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2022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说明文阅读
2022
11-08

2022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说明文阅读

  ①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可见,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了。实际上,森林的这一功能不仅指拦蓄降水、调节径流、拦洪补枯,还体现于森林各结构层次在产水、净水等方面的具体效应之中。因此,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②森林通过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来拦截、吸收、蓄积降水,从而改变降水的分配形式,具有了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

  ④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据统计,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11%~34%。

  ⑤然后,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物也有拦截雨水的作用,能提高林地土壤的渗透能力。

  ⑥最后,“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多孔疏松,透水性强,能蓄积雨水;也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还能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⑧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增加的水分参与森林水分小循环,促进了降水的形成。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

  ⑨人们常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例如,塞罕坝的森林每年为滦河与辽河下游地区蓄积降水、净化水质大约1.37亿立方米。大量研究表明,增加森林植被可以涵养水源,是治理水土流失、助力防风固沙的有效举措,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A.使用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B.使用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小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

  C.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D.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小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①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②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③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④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⑤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⑥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A.选文先主要说明春夏的物候,又介绍了秋冬的现象,使用了时间的先后顺序。

  B.选文说明的四个因素对物候的影响程度大小不一,使用了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C.选文先说明华北地区的物候,又介绍了华南丘陵的现象,使用了由北到南的空间顺序。

  D.选文先说明了国内的物候现象,最后又介绍了国外的现象,使用了由内到外的逻辑顺序。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C.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亚洲象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它体型庞大,雄性肩高可达3.2米,体重可达5.4吨。亚洲象有着很高的智商和独特的思维能力,更有堪比人类的记忆力,它们能精准记住大面积区域内食物和水源的位置。亚洲象常年都在行走,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时,它们都能在丛林中开辟新的“象道”,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

  在西双版纳,1991—1995年,有30头亚洲象因偷猎致死。1996—2005年,亚洲象得到严格保护,中国境内的大象基本摆脱了被猎杀的厄运。人象冲突的焦点,已经从盗猎和杀戮,变成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2021年,一群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迁移,进入昆明。在当地政府的柔性引导和细心呵护下,终于,它们在外“游荡”数月后,向南跨过元江,重返家园。

  这群陆地“巨无霸”的大胆行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有日本媒体专门做了一期节目,详细介绍这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奇幻旅行”,称“中国政府对迁移中大象的呵护令人印象深刻”。而网友则表示:“逛吃逛吃,一路溜达,大象之旅诠释了什么叫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显然,“野象北移”事件已经成为一个缩影,见证了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付出的努力,也向全球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美丽的中国,看生机如此盎然》,《光明日报》2022年4月25日)

  生物多样性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一方面,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另一方面,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体现的中国智慧,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传统思想重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客观上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保护。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中国更以文明自觉的态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和艰巨而迫切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中国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

  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从法律、技术、人才等层面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

  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已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900多种,占全球种类总数的10%以上:高等植物3.6万余种,数量居全球第三。

  (摘编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智慧》,《光明日报》2021年10月10日)

  A.亚洲象在寻找食物和季节性迁移的时候,往往借用人类在丛林中开辟的道路作为“象道”。

  B.2021年,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的“奇幻旅行”,长达数百公里,历时数月,引人注目。

  C.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D.生物多样性丧失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关,它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

  2.材料一第一段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举其中两种并分析各自的表达效果。

  4.亚洲象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为“濒危”等级物种,请根据前三则材料,就如何保护亚洲象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①海防林,是海南岛一个富有特殊意义又颇具地域特点的“专有名词”,即沿海岸种植的起防护作用的林带,被称为“海岸绿色长城”“海岛绿色卫士”,是海南岛生命家园的天然屏障。

  ②据史料记载,解放前,海南岛基本无海防林,沿海市县常受风沙侵蚀,乐东、东方一带时常风沙弥漫,患沙眼病、红眼病的村民占90%。20世纪50年代,文昌市翁田镇因无海防林庇护,流沙侵入12公里,到处是“三天烈日冒烟,一场暴雨沙埋田”的景象,每年淹没耕地超过百亩……

  ③为有效抵御风沙侵袭,从1956年开始,海南引进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木麻黄,大力营造海防林。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筑起了一道绵延千里,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扼住了狂风、锁住了流沙,保住了1052万亩耕地、数十万民房和近200万人口的安全。郁郁葱葱的海防林带,环绕在海南岛绵延的海岸线上,宛若一座绿色长城。

  ④海南是我国台风和热带风暴危害最严重的省份。2014年7月18日,第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以巅峰强度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登陆,我省多个市县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农作物大量受损,大量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据我省专家预算,在海防林保护范围内,可以减少台风风力30%~60%。海防林就像一位坚强的卫士,为海岛涵养水源、固堤防潮、调节气候筑起了第一道防线,保护了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⑤海防林被称为沿海地带不可或缺的环保生命线。但我省现有的海防林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生态功能差。有专家建议,在现有的木麻黄海防线内套种抗风能力强,耐盐碱的椰树,变单纯的海防林为融生态、经济与景观为一体。这样既能增加沿海防护林带的防风功力,又能闯出一条美化海岸生态环境、发展经济的新路子。循着这样的发展思路,近些年我省文昌、东方、儋州、万宁等市县大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模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海南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链接材料一】2022年4月18日,国家生态环境部晒出了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的“成绩单”。“成绩单”表明:近些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链接材料二】2022年新年第一天,六集纪录片《自然的力量·大地生灵》在央视播出,见证了中国生态的改善,受到广泛好评。看了纪录片后,海南网友感言:海南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一直非常重视海洋生态保护。并引述资料说,几十年来海南大力营造海防林,筑起了一道绵延千里,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扼住了狂风、锁住了流沙,保住了1052万亩耕地、数十万民房和近200万人口的安全。郁郁葱葱的海防林带,环绕在海南岛绵延的海岸线上,宛若一座绿色长城。

  B.本文说明对象是海防林,特指沿海种植的木麻黄林带,是按逻辑顺序来说明的。

  C.文章说明了海防林的作用,有了海防林,沿海的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就有了保障。

  D.本文说明的对象是海防林,指沿海岸种植起防护作用的林带,是海岛绿色生命线.在【链接材料一】这份“成绩单”中,海南有什么表现?请从选文中提取信息回答。

  4.【链接材料二】和选文第③段都选用了相同的材料,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体特征说说你的看法。

