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日,上海市人大表决通过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一年来,从“扔进一个筐”到“细分四个桶”,从“新时尚”到“好习惯”,垃圾分类已成上海市民的自觉行动。
对于上海这个常住人口高达2400多万的超大城市来说,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在3万吨左右,垃圾分类要做到人人参与、全民行动,实属不易。然而,这一年来,垃圾分类不仅给上海社区面貌和生态环境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改变,给上海市民的生活习惯也带来了不小的改变。无论在大马路还是在居民小区,市民群众都能自觉分类投放垃圾,让环境变得更加整洁有序。
实行垃圾分类,事关城市高质量发展和节约使用资源,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高品质生活,直接维系着市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作为全国第一个立法推进垃圾分类的省级行政区,上海在全国树立了很好的典范,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做法。事实证明,让垃圾分类这一“新时尚”在更多城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真正成为市民日常生活是“好习惯”,是完全可行的。
要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让大家愿意分。做好垃圾分类,首先要从深化认识开始。只有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转变了生活理念,行动才能自觉。要将垃圾分类进行到底,就要让垃圾分类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善于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引导广大百姓群众踊跃参与垃圾分类,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从“嫌麻烦”到“乐意分”,从生活中点点滴滴做起,争做绿色发展的践行者。要让垃圾分类蔚然成风,以每个人的涓涓细流为美丽中国建设凝聚磅礴力量。
要在管理效能上做文章,让大家坚持分。垃圾分类习惯,贵在坚持。垃圾分类点多面广,新老小区环境各异。只有从硬件和软件上为居民开展垃圾分类提供更多便利,让垃圾分类更智慧更便捷,提升居民在垃圾分类中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其自觉分类的习惯才能巩固和坚持。要善于让科技为垃圾分类赋能,充分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用智能化手段探索垃圾分类长效常态管理办法,不断提升垃圾分类的便利度和参与度,让垃圾分类真正成为“举手之劳”,让百姓在垃圾分类中真正受益,从而赢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要动员市民积极献计献策,多想一些“好点子”,从而推动垃圾分类的长效开展。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从“新时尚”到“好习惯”,既需要管理者下足“绣花功夫”,强化源头分类质量监管,探索“科技+管理”长效机制,打好常态长效制度化的“持久战”,又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共同参与,持之以恒坚持垃圾分类。你我积累的每一小步,终会成为健康文明的一大步。 (作者:李琼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46971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