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南京市城管局召开发布会介绍,两年来,我市坚持全民参与、共治共享,建立健全了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制度体系和闭环处理系统。全市垃圾分类已成功实现“三增一减”,日均收集、处理其他垃圾量
同时,相关负责人也坦言,在取得明显成效时问题也不少,南京垃圾分类工作仍处于不平衡、不充分、有反复的“拉锯”阶段。
垃圾分类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南京垃圾分类的减量化就是将厨余和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分出来,同时实现低价值可回收物的“应收尽收”。
市城管局环卫处副处长龙瑞介绍,我市垃圾分类已成功实现“三增一减”,即:日均收集、处理厨余垃圾1923吨、低价值可回收物1000吨、有害垃圾424公斤,较全面分类前分别增长约108.6%、1786.8%、73.6%;日均收集、处理其他垃圾下降633吨,较全面分类前下降7.35%。
垃圾是错放的资源。为实现低价值可回收物的“应收尽收”,我市先后建成12座垃圾分类回收分拣中心和80座回收站,今年还在小区成功设置了4307个可回收物回收点,让居民足不出小区就可以将纸板、废铁、玻璃、塑料等“变废为宝”。另外,还因地制宜设置了301个流动回收点、203个智能回收箱点等,基本形成了“点、站、中心”三级可回收物回收体系。截至目前,我市日均收集低价值可回收物达到1000吨。
全市建成小区一类、二类垃圾分类收集点10356个,设置规范化桶点307个,流动收集点320个,5483个小区实现垃圾分类收集覆盖。完成创建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616个,2022年再创建200个以上。与此同时,我市还通过“争优除差”行动不断提升垃圾分类质量,截至目前,已有530个分类差小区完成除差行动。
城区高效推动垃圾分类,农村垃圾分类也一样有声有色。全市48个涉农街镇、571个行政村通过采取“两次四分”方式开展垃圾分类,并创建了2个国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18个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街镇。
垃圾分类的成色与前端分类、中端收运以及末端处置处置能力息息相关。截至目前,我市配备的分类收运车辆共有3174辆,并根据应用场景和垃圾种类,推进“公交式”收运、“流动”定时收运、预约收运等模式;总体上实现“不同种类、不同车辆、不同去向”分类收运。建成的运行垃圾分类信息平台,已接入10663个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1700余名收运人员、3174辆收运车辆和主要末端处理设施数据,总体上实现垃圾分类全流程监管。
“目前,末端处理能力已完全可以消化掉产生的各类垃圾。”龙瑞介绍,南京已建成4座生活垃圾焚烧厂和1个水泥窑协同处置设施,处理能力达8010吨/日。先后建成9座厨余垃圾集中处理设施(2350吨/日),以及140处厨余垃圾小型处理设施(550吨/日),厨余垃圾处理能力共2900吨/日。另外,在建的江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处理能力将达到2000吨/日;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二期,处理能力200吨/日,两者都将于年底前陆续建成投运,届时,我市其他垃圾日处理能力将过万吨,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达3100吨/日。
“目前,一些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管理薄弱,桶边督导虚化弱化,混投回潮反复,居民体验感和舒适度较差;一些区域分类收运力量不足,作业过程不规范;厨余垃圾处理的资源化水平不高等。”龙瑞坦言,南京垃圾分类工作总体处在不平衡、不充分、有反复的“拉锯”阶段。
小区物管单位没有切实担负起垃圾分类责任人角色,垃圾分类收集点的日常保洁、管理和对居民的引导不到位;
设施尚不完善,部分小区因为空间受限或邻避问题,垃圾收集设施不足,特别是老旧小区问题突出;
居民初期形成的垃圾分类习惯主要是受强有力的宣传、桶边督导等外力的影响,内生的动力还不强,如果没有其他有效激励、约束措施共同发挥作用,一旦外力消失,就容易出现混投回潮。
桶边督导员是不是必须有?龙瑞表示,两年来,我市一直倡议设置桶边督导员,在居民分类习惯尚在养成阶段,通过面对面的指导,可以帮助居民正确投放。但现阶段不少街道、社区为每一个收集点配备督导员确有困难。在困难确实存在的情况下,小区管理责任人首先要保证收集点的干净整洁,其次可以通过鼓励小区居民、退休人员来参与志愿服务,加强桶边督导。另外,小区也应发挥共治的力量,让物业、社区、居民形成合力。
“养成垃圾分类习惯是一场持久战。”龙瑞表示,对于目前垃圾分类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今后还会加大工作力度——
将深入开展争优除差,打造示范、破解难题,抓两头带中间,提升群众垃圾分类体验感和舒适度。
将规范分类收运,加大收运力量投入,落实收运操作规范,严明收运纪律,对混收混运行为坚持“零容忍”。
将推进设施建设,推进江南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等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
将加强宣传引导,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加强志愿服务,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共同缔造”活动,不断完善共商、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治理格局。
将完善配套政策,进一步强化激励约束手段,完善标准规范,不断优化顶层设计。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44915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