  蚕的一个生命周期大约是60~80天。它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像芝麻般大小,经过半个月孵化为一龄幼虫。一龄幼虫很小,像蚂蚁一样,也叫蚁蚕。从二龄幼虫开始,蚕的食量明显增加,四、五龄幼虫的食量最大,体重也快速增加,可以达到蚁蚕的八九千倍。

  蚕的幼虫期一共要蜕4次皮。每次蜕皮前,蚕都不吃不动,像睡着了一样,但它的体内却在进行着非常剧烈的生理活动。在短短的一天内,它要形成新皮,蜕去旧皮,让身体长大,从而进入下一个龄期。五龄幼虫继续长大一段时间后,就不再吃桑叶了。它会找一个地方开始吐丝结茧,为自己建造一个厚实安全的“小屋”,然后在“小屋”中化蛹。再经过大约两个星期,蛹羽化为蚕蛾,即成虫。蚕蛾破茧而出后开始求偶交配,雄蛾交配完成之后就死去,而雌蛾要等到产卵以后才算完成使命,力尽而亡。

  蚕在野外的桑树上生活,随时会面临恶劣的环境和天敌的围追堵截。蚕的一生中最脆弱的时期就是刚孵化的蚁蚕期和没有行动能力的蛹期,那么蚕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

  蚁蚕非常柔弱,甚至连吃和爬动的力气都没有,更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聪明的它们就模仿蚂蚁的样子,招呼同伴,密密麻麻地聚集在一起,让天敌误以为它们是蚂蚁。我们都知道,蚂蚁是攻击性很强的社会性昆虫,喜欢集体行动,敢惹它们的动物不是很多,所以很多小昆虫都模仿它们,这些昆虫被称为“拟蚁昆虫”,蚁蚕就是其中的一种。

  蚕结茧是为了给自己营造安全的空间,可以不被打扰地在里面化蛹和羽化。在化蛹和羽化的过程中,蚕如果被外界打扰,它们的生命进程就会停止,要么无法化蛹,要么无法羽化。

  蚕吐丝可是一个力气活。吐丝时,蚕的头部会不停地摆动,呈“S”型或“8”字形,在自己的四周不断拉出丝线。像这样不吃不喝连续摆动两三天、摇摆30多万次之后,所吐之丝就把自己严严实实地裹住了。蚕一次吐出的丝长达一两千米,有的甚至达到了三千米。令人惊叹的是,这是一根不间断的细丝,而且这根细丝是由几百根更细的细丝扭合而成的,因此十分坚韧牢固。这样的蚕丝制成的丝绸非常轻薄飘逸,因此就有了“罗衣飘蝉翼”“风过动罗纹”这样的诗句。

  蚕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桑叶。蚕的嗅觉很发达,能准确地嗅到桑叶发出的类似薄荷的味道。不过,蚕的食谱并不只是桑叶,榆树叶、无花果叶、蒲公英叶等都能成为它的食物,只是它更偏爱桑叶罢了。但自然界的桑叶并不是一年四季都有,所以人工饲料就成了实现工厂化高效生产优质蚕茧的关键。近年来,科研人员们研发出了能替代桑叶的人工饲料,蚕的食谱也就更加丰富了。

  2.从修辞角度简析文中画框线.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在读到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时,小晶说:“原来蚕吐完丝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小志说:“其实丝尽蚕未亡。”你赞同谁的说法?请依据选文说说你的理由。

  ①“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欢快民谣,唱的是习俗丰富的端午。②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很多,除了端午节,还有元宵节、花朝节、上巳节、清明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也很丰富。元宵节吃汤圆,猜灯谜,赏花灯。清明节祭先祖,放风筝,荡秋千。二月十二花朝节,民间有“贯红”之俗,文人雅士会相聚饮酒,赋诗唱和。三月三上巳节,人们以香草沐浴,与亲友携游……丰富的习俗让传统节日成为古往今来人们共同的期盼。

  ③作为祭祀、天文、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的载体,传统节日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如灼灼夺目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彩。除夕烹鱼,寓意年年有余。上巳沐浴,祈愿身体安康。重阳登高,怀想亲朋故交。中秋赏月,更是构筑了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传统节日体现了先民对天地自然的认识和敬畏,是千百年来人们哀乐祈愿等情感的仪式化表达。

  打开”方式①“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插艾,吃粽,赛龙舟,这些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端午活动。如今它们正以新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②2021年河南卫视的晚会《端午奇妙游》,以“网剧+网综”的形式,串联《祈》《龙舟祭》等节目,将端午祈福、赛龙舟等习俗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近年来,不少传统节日都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如春节集五福、中秋新诗会。值得一提的是,因“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回答了2000多年前屈原的“天问”,一些地方还举办了端午航天展。新的过节方式提高了参与度,增强了体验感。人们纷纷感慨:“传统节日有魅力,过节这么有意思!爱了,爱了!”

  ③然而,仅仅是形式新就够了吗?理解节日内涵、弘扬节日文化才是根本。如此,才有助于深度融入传统节日,深刻理解民族文化,从而更有效地建立文化自信。《端午奇妙游》做了好的尝试,它的开场舞《祈》,舞者拂袖起舞,拨裙回转,使人仿佛回到了古人端午祈福的场景,感受那些美好的向往。《龙舟祭》则再现了端午祭祀盛景,让人们在此情境中追思先哲,体悟爱国为民的伟大精神。

  ④吃吃粽子,穿穿汉服,只是形式。传统节日的“打开”,如不追根潮源,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情不知所起”,自然也就谈不上“一往而深”。

  3.下面这句话作为结尾段,更适合放入甲乙两文中的哪一篇?请作出判断并根据文章简要分析。

  】截至2020年底,中国在运在建特高压线万公里。在我国,特高压是指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的输电技术。1000千伏输电线路的自然输送功率约为现有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40%,而且可节约线,具有大容量、长距离、低损耗、占地少等特点,可以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对电力的需要。特高压已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优先主题之一。

  【材料二】特高压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效益明显。与输煤输电相比,西部北部大型煤电基地的电力通过特高压输送到东中部负荷中心,到网电价比当地煤电标杆上网电价低0.06—0.13元/千瓦时。从2009年我国第一条特高压投运至今,充分验证了特高压的安全性,在特高压电网的有力支撑下,我国电网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特大型电网。另外,特高压输电工程的电磁环境指标均符合国标要求,噪声明显低于500千伏输电工程。

