部分则按照三大生活垃圾处理基地的标准进行破碎处理。依托“互联网+免费回收”模式,通过垃圾分类数据化处理系统,可实现网上预约、上门回收、分类全程数字化监控,推进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与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的“两网融合”。
当前,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目标,珠海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正加速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精细化管理,打造分类施策、陆海统筹、粤澳枢纽、湾区协同的无废城市“特区模式”。一个绿色低碳、美丽宜居的“无废城市”正在加快成型。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47362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