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艺术家、戏剧人、手作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们不光有奇思妙想,更有脚踏实地,用不同的方式践行着更少丢弃,让宝藏继续绽放光芒;更多环保,为世界添一抹新绿。
用废弃的缝纫机做椅子,用废旧的轮箍做铠甲,用作废的芯片做面具……这些听上去天马行空的想法,在90后装置艺术家吴狄的双手中化为了一件件科技感爆棚的赛博朋克风格的艺术作品。
我的毕设就是一座名字叫‘天马行空’的动态雕塑,我用自己捡来的各种金属废料做成了一匹会动的飞马,希望能以这件作品,打破僵化思维,勇于创新,像天马一样越飞越高。
3年前,在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读大四的他,在和导师讨论的时候,随口说了一句:“天马行空的想法你们又觉得不行。”导师则因材施教,用了激将法:“还天马行空,你能做出来再说吧。”于是,不服输的吴狄用了整整2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这件作品做了出来,并被学校博物馆收藏。
毕业后,忙于生计为各种商业空间、商业项目制作相应主题雕塑、艺术装置的吴狄一直没有机会重新拾起当年的废旧物品的艺术再创作。
“后来,一个网络主播向我定制用废旧物品做的面具,虽然最后这单合作没有做成,但是却开启了我做再生面具的道路。”吴狄回忆道。于是,调羹、听筒、键盘……任何一类不起眼的日常物件,都可以被吴狄做成一件件让人目不转睛的面具作品,之后,他将创作中心转向了大型艺术装置上,电子元件、金属软管、轮胎钢箍……成为了创作原料中的常客。
渐渐地,上海潮流艺术节、西岸博览会小红书特展、南海大地艺术节……越来越多的展示平台向他递来了橄榄枝,也让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关注废弃物的更多可能性。
我早已经成为了各大废品回收站的熟客了,刚一开始,工作人员看到我这样一个小伙子出现在站里,东翻翻西瞧瞧的样子,觉得很奇怪,现在呢,他们一看到我去,还会向我推荐一些新收来的好东西。
此外,这些废旧物品还来自一个青年社区——在那里,有一个专门放置大家废弃物的房间,可以通过交换,物尽其用。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来源。因为目前来说,我们做的还是属于比较小众的,那么通过参与这类社区活动,可以让更多年轻人知道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并且加入进来,众人拾柴火焰高。
虽然依旧小众,但是通过吴狄这些年来不间断的创作,也让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一起加入了进来。就在前几个月,联想&魔兽世界就邀请他,用退休的金属和拯救者系列产品等310个零部件,通过重构,做成了艺术装置《涅槃》,在现实中召唤出魔兽世界中最富盛名的传奇坐骑:“奥的灰烬”。
希望更多的品牌可以加入进来,通过商业运作的方式,将可持续创作的影响力做得更大,从而,让更多人对环保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践行。
在废料中走向现实的童线年的宝勒尔最近一直在母校——上海戏剧学院里转悠,原来,他的废物研究所正在为师弟师妹们的新剧《白蛇传》做木偶设计——大部分的木偶形象都是用废料改造而成的。
每次演出结束后,我发现舞台布景里其实还有很多还可以被再次利用的材料,于是,就收了回来,然后进行新的创作。目前,我们团队一共由3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组成,除了我之外,还有沃德勒和于唯一。我们的所训是:捡得开心,废得丰富。
通常来说,创作一部剧,往往是先有故事,先有剧本,再有场景,再有道具,而废物研究所则是反过来做的,往往是从一个装置,或是一个形象展开的。
“捡垃圾”的时间长了,宝勒尔和小伙伴们对哪里的弄堂正在拆迁,哪个废品站可以淘到宝贝等一手情报了解锝一清二楚。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朋友将自己觉得弃之可惜的物品“空投”到废物研究所,这种对废弃物处理方法的改变,也是让宝勒尔非常欣慰的。
“慢慢来,不着急,尽量保持每个针脚距离都差不多……”在位于今潮8弄的织遇快闪店里,谢冬敏正在上一堂“废料也美丽手作课”,教大家利用针织废料再创作。作为一个80后,她的动手能力丝毫不含糊,在她的指导下,一块块弃之可惜的废料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个人见人爱的包包。
其实只要发动一点小心思,就可以给废料以全新的生命。接下去,会集结更多的年轻设计师一起参与废料也美丽的创作中来。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45891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