  【材料三】中国76%的煤炭、80%的风能、90%的太阳能分布在西部北部,80%的水能分布在西南部,70%以上的电力消费集中在东中部地区,能源富集地区距离东中部电力需求中心1000到4000公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有限与需求快速增长、煤电运输紧张与能源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清洁能源发展与消纳困难等矛盾?自称“电工班班长”的刘振亚亮出“高招”:建设“电力高速公路”——特高压电网。未来特高压的发展将有良好的前景,对减少装机容量、节约电源建设投资等起到明显效果。

  【材料四】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特高压电网已成为中国“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能源运输“主动脉”,破解了能源电力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实现了能源从就地平衡到大范围配置的根本性转变,有力推动了清洁低碳转型。未来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开发。

  (贤集网、机电之家网,有删改)1.下列各句的表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特高压可以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对电力的需要,将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优先主题之一。

  B.从2009年至今,在特高压电网的有力支撑下,我国电网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特大型电网。

  C.我国存在化石能源资源有限与需求快速增长、煤电运输紧张与能源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清洁能源发展与消纳困难等矛盾。

  D.特高压电网已经成为中国“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能源运输“主动脉”,有力推动了清洁低碳转型。

  ①衣服嘛,多穿几天又不会破……据宇航员回忆,他们在太空中平均一周才换一次衣服。听起来虽然是个懒人的办法,但在太空旅行中,这还真是无奈的选择。②首先,空间站里根本没有那么多富余的地方用来放衣服。其次,将0.45千克货物从地球送到空间站,要花掉5000美元至1万美元,因此,每次只能优先运送食物和重要的科学仪器等物资。

  ③其实,不换衣服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卫生。因为在太空站里,衣服不像在地球上那么容易弄脏。在太空中,宇航员生活在温度恒定的环境中,而且在无重力的情况下,活起来也不会耗费太多的体力,所以,宇航员很少出汗。

  ④但是,为了防止肌肉在这种没有重力的环境下萎缩,宇航员还是需要做些体能训练的。因此,他们贴身穿的衣物仍然得定期更换。只是,这些衣服“坚持”的时间比在地球上长多了。

  ⑤既然不能洗,换下来的脏衣服也就只好堆在空间站里,等待变成太空垃圾啦。然而,当宇航员们结束任务、准备返回地球时,这些越堆越多的脏衣服就又要冒出来找麻烦了——宇航员是乘坐航天飞机“回家”的,在这些“专机”上,除了宇航员和他们的私人物品,还得带上很多实验仪器、记录资料……空间有限啊,哪儿还有给脏衣服留的地方?

  ⑥可是,把这么大包的脏衣服都丢在太空中,简直就是给地球人脸上抹黑嘛。最后,科学家们终于想出了好办法。

  ⑦原来,俄罗斯的航天局研制出了一种无人驾驶的货运太空飞船。这种飞船是一次性的,当它把宇航员需要的货物运到空间站之后,宇航员们就把空间站里堆积的垃圾装进去。而这种飞船会根据设定好的程序,自动返回地球,当它飞进大气层之后,会自动烧毁。这样,脏衣服就可以和其他太空垃圾一起,化为“天边的一道流星”啦!

  ⑨他到达空间站后,想在那里种些蔬菜,但太空里没有土壤。于是,他想到把自己换下来的旧衣服缝制成球形,将一些碎纸巾、纱布头之类的废物填充在里面——嗯,你在大街上可能见过那种只浇水头上就会长出绿草的小人吧?那个就是用填充了锯末的纱布缝成的。这位宇航员利用的就是这个原理。做好这些废料球之后,他再把种子放在里面,浇水种植,很快种子就发芽了。看来,这位宇航员的环保意识真是够强的,把“废物利用”的精神都发扬到太空里了。

  ⑩为了减少太空垃圾,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细菌分解是一个很不错的构想。根据一些学者的设计,细菌不但可以分解掉包括脏衣服在内的垃圾,而且还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热量和一些化学物质。宇航员可以把它们利用起来,作为一种新的能源在太空中使用。但这种设想以现在的技术水平,还无法实现。不过在不久的将来,当人类考虑移居到太空中生活时,这个设想可就要起大作用了。

  A.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空间站根本没有那么多富余的地方用来放衣服。

  B.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空间站每次只能优先运送食物和重要的科学仪器等物质的原因。

  C.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宇航员的旧衣服非常适合在太空中种蔬菜。

  D.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宇航员用旧衣服种蔬菜的原理。

  A.在太空中,宇航员生活在温度恒定且无重力的环境中,活动起来耗费体力不会太多,因此他们很少出汗。

  B.宇航员在空间站里换下来的脏衣服,他们结束任务、返回地球时,由于乘坐的航天飞机空间有限,没有把它们带回地球。

  C.俄罗斯航天局研制出了一种一次性的无人驾驶的货运太空飞船,这种飞船会根据设定好的程序在返回地球途中进入大气层后自动烧毁。

  D.科学家已经利用细菌把包括宇航员脏衣服在内的太空垃圾分解,将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和化学物质作为新的能源在太空中使用。

  吴月辉谷业凯刘诗瑶①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使得航天员能够更快更舒适地安全返回地面。为此,科技人员做了精心设计和保障。②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相比,此次快速返回并没有太多技术升级或改变,依然采用智能自适应预测制导方法。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通过对飞行任务事件进行合理裁剪和调整、压缩操作时间,将返回所需时间由以往的11个飞行圈次压缩至5个飞行圈次。

  ③神舟十三号飞船从空间站撤离后,首先绕地球飞行5圈,每圈用时大概1.5小时。此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时绕飞地球18圈,历时一天多。

  ④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可以说是过程复杂、惊心动魄,它要依次经过轨返分离、推返分离、经过黑障区、开降落伞、开着陆缓冲发动机等关键飞行事件及环节,返回过程还要经过严酷空间环境和轨道条件的考验。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的精心设计下,神舟十三号牢牢把握住了“三个度”,确保舒适安全地回家。

  ⑤神舟飞船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大约为7.8千米/秒,接近第一宇宙速度。在如此快的速度下,要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就必须对返回地球后的最终着陆速度进行控制。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技术人员在飞船研制阶段开展大量试验验证和数据判读,保证飞船在着陆过程中逐步降低速度,那就是返回前由推进舱轨控发动机实施制动,降低轨道能量和轨道高度,确保飞船再入大气层;返回舱具有特定气动外形,进入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返回舱运动至距地面附近时打开降落伞,进一步降低速度;着陆瞬间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缓冲发动机,最终将落地速度降低到一定范围内。

