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下午,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级领导干部王怡介绍,《青岛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印发实施。“无废城市”建设目标是到2025年,“无废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水平持续提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低、循环利用水平高、填埋处置量少、环境风险小的长效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全面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制定全市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工业领域低碳发展。推广“农光互补”等低碳农业模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推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推进“无废城市”文化建设,打造“无废城市细胞”。到2025年,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20家,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施用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6%和10%,全市建成“无废城市细胞”不少于1000个。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强化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促进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淘汰落后低效产能,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推动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开展“清废行动”,严格环境准入和项目监管。到2025年,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2%。
推进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范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安全处置,促进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保障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到2025年,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9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做好分类收集处理,促进社会源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建设,提升生活垃圾和市政污泥处理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到2025年,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体系,城市居民小区和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均达到100%。
推广绿色低碳建筑,提升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水平。推进建筑业绿色发展,提升绿色建筑实施水平,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持续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100%,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50%,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
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切实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完善危险废物收集体系,规范危险废物运输转移,提升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补齐医疗废物收集处置短板,完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建设,提高危险废物信息化、规范化监管能力水平。到2025年,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
推进陆海协同共治,强化海洋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开展海洋垃圾综合治理,建立近岸海洋垃圾清捞作业体系,加大海域塑料垃圾治理力度,深化港口固体废物的管理,加强船舶拆解和修造行业污染防治。到2025年,沿海主要港口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置率达到100%。
健全完善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体系,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保障无害化处置,构建全方位的“无废城市”建设体系,营造创建“无废城市”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按照“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市生态环境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单位,深入贯彻落实《实施方案》各项要求,将“无废城市”建设与循环经济、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建筑垃圾治理等专项工作相互关联、协同推进,系统谋划固体废物领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青岛。
市城市管理局:将推动完成胶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即墨区生活垃圾焚烧二期建成投运
发布会上,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牛永波介绍,将重点做好政策体系建设、产业园区规划、新枝术新设备研发等工作,规划期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力争达到75%。创新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将其融入“城市双修”,在平度东窝洛山、莱西废旧矿坑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全面推广绿帆500万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零碳工厂“五个零循环体系”先进经验。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鼓励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开展特色经营;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贯通产学研用链条,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研发建筑拉圾资源化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锦秀介绍,将围绕“无废城市”创建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继续加快推进各片区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完成胶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即墨区生活垃圾焚烧二期建成投运,尽快形成焚烧处理设施全域布局;因地制宜布局厨余垃圾处理设施,适时启动城阳区、西海岸新区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构建处置能力与源头分出量相适应的分类处理系统。此外,还将积极探索装修垃圾分拣处置机制,设置装修垃圾中转分拣场,打通再生骨料、可回收物、轻质可燃物等协同处置渠道;推进大件垃圾分拣和处置场选址、建设工作,满足大件垃圾处理需求,为全面创建“无废城市”、匹配垃圾分类终端处理打好坚实基础。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45405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