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26日举办的2022年海洋废弃渔网嘉兴论坛上,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特聘教授、浙江省长三角循环经济经济研究院院长杜欢政表示,要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循环利用是最好的方法。
做了40多年的循环经济研究,杜欢政认为,这两年终于看到了资源循环利用迎来了新的时代——绿色经济体系正在构建,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而和以往相对低值化的回收利用不同,这轮塑料的循环是以高品质为前提的。
一方面,回收难的痛点经过了多年的探索,企业逐渐走出了一条可以盈利的道路,另一方面,在消费品巨头的带动下,整个供应链上下游形成了闭环,也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参与到回收利用的链条中。
在塑料的循环利用中,杜欢政提出,“企业要挣钱”,这是最关键的。另外,在鼓励消费者参与的同时,还要建立可追溯和可认证的体系,“现在很多国际品牌采购的旧料(再生料)比新料贵不少,所以不少企业会用新料冲旧料,要有相应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作为塑料垃圾的主要归宿,海洋集中了大量的塑料。华东师范大学塑料循环与创新研究院院长李道季在26日的论坛上表示,全球累积生产的百亿吨塑料中,被回收利用的比例小于10%,而漂浮的海洋垃圾中近70%都是塑料,废弃渔网和渔具被视为最具有危害性的海洋塑料碎片。关于海洋塑料污染的应对,到了2019年开始发生变化,陆续聚焦到了塑料全生命周期链条的处理上。
李道季提出,在塑料循环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塑料战略将对全球塑料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全球净塑变革也将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和塑料贸易产生影响。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副主任胡柯华在论坛上提出,中国在全球领先的五个行业之一就是纺织,全球50%的纤维加工量发生在中国,三分之一的纺织品贸易额是中国企业实现的。作为社会生活中链接生产与消费的先导行业,纺织行业在以全产业链参与全球竞争的过程中,离不开低碳的加速转型。而把废弃渔网变成有用的再生材料,是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一环。
26日,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循环普惠专委会和委员企业发出了“中国海洋塑料回收再生行动合作框架倡议”,旨在推动海洋塑料回收再生价值链产业化。
在“双碳”背景下,国内塑料循环再生行业迎来高速增长,可持续且可观的盈利,吸引着越来越中小微企业的加入,进而倒逼整体供应链的创新转型。
浙江英瑞特再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聚焦从废弃渔具、幽灵鱼网的前端回收到高值化处理,制作成锦纶纤维应用。该公司研发总监胡鹏岩告诉第一财经,公司目前的年产值已经达到了1亿元,预计在明年将实现4亿产值,增长3倍。相比于传统的散乱污回收模式,公司现在的回收方式解决了二次污染等环境与社会责任的问题。
“算是踏出了一条荆棘的道路。”胡鹏岩说他们建立了废弃渔网价值链,采用回收中国沿海深海渔业活动所产生的废弃渔网,进行高值化的回收再生工艺技术,与国际高品质品牌企业合作,将渔网再生锦纶类应用于纺织产品。同时,通过补贴当地渔民来鼓励他们回收废弃渔网,设立回收点,以实现国内海域废弃渔具零增长。
于两年前成立的宁波坚锋新材料有限公司也属于再生塑料的新入局者。该公司总经理麻一明对第一财经表示,公司目前的产值规模已过亿,80%为世界500强企业提供PCR材料解决方案。在他看来,整个再生行业有四大动力,分别是技术与应用创新驱动、政策法规刺激、消费者倒逼和消费巨头带动。而企业身处双碳技术产业链,受益于市场和供应链的扩大与升级。
作为纺织外贸企业,上海浦启纺织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佳忆告诉第一财经,他们从成立之初就锁定了循环再生领域,八成的生意来自于循环再生料,这是在不确定加剧的全球市场中保持增长的动力。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44639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