  ⑥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将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舱体表面局部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为了确保舱内温度依然舒适,飞船控温的主要手段就是依靠防热结构对舱内进行保护。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科研人员在舱体表面设计了防热涂层,敷设有一层烧蚀材料,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烧蚀材料升华脱落,带走大量热量。此外,返回前会实施“热控预冷”,提前将返回舱温度降低少许。

  ⑦此外,为使返回舱着陆在指定区域,就必须对飞船着陆点的精度进行控制。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技术人员为神舟十三号飞船配备了一套“着陆轻功”。首先是返回轨道维持,调整飞船的轨道平面,使飞船星下点轨迹经过返回瞄准点;随后返回制动,通过制动的速度增量和发动机开机时刻,确保再入角和返回航程,为精准着陆提供保障;最后返回舱升力控制,进入大气层后,返回舱通过一系列姿态机动,巧妙利用空气动力产生的升力,进行航向和横向运动的控制,精准调整预定的着陆点,最终平安返回。

  ⑧神舟十三号的安全返回,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收官,即将进入建造阶段。

  1.联系全文,指出第④段中的“三个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阅读第⑤段,请你概括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过程中采用哪几种措施减速。4.文章第⑦段中“着陆轻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用在此处有何表达效果?

  ①你看过照片中微笑的自己吗?是不是总觉得有点怪怪的?好像一拍照,所有人都变成了“假笑男孩(女孩)”,笑容尴尬而不失礼貌,看起来一副不太高兴的样子。②为什么一拍照,我们就不会“笑”了呢?

  ③早在十九世纪,神经学家纪尧姆·杜兴就研究了这个问题。我们脸上的所有表情变化,其实都是面部肌肉的收缩和拉伸。杜兴想要探究的问题是:当我们真正开心大笑的时候,脸上哪几块肌肉动了?

  ④杜兴研究表明,当我们产生真实微笑的时候,脸上有两块肌肉起了重要作用:颧骨大肌和眼轮匝肌。颧骨大肌位于脸颊,它会在你微笑的时候将嘴角往上拉。而眼轮匝肌则是眼周的肌肉,它会让你在笑的时候眯起眼睛,挤出眼角的鱼尾纹。这样真诚的微笑也被人称为“杜兴微笑”。它的重点就在于,微笑时不只是嘴角动,眼睛也会动起来。而我们拍照时,往往只有嘴角的上扬,看起来就会有点怪怪的。

  ⑥2019年,科学家试图用AI识别一个人是真笑还是假笑。它们使用一种算法来测量人们微笑时眼睛、脸颊和嘴角的变化,将收集到的真笑和假笑做了对比。结果发现,真笑和假笑时,每个地方的肌肉收缩差异都很大,而最明显的还是眼睛周围的肌肉。真笑时,眼部周围的肌肉运动要比假笑大约多10%。

  ⑦进一步研究发现,导致真笑和假笑不同的根本原因,其实还是在于我们的情绪。毕竟露出“杜兴微笑”的我们,大多是真快乐,这会激活大脑中负责处理情绪的区域。当你假笑时,大脑左侧活动的通路和真笑有着很明显的差异。大脑的不同活动,导致了不同的肌肉活动,进而产生了不同的面部表情。当你拍照时,说“茄子”或者“cheese”可能只是帮你调动了脸部部分肌肉运动,但真诚的“杜兴微笑”,其脸部肌肉运动可能更为复杂。

  ⑨研究者得到了3组有趣的数据:在日常生活中,有31%的人能发自内心地露出“杜兴微笑”:当听到了不好的消息,只剩24%的人能够露出“杜兴微笑”;但当研究者让所有人参与练习,先回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快乐的事情,再来模仿“杜兴微笑”的时候,有71%的人都成功了。所以,想要在相机前笑得好看和真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想点儿开心的事情,发自内心地微笑。

  ⑩但如果心情不好,可能再怎么笑也不像真的。另一项研究就发现,当一个人情绪很差或者压力很大时,是很难伪装出“杜兴微笑”的。

  ⑪总而言之,当你快乐时,笑容会自然地流露出来。学会假装“杜兴微笑”,只是让你在照片里显得更真诚。经常牵强地微笑,可能会产生情绪疲劳,所以不高兴的时候也没必要假装微笑。

  A.颧骨大肌和和眼轮匝肌是脸上的两块肌肉,在我们“真笑”时起了重要作用。

  冬奥赛场上,有网友发现,比赛中谷爱凌嘴巴里好像咬着什么“东西”。比赛结束后,她胸前则多了个如牙齿一般的“小物件”。这到底是干啥用的?难道天才少女也在整牙吗?其实,谷爱凌嘴里,是很多运动员惯用的“小神器”。在很多运动中,我们都会看到运动员嘴里含有牙套,在NBA赛场上很常见,尤其是拳击运动就更需要了。它学名为运动护齿器、口腔防护器,是一种抗冲击力的弹性软垫,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守护牙齿的“金钟罩”。

  谷爱凌参加的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比赛,从50米的高度落下,一瞬间冲击力很大。如果没戴保护性牙套,在巨大冲击下,上下两排牙齿会发生剧烈撞击,就会出现牙齿损伤,冲击也可能通过颌骨传递到大脑.造成脑震荡。

  经过众多国际权威专业机构认定,具有真正防护作用的口腔护具。常用于滑雪、拳击等难度系数高,又不太需要说话交流的运动上。

  在参与冰雪运动时,运动健儿或冰雪爱好者难免遭受外伤,尤其是牙齿和口腔外伤。牙外伤按照解剖结构不同,可分为冠折、冠根折、根折、牙齿脱位性损伤、牙撕脱性损伤、牙槽骨骨折等类别。这些风险大多来源于剧烈运动时,此时,运动员的面部可能受到外力冲击,或者运动员自身的上颌牙齿与下颌牙齿之间发生剧烈撞击。这些瞬间的冲击力,都容易造成牙齿折断与脱位,或颌面部软硬组织损伤。曾效力于NBA某队的卡尔·兰德里,就因在比赛中挨了其他队员一肘而掉了门牙。

  有数据表明,牙外伤中,因体育运动所导致的占15.4%,20~40岁牙外伤患者占运动牙外伤总数的50%。

  除了专业运动选手,很多市民也需要为自己准备一套运动护齿器吗?其实如果没有参与冲撞、翻腾等高难度激烈运动,不需佩戴运动护齿器。如果是多人参与,运动较为激烈,还是建议佩戴,以起到保护作用。

