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将至,这些天,不少市民在品尝粽子的时候也不忘垃圾分类。可是,粽叶究竟是哪一类垃圾呢?
有市民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反映,从湿垃圾和干垃圾的定义来看,粽叶应该是湿垃圾。因为湿垃圾是指日常生活产生的容易腐烂的生物质废弃物,而干垃圾是指除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可是他使用“上海发布-市政大厅”里的“垃圾分类查询”,得到的答案竟然是干垃圾。
“粽叶和家中养的花花草草材质类似,后者被归为湿垃圾,为何粽叶就不是湿垃圾?难道粽叶不会腐烂,不是生物质的?”
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有18位认为粽叶是湿垃圾。会不会是“垃圾分类查询”系统在录入信息的时候出了差错?对此,记者从上海绿化市容部门了解到,“垃圾分类查询”系统并没有问题,目前粽叶的确被归为干垃圾。
记者发现,类似粽叶这样有许多市民以为是湿垃圾的干垃圾其实还有不少。今年4月,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发布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中,就将椰子壳、榴莲壳、核桃壳、玉米衣、甘蔗皮等硬果壳,以及榴莲核、菠萝蜜核等硬果实列为干垃圾。
至于这些“很像湿垃圾”的生物质废弃物为何要被列为干垃圾,该指引并没有给予具体的解释。
“玉米衣会发霉、腐烂,怎么不是湿垃圾?”“甘蔗皮和枯枝落叶类似,应该是湿垃圾啊?”……不少市民疑惑。
“大家从容不容易腐烂来判断垃圾是干还是湿,值得肯定。”闵行区餐厨再生资源中心负责人杨元晖表示,不过,仅从垃圾的性质、特征等来判断其属于哪类垃圾,还不够全面,还需要结合末端垃圾处置的实际情况。
以粽叶为例,它的确是可以腐烂的生物质废弃物,当作湿垃圾进入处置企业,最终变成土壤肥料、有机介质等产品。但在实际处置过程中,粽叶很不受处置厂的待见,因为它们质地相对较硬,且有韧性,大量进入处置设备,可能会损伤设备,又或者缠绕关键部件,影响设备正常运转。同理,榴莲壳的“杀伤力”更大,经常卡住处置设备的刀头。“现在处置的任务排得很满,要尽量避免设备卡壳、损伤等情况的发生。”杨元晖表示。
崇明某镇的湿垃圾处理设施内,十几吨湿垃圾(主要是“柔软”的菜叶果皮)被分别送入7台处理机内,一周后,它们被特殊的菌剂“消化”成不到1吨的有机肥
除此之外,“很像湿垃圾”的干垃圾还有一个特点:大多数的主要成分是木、粗纤维,降解速度明显慢于其他许多湿垃圾,它们如果当湿垃圾处置,一来,和其他湿垃圾“步调”不一致,要花更多时间、成本来变成土壤肥料、有机介质等产品;二来,它们如果占比过多,来不及降解,还会影响终端产品的纯净度和利用率。
“运来处置的湿垃圾中,粽叶、榴莲壳、椰子壳毕竟只是少数,如果为了‘照顾’它们,把它们当作湿垃圾,那么反而影响了其他餐厨垃圾的处置。”杨元晖表示,在湿垃圾厂的前端,设有过滤网,专门用来筛除各种杂质,这其中就包括上述这些“很像湿垃圾”的干垃圾;至于“漏网之鱼”,在末端还会有一道细筛程序,把还没有变成“肥料”的粽叶、榴莲壳、椰子壳等分拣出来。
经过前期筛检,混在湿垃圾中的干垃圾被分拣出来,并按照大小分别收集,再运至专门的单位处置。随着源头分类意识的提高,湿垃圾中的杂质会越来越少
所以,把粽叶视为干垃圾,真正的原因在于它目前不适合作为湿垃圾进行处置。“纵观国际先进经验,垃圾如何分类,基本取决于末端处置的工艺技术和能力,而非垃圾自身的特性是什么。”业内人士坦言,在推进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公众有必要知晓“末端处置决定源头分类”这一理念,加强垃圾循环利用产业的科普宣传,让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分类,进而认可分类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还有专家指出,上海湿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还有较大进步空间,应当把有限的处理能力用在“刀刃”上。目前,让“很像湿垃圾”的干垃圾都涌入湿垃圾处置末端,条件还不成熟。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底,上海湿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要提高至7000吨/日的水平,而目前上海湿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在4000多吨/日。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46393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