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桶 > 垃圾分类融入百姓生活
2022
12-25

垃圾分类融入百姓生活

  晚饭后,越城区信达社区御河湾小区居民陈阿姨,熟练地将剩菜和用过的纸巾分装进两个垃圾袋,来到小区垃圾投放点,刷卡后,她将两袋垃圾分别投入“易腐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里。从“一倒了之”到“自觉分类”,如今,越城区绝大多数居民都像陈阿姨一样,养成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

  近年来,越城区把推行垃圾分类处理纳入“美丽越城”“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度化管理、多元化协同、精细化运行、专业化利用、全民化参与,走出了一条具有越城特色的生活垃圾治理之路。到2019年底,越城区城区小区垃圾分类整体覆盖率达91.86%,农村覆盖率95.3%;已累计创建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9个、示范村7个。

  在越城区,市民对于垃圾分类早已不再陌生。从2015年6月开始试点以来,越城区大力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特别是在垃圾分类质量、垃圾分类收运及分类处置等方面。为此,越城区进行了积极探索。

  郑荣是北海街道迎恩门社区迎恩府小区的一名垃圾分拣员。每天早晨6点多,她就赶到小区,对垃圾桶进行仔细分拣,把居民投放错误的垃圾分拣出来。

  同时,郑荣的工作成效又受到网格长的监督。迎恩门社区主任邵国勤是迎恩府小区垃圾分类“三级网格长”。“就像河长一样,我每周都要到这个小区里督查,如果垃圾分类存在问题,就要求分拣员及时纠正。同时,我们把社区划分为3个网格,除了指定的三级‘网格长’,我们还让社区干部担任网格员,每天定期到社区督查。另外还设立垃圾分类志愿者、宣传员,在小区里广泛开展宣传活动。”邵国勤说。

  从2018年7月起,越城区建立健全面向全区的垃圾分类“网格长制”管理制度,由村(社区)干部、联村(社区)干部、乡镇街道领导担任三级“网格长”,各级垃圾分类“网格长”按照相关考核办法,对所负责社区、村垃圾分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目前,越城区已实行垃圾分类的村、社大都立起了“网格长”公示牌,占区内全部村(社区)的80%。越城区建立三级“网格长制”推动垃圾分类量质齐升的做法,还成功入选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主办的“2018年度垃圾分类示范案例”。

  为彻底解决沿街商户乱扔乱倒生活垃圾问题,去年10月,越城区撤走了中兴路、解放路、延安路、胜利路、人民路5条市内主要道路路面1000余个垃圾桶,改由专人专车定时定点对沿街商铺生活垃圾进行收集清运。今年7月,剡溪路及平江路也列入定时定点收运范围。同时,越城区对所涉及道路实行垃圾分类“路长制”,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大队)负责人担任一级“路长”,各相关街道、社区负责人任二级、三级“路长”。半年多来,沿街商户的垃圾分类意识明显提升,分类积极性和准确率越来越高。

  在越城区金昌美苑小区,垃圾分类已实施好几年,但分类准确率长期在50%左右,仍需保洁员进行二次分拣。为此,社区专门引进专业垃圾分类公司——杭州桑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每天早中晚,“桑德环境”的垃圾收集员都会开着装有智能云秤的收集车,穿梭于金昌美苑6个新设的垃圾收集点。除了给垃圾称重,收集员还有一项重要工作——逐一检查各家的垃圾分类质量,并及时将信息“上报”。如果有居民拎着一桶垃圾过来,垃圾收集员把垃圾袋打开,一番检查后将垃圾桶置于智能云秤上,小屏幕上马上跳出数字:3.27(公斤)。他在秤上按下“分类正确”键,然后将这袋垃圾倒进车上的大垃圾桶内。“智能云秤会将户主信息、垃圾重量及分类情况等实时上传公司的大数据平台。”收集员说。

  在金昌美苑10幢前有一个垃圾收集点,收集点分为易腐垃圾柜、有害垃圾柜和其他垃圾柜。其中,易腐垃圾柜上存放着一个个小型垃圾桶,每个垃圾桶都贴有户主房号。垃圾收集员会按时回收居民放置的易腐垃圾,记录、称重后,再对桶进行清洗消毒。

  “新管理模式实施后,已有90%的家庭领取了易腐垃圾桶,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明显提高。”小区所在的金湖社区党总支书记余超男说,她每天都会收到“数据报告”,“哪些居民没用易腐垃圾桶,哪户人家分类不达标,报告上一目了然。对于分类不过关的居民,我们会有针对性地上门宣传指导。”目前,全区已有61个小区(村)实施智能化分类管理。

  科技赋能,开启了越城垃圾分类更多智能化模式。去年4月起,解放北路(胜利路——二环北路)“物联网示范一条街”建设正式启动,该路段上的一些传统塑料垃圾箱被新型的智能感应垃圾箱所替代。这些新型智能感应垃圾箱采用密闭式设计,通体不锈钢材质,具有太阳能供电、GPS卫星定位、智能垃圾压缩、投放口感应开启、分类投放语音提示、垃圾满桶远程监控等功能。市民投放垃圾时,不需触碰箱体即可完成投放,非常卫生。

  如今,从分类收集到回收处置,从动员激励到监督考核,越城区已初步形成了覆盖垃圾分类处理各个环节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垃圾分类”模式体系,为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社会文明的递进,总是社会管理、社会意识和生活习惯共同进步的结果。在越城区,有一个共识: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如果没有调动人的积极性,就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府山街道翰林越府、稽山街道京华新村等居民小区,通过开展环保卡和积分换小奖品、“一户一码”实名小奖励等活动,让居民对垃圾分类习惯成自然。城南街道垃圾分类的秘诀之一,就是通过提高家庭主妇的认识,提高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置率。还有更多的村庄,将垃圾分类写入村规民约,以乡土社会特有的方式,破解乱丢乱扔垃圾的陋习……在此基础上,越城区还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各级社会组织、志愿者作用,形成多部门协同、全流程把控、主节点攻坚、全方位保障、全民共参与的共治共管共享格局。

  基层首创精神由此被激发,各地不断涌现出新的运行和处理模式,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契约化”管理就是其中一项特色。通过党建引领、多方签约、责任划定、星级挂牌等手段和途径,形成人人参与、多方契约、共建共享的垃圾分类新格局。

  日前,越城区迪荡街道云东社区御景华庭五期南小区成为党建“契约化”共建引领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试点。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机关党委与云东社区党支部签约,通过这个“大契约”带动一系列“小契约”,即市综合执法局下属8个党支部与御景华庭五期南小区4幢楼宇签约,云东社区分别与物业、垃圾分拣员、居民、志愿者、迪荡街道综合执法队员签约,形成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良好氛围。

  随着垃圾分类持续深入推进,人们发现,垃圾分类不只是物理拆拣,更指向生产生活观念的变迁。

  老百姓说,垃圾分类让小区、村子更美了,尤其是农村生活环境大为改观,还带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生活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基层干部反映,在参与垃圾分类过程中,三天两头要跑进老百姓家,上门多了,与群众的距离更近了,干群关系更融洽了!

  “下一步,越城区将加快形成全民参与、分类自觉、治理高效、和谐有序的垃圾治理工作格局,高质量加速城乡环境美丽蝶变。”越城区垃圾分类办有关负责人说。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