  我们打开手机网上商城,输入“运动牙齿保护器”,发现有不少商家正在售卖,其中款式、颜色、形状均有不同,价格也比较低廉。不过,网络上售卖的牙齿保护器五花八门,其中大多数为“预成型”。预成型护齿是指已经制作成型,需要根据牙弓大小型号进行挑选,相对来说,在口腔内的匹配性没那么好,所以保护性一般,适合短期用。

  除此之外,还有热成型和定制型。热成型是指先加热材料,变软后置入口中,在口腔内压制出护齿。定制型护齿需要先制取牙齿的模型或进行口腔扫描,根据个人的牙齿、牙弓形态、大小来制作。据悉,定制型牙齿保护器需在牙科门诊定做,所以制作周期较长,一般在3到4周,价格也相对较高。定制的护齿与自身口腔最吻合,所以性能也是这三种里面最佳的。

  A.材料一画线句子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生动形象说明运动护齿器设计合理、功能强大。

  B.材料二举NBA卡尔·兰德里比赛掉落门牙例子,是为了说明剧烈运动易造成牙外伤。

  C.激烈的足球比赛中,一定要佩戴运动齿器,起到保护作用,因为该运动难度系数高。

  D.少年儿童选用牙齿保护器,既要考虑匹配性,又要考虑安全性,最好到牙科门诊定做。

  固体废物被转化成生物能或有机肥①我国每年产生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近40亿吨、主要农作物秸秆约10亿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约33亿吨、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约2亿吨。固体废物产生量巨大,已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源。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主要是处理废物中的有机成分。生物处理技术不仅能实现有机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还能变废为宝,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以及生物质天然气等能源产品。

  ③好氧堆肥技术是指有氧的条件下,细菌、真菌、放线菌、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等好氧微生物分泌在细胞内合成在细胞外起作用的酶——胞外酶,将固体废物中的有机成分分解为可溶性的有机质。这些有机质再渗入微生物细胞中,参与新陈代谢,从而实现固体废物向腐殖质转化,最终达到腐熟稳定,成为有机肥料或有机土壤等。而好氧堆肥反应会产生热量和二氧化碳。

  ④厌氧发酵技术在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厌氧或者兼性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固体废物,并花得甲烷和二氧化碳。该技术不仅能修实现垃圾无害化和减量化,还可以被得生物能甲抗和氢气,实现国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⑤不过,在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即甲烷和二氧化碳)时,还会产生沼渣、沼液。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渣、沼液富含未降解的有机物和矿物质,根据我国相关法规,还需要进行另一阶段的处理后进行回收。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厌氧发酵工艺目前是处理厨余垃圾的主要工艺,近年来,在垃圾分类收集政策实施后,该技术在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已获得逐步发展和应用。

  ⑥生物转化是利用昆虫等有机废物转化为蛋白质和肥料的生物过程。整个过程产生的高黄量蛋白质,可作为动物饲,满足动物生长的营养需求。

  ⑧江苏连云港市推出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利用有机废物或厌氧发酵后的副产物沼渣养殖蝇蛆等昆虫,从而获得蛋白和肥料。即通过自动化上料设备,将菜有蝇蛆卵的养殖盒送入育雏单元房进行养殖。经3-4天的养殖孵化后,分盒加料后送到快速生长单元房养殖,养殖约4天后再通过筛分设备将成虫和虫粪分离。分离后的成虫是各类饲料蛋白的理想原料,可供应给禽类养殖场、水产、宠物等行业;虫粪是有机肥,可用于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中。

  ⑨生物处理技术仍存在诸多挑战,比如好氧堆肥法占地面积大,邻避效应强,在中大型城市难以推广。厌氧发酵法经济性差、产气率低,生物质天然气的能源转换效率低,能直接将天然气并网的项目较少,大部分是转换为电能,存在较高的能量损失;副产物利用率低,大部分项目产生的沼渣、沼液不能资源化利用,还需投入较高水处理与焚烧处理成本;预处理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内垃圾分类尚处于起步阶段,收运的有机垃圾中会含有大量杂质,对厌氧发酵影响较大。

  1.文中例举的江苏连云港市推出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运用了哪两种生物处理技术?请概述出该项目中两种处理技术的转化对象及其生成物。

  A.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固体废物中的所有成分都能用生物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将垃圾变废为宝。

  B.生物处理技术仍存在诸多挑战,预处理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推行垃圾分类,可以减少有机垃圾中的杂质,对厌氧发酵有益。

  C.“这些有机质再渗入微生物细胞中,参与新陈代谢,从而实现固体废物向腐殖质转化……”一句中“这些”指代的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分泌出的胞外酶。

  D.“在垃圾分类收集政策实施后,该技术在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已获得逐步发展和应用”一句中,如果去掉“逐步”一词,将与原文意思不符,表达就不准确了。

  E.本文介绍了生物处理技术的三种方式、处理后能达到的效果以及运用生物技术处理固体废物面临的挑战三部分内容,按逻辑颜序安排材料,条理清晰。

  ①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燕山山脉最西段,这里年平均气温比北京市区低3~4℃。位于延庆赛区核心区的小海陀山,平均气温比延庆还低十几摄氏度,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它成为2022年北凉冬奥会高山滑雪和雪车雪橇赛场。高山滑雪赛道的出发平台,海拔2198米,是北京市海拔最高的建筑,造型巍峨,犹如一只乘风欲飞的风筝。②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拥有国内第一条符合奥运标准的高山滑雪赛道,也是目前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比赛场地之一。第一,延庆赛区整个场馆设施属于新建场馆,特别是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不仅海拔最高,而且在初期建设中,山上没有道路、水、电和通信;第二,国际雪联对于整个赛道要求非常严苛,国内又没有冬奥会相应的雪道建设经验以及标准参考,所以整个建设过程中,都是根据国际雪联的相应要求进行建设的;第三,这条赛道的坡度非常大,最大的坡度达到68%,很多区域机械作业无法到达,因此完全要靠人力进行相应的施工作业。

  ③虽然面临海拔高、施工条件差等难题,但绿色低碳可持续是冬奥场馆建设的铁律。针对“可持续性”原测,组委会制定了54项任务,既有生态修复等环境可持续任务,也有与赛区周边居民生活改善相关的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任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奥运会史上第一次把所有相关业务都融入可持续性管理体系的赛事。

  ④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造雪工作也是一项极其艰苦及严格的工作:为了保证比赛选手最高滑行时速能达到130~140公里/小时,国际雪联对雪道硬度有严格要求,因此造雪成为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根据比赛要求,雪道表面必须保持结晶状态,近似于冰面,这种雪被称为冰状雪。冰状雪可减小雪板和雪道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雪道不易被破坏。在运动员高速转弯的情况下还能保证雪道表面平整光滑,让选手不论第几个出场,雪道的状态都是一样的相对完美,以确保比赛的公平性。

  ⑤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造雪用的水来自佛峪口水库和白河堡水库。通过7.5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把造雪用水送往小海陀山海拔1050米的塘坝和海拔1290米的蓄水池进行蓄存。再通过三级泵站将造雪用水分别注入各雪道造雪系统,最终到达小海陀山2198米最高点附近的出发平台。同时,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还建设了完善的融雪水、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回收的水资源实现了重复利用。

  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内共设计了11条索道,不同制式的索道又形成了5个换乘站,确保运动员可以从冬奥村出发在30分钟内抵达各项目出发点。

  A.高山滑雪赛道的坡度非常大,最大的坡度达到68%,机械作业无法到达,完全要靠人力进行施工作业。

  B.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把所有业务都融入绿色低碳、可持续性管理体系的赛事。

  C.雪道表面近似于冰面,可减小雪板和雪道之间的摩擦力,让选手不论第几个出场,雪道的状态都是一样的完美。

  D.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燕山山脉最西段,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和雪车雪橇赛场设在小海陀山。

  ①近日,为进一步优化新冠病毒检测策略,服务疫情防控需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研究决定,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什么是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呢?②新冠病毒有4种结构蛋白,其中N蛋白是表达量最大的。个体感染新冠病毒后,N蛋白会出现在咽喉部。抗原检测就是检测N蛋白,是否检测到N蛋白,就可以间接反映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一旦抗原检测为阳性,再用核酸检测进一步确认即可。

  ③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的主要不同点在于特异性和敏感性。特异性是指检测结果为阳性,确实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抗原检测的特异性可以达到99%,而核酸检测的特异性能达到100%。抗原检测的敏感性比核酸检测的敏感性要低,但如果说感染早期、病毒浓度较高时,通过抗原检测的方式病毒就很容易被检测出来。

  只有百万分之一。但近两年来,新冠疫情不断在我国部分大、小城市局部爆发,尤其近段时间以来,奥密克戎等强传染性变异毒株的出现,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在这一情况下,新冠病毒抗原检测作为检测的补充手段尤有必要。在一些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基层地区,或者面向一些感染风险相对较高的集中隔离人员,使用抗原检测,与需要专门实验空和复杂仪器的核酸检测相比,更便捷,出结果时间短,有利于提高“早发现”能力;居家隔离观察人员,或有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居民,均可使用抗原检测的方法自测,这样可以降低核酸采样检测人员的工作强度。

  ⑤需要强调的是,抗原检测不能代替核酸检测。核酸检测依旧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在进行核酸检测确认过程中,如果核酸检测呈阳性,无论抗原检测结果是阳性还是阴性,均按照新冠病毒感染者或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采取相应措施。(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2.本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本文第④段加粗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我国疫情防控做得很好,新冠病毒流行率

  A.抗原检测是否检测到N蛋白,可以直接反映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B.核酸检测的敏感性要比抗原检测的敏感性低。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根据第⑧段最后一句可知,雨、雪为垂直降水,故D项表述有误。

  2.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判断说明方法要抓住标志词,由“例如”“1.37亿”可判断,画线句子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据此排除A、B项。根据第⑧段首句可知,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由此排除D项。答案选C。

  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项,“时间顺序”表述有误。如抓住第④~⑥段的“首先”“然后”“最后”等表层进关系的词语,可判断本文采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④是首句,说明经度的影响,②承接前文,列举现象,⑤点明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⑥①③举例说明,即:④②⑤⑥①③。故选:A。

  2.本题考查说明顺序。介绍了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排列的。故选:B。

  3.本题考查分析判断说明方法。第二自然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这个句子,综合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故选:D。

  4.本题考查诗句中物候现象的理解。A.反映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影响。B.描写了初夏江南的景色。C.无物候现象。D.点明了时令,暮春时节。故选:C。

  2.示例:打比方,把亚洲象的四肢比作“四根柱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亚洲象四肢粗壮的特点。列数字,“可达3.2米”“可达5.4吨”,准确说明了亚洲象体形庞大的特点。作比较,把亚洲象的记忆力和人类的作比较,突出了亚洲象记忆力超强的特点。

  3.首先指出中国智慧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巨大贡献,接着点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智慧所遵循的理念,然后介绍中国智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具体实践,最后列举中国智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取得的丰硕成果。

  4.(1)禁止盗猎和杀戮,严格保护亚洲象。(2)以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等方式维护亚洲象栖息地。(3)协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以解决人象冲突问题。(4)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障生物的多样性。

  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作答时,可先逐项与原文比对,然后判断其是否符合文意。根据材料一第一段“亚洲象常年都在行走,在寻找食物和季节性迁移时,它们都能在丛林中开辟新的‘象道’,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可知,A项中“往往借用人类在丛林中开辟的道路作为‘象道’”表述有误。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作答时,首先要了解常用说明方法及其特征,然后根据材料信息进行判断,最后结合说明方法的一般特征及材料具体内容分析表达效果。由材料一第一段可知,首句将亚洲象的四肢比作四根柱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亚洲象四肢粗壮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第二句列举“3.2米”“5.4吨”等具体数字,说明了亚洲象体形庞大的特点,准确严谨;第三句将亚洲象的记忆力和人类的进行比较,突出了亚洲象的记忆力之强。考生据此分析作答即可。3.本题考查考生梳理行文思路的能力。首先阅读材料四,明确每段说明的内容。第一段概述生物多样性丧失已成为全球性挑战,并指出中国智慧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巨大贡献;第二段从思想、理念方面介绍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智慧;第三段介绍中国智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具体实践;第四段列举中国智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取得的丰硕成果。然后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表逻辑关系的词语将每段的说明内容串起来,使答案条理清晰。4.本题考查阅读拓展。作答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所提建议要依据材料的相关内容,二是要有可行性。针对材料一第二段提到的“1996—2005年,亚洲象得到严格保护……变成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可提出“禁止盗猎和杀戮,严格保护亚洲象”“协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以解决人象冲突问题”的建议;根据材料二第三段“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可提出“以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等方式维护亚洲象栖息地”的建议;针对材料三“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可提出“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障生物的多样性”的建议。考生据此分点作答即可。

  四、答案:1.“基本”是绝大部分的意思,表明这一情况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3.近些年我省文昌、东方、儋州、万宁等市县大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模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海南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4.选文引用材料的目的在于说明,是用举例子或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海防林能有效抵御风沙侵袭这一重要作用;【链接材料二】中引用相同的材料是作为论据,论证网友所提出的“海南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一直非常重视海洋生态保护”这一观点。

  解析:1.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品析说明文语言的表达效果主要从准确严密和生动形象两个方面来分析。“基本”从范围上进行了限制,说明解放前海南岛无海防林这一情况不是绝对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2.本题考查对选文的理解。A项,阅读选文可知,该项对海防林作用的表述不完整,且说明时并不是按照时间顺序说明的。B项,第①段给出了海防林的概念,且结合第⑤段可知,本文说明对象海防林,不但包括木麻黄海防林,还包括在木麻黄海防线内套种椰树的海防林,故该项“特指沿海种植的木麻黄林带”表述有误。C项,根据第④段“在海防林保护范围内,可以减少台风风力30%~60%”“海防林……保护了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可知,海防林并不能完全保护农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故该项表述过于绝对。答案选D。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信息提取。【链接材料一】中已经展示了“成绩单”的部分信息,即“近些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正从蓝图变为现实”。阅读选文可知,第⑤段“近些年我省文昌、东方、儋州、万宁等市县大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模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海南正从蓝图变为现实”即本题答案。

  4.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作用的分析和探究。题干提示“结合文体特征”,故作答时,首先判断选文和【链接材料二】的文体。分析可知,选文为说明文;【链接材料二】为一段评论性文字。分析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可知,其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海防林能有效抵御风沙侵袭;分析【链接材料二】的画线句可知,其是为了论证网友“海南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一直非常重视海洋生态保护”的观点,是作为论据存在的。考生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4.示例:我赞同小晶的说法。如果蚕在化蛹和羽化的过程中,被外界打扰,它们的生命进程就会停止,要么无法化蛹,要么无法羽化。就是所谓的“春蚕到死丝方尽”了。

  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标题。①处根据第④段“蚕在野外的桑树上生活,随时会面临恶劣的环境和天敌的围追堵截。垂的一生中最脆弱的时期就是刚孵化的蚁蚕期和没有行动能力的蛹期,那么蚕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分析,句子的落脚点在“那么垂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据此拟标题为:蚕的自我保护方式。②处据第⑧段“蚕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桑叶”“蛋的食谱并不只是桑叶榆树叶、无花果叶、蒲公英叶等都能成为它的食物”“近年来,科研人员们研发出了能替代桑叶的人工饲料,蚕的食谱也就更加丰富了”概括得出:介绍的是蛋的食谱。据此拟为:蚕的食谱。

  2.本题考查修辞方法及作用。结合语境首先写出修辞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结合划线句分析,“聪明”“招呼同伴”把“蚁蚕”人格化,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结合“聪明的它们就模仿蚂蚁的样子招呼同伴”分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蚁蚕是如何保护自己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根据“两三天”“30多万次”分析,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结合“蚕吐丝可是一个力气活”分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蚕吐丝可是一个力气活,增强了说服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挖掘。两种观点都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写出理由即可。如支持小晶的说法,可结合第⑥段“蚕结茧是为了给自己营造安全的空间,可以不被打扰她在里面化蛹和羽化。在化蛹和羽化的过程中,蚕如果被外界打扰,它们的生命讲程就会停止,要么无法化蜂,要么无法羽化“说明理由。如支持小志的说法,可结合第③段“五龄幼虫继续长大一段时间后,就不再吃桑叶了,它会找一个地方开始吐丝结茧,为自己建造一个厚实安全的‘小屋’,然后在‘小屋’中化蛹。再经过大约两个星期,蛹羽化为蚕蛾,即成虫,蚕蛾破茧而出后开始求偶交配,雄蛾交配完成之后就死去,而雌蛾要等到产卵以后才算完成使命,力尽而亡”说明理由。示例:我赞同小志的说法。蚕的幼虫停止取食并吐丝结茧结茧后幼虫化为娟,到了蜩期蛹皮变硬不能吐丝,蛹不食不动;蛹过一段时间能羽化为蚕哦。因此蚕吐尽丝时并未死亡,只是发育成蛹。

  六、答案:1.传统节日习俗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增加了人们喜欢的新的过节方式。

  异:甲文中,引出说明对象“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说明传统节日习俗丰富;乙文中,引发对传统节日“打开”方式的论述。

  3.甲文。甲文围绕说明对象“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介绍其习俗、文化内涵,表现其魅力。这句话写传统节日有魅力,与甲文更匹配。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很多,除了端午节,还有元宵节、花朝节、上已节、清明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也很丰富”,概括为:传统节日习俗丰富;结合“作为祭祀、天文,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的载体,传统节日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概括为: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结合“新的过节方式提高了参与度,增强了体验感”,概括为:增加了人们喜欢的新的过节方式。

  2.本题考查句子比较。结合甲“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欢快民谣,喝的是习俗丰富的端午”,乙文“插艾,吃粽,赛龙舟,这些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端午活动。如今它们正以新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分析,相同点:点出端午的几种习俗;以有趣的民遥作为开头,增强可读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不同点:甲文结合第②段“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分析,引出说明对象“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说明传统节日习俗丰富;乙文小议传统节日的“打开”方式,开头都引用端午民谣是为了引发对传统节日“打开”方式的论述。

  3.本题考查句子位置分析。首先回答:甲文,然后分析原因。甲文主要分析了传统节日受到喜爱的原因:传统节日习俗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的魅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漫漫历史长河里,散发着永恒的魅力”写出传统节日有魅力,与甲文更匹配。

  ②对解决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有限与需求快速增长、煤电运输紧张与能源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清洁能源发展与消纳困难等矛盾,建设特高压电网成为最优解决之道,前景良好;对破解能源电力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实现能源从就地平衡到大范围配置的根本性转变,推动清洁低碳转型,为实现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将大有作为;未来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开发,前景广阔。

  解析:1.本题考查信息的梳理与判断。A.“将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优先主题之一“错误,对应原文【材料一】第一段“特高压已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优先主题之一”,可见本题在时间上存在“已然”与“未然”的错位问题。BCD.正确。故选:A。

  ①【材料一】中说明我国特高压特点的文句有“大容量、长距离、低损耗、占地少等特点”;【材料二】中说明我国特高压特点的文句有“特高压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效益明显”。综合两部分来看,【材料一】的特点可以看做是【材料二】经济性的表现,所以我国特高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

  ②筛选我国特高压的发展前景信息,其中【材料三】中有“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有限与需求快速增长、煤电运输紧张与能源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清洁能源发展与消纳困难等矛盾”突出,解决的办法就是“建设‘电力高速公路’——特高压电网”,“未来特高压的发展将有良好的前景,对减少装机容量、节约电源建设投资等起到明显效果。”【材料四】“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特高压电网已成为中国‘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能源运输‘主动脉’,破解了能源电力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实现了能源从就地平衡到大范围配置的根本性转变,有力推动了清洁低碳转型。未来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开发。”整合两部分信息:对解决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有限与需求快速增长、煤电运输紧张与能源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清洁能源发展与消纳困难等矛盾,建设特高压电网成为最优解决之道,前景良好;对破解能源电力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实现能源从就地平衡到大范围配置的根本性转变,推动清洁低碳转型,为实现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将大有作为;未来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开发,前景广阔。

  解析:1.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结合第①段“衣服嘛,多穿几天又不会破……据宇航员回忆,他们在太空中平均一周才换一次衣服。听起来虽然是个懒人的办法,但在太空旅行中,这还真是无奈的选择”可知,首段作者就提出了现象,引出说明对象;结合第②段“首先,空间站里根本没有那么多富余的地方用来放衣服。其次,……每次只能优先运送食物和重要的科学仪器等物资”可知,这是在说明宇航员在太空中平均一周才换一次衣服的原因;这是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对宇航员在太空中平均一周才换一次衣服进行说明;结合第⑤段“既然不能洗,换下来的脏衣服也就只好堆在空间站里,等待变成太空垃圾啦”第⑥段“最后,科学家们终于想出了好办法”第⑧段“一位俄罗斯宇航员想出了一个另类的主意”第⑩段“为了减少太空垃圾,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可知,这是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对科学家为减少太空垃圾做出的努力进行说明。故选C。

  3.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D.“科学家已经利用细菌把包括宇航员脏衣服在内的太空垃圾分解,将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和化学物质作为新的能源在太空中使用”理解分析不正确。结合第⑩段“细菌分解是一个很不错的构想。根据一些学者的设计,细菌不但可以分解掉包括脏衣服在内的垃圾,而且还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热量和一些化学物质。宇航员可以把它们利用起来,作为一种新的能源在太空中使用。但这种设想以现在的技术水平,还无法实现“可知,这只是一个构想,还没有实现。故选D。

  2.作比较、列数字。具体突出地说明了此次快速返回依然采用智能自适应预测制导方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通过对飞行任务事件进行合理裁剪和调整,压缩操作时间。

  3.返回前由推进舱轨控发动机实施制动,降低轨道能量和轨道高度;返回进入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返回舱运动至距地面附近时打开降落伞;着陆瞬间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缓冲发动机。

  4.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着陆点特点,突出着陆点的精确。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概括作答。依据第⑤段“神舟飞船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大约为7.8干米秒,接近第一宇宙速度”,第⑥段“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将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舱体表面局部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第⑦段“此外,为使返回舱着陆在指定区域,就必须对飞船着陆点的精度进行控制”可知,第④段中的“三个度”指的是:速度、温度和精度。

  2.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第②段中,“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相比,此次快速返回并没有太多技术升级或改变,依然采用智能自适应预测制导方法”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此次快速返回依然采用智能自适应预测制导方法。“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通过对飞行任务事件进行合理裁剪和调整、压缩操作时间,将返回所需时间由以往的11个飞行圈次压缩至5个飞行圈次”,列举了“11个”“5个”等数据,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通过对飞行任务事件进行合理裁剪和调整、压缩操作时间。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筛选和概括。阅读文章第⑤段内容后概括作答。结合“那就是返回前由推进舱轨控发动机实施制动,降低轨道能量和轨道高度,确保飞船再入大气层”可概括为:返回前由推进舱轨控发动机实施制动,降低轨道能量和轨道高度;结合“返回舱具有特定气动外形,进入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可概括为: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结合“返回舱运动至距地面附近时打开降落伞,进一步降低速度”可概括为:返回舱运动至距地面附近时打开降落伞;结合“着陆瞬间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缓冲发动机,最终将落地速度降低到一定范围内”可概括为:着陆瞬间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缓冲发动机。

  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科普小品文一般来说,语言上生动又严谨,通俗又科学是它的主要特点。文章第⑦段语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技术人员为神舟十三号飞船配备了一套“着陆轻功”,运用“着陆轻功”,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结合“首先是返回轨道维持,调整飞船的轨道平面,使飞船星下点轨迹经过返回瞄准点;随后返回制动,通过制动的速度增量和发动机开机时刻,确保再入角和返回航程,为精准着陆提供保障;最后返回舱升力控制,进入大气层后,返回舱通过一系列姿态机动,巧妙利用空气动力产生的升力,进行航向和横向运动的控制,精准调整预定的着陆点,最终平安返回”可知,语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时着陆地点的精确和安全的特点。

  2.不能。本段从“为什么一拍照,我们就不会‘笑’了”这一现象,引出了文章说明的内容:杜兴微笑,也引发读者对为什么一拍照我们就不会“笑”了这一现象的兴趣和思考。

  3.列数字和作比较。说明了通过练习可以让假笑也看起来好看和真诚,同时心理因素是让假笑看起来好看和真诚的重要因素。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和分析。ABD.正确。C.有误,“是不能够伪装出‘杜兴微笑’的”表述错误。从第⑩段“……另一项研究就发现,当一个人情绪很差或者压力很大时,是很难伪装出‘杜兴微笑’的”可知,一个人情绪很差或者压力很大时,伪装“杜兴微笑”是“很难”而不是“不能够”。再联系第⑦段“毕竟露出‘杜兴微笑’的我们,大多是真快乐”和第⑨段通过练习让假笑也看起来好看和真诚的实验中,“……在日常生活中,有31%的人能发自内心地露出‘杜兴微笑’:当听到了不好的消息,只剩24%的人能够露出‘杜兴微笑’”可知,当一个人情绪很差或者压力很大时,还是有部分人能够伪装出“杜兴微笑”的。故选:C。

  2.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说明文的首段常能引出说明对象,表现说明对象的特点,同时引发读者兴趣和思考。选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揭示了“杜兴微笑”的本质。首段由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为什么一拍照,我们就不会“笑”了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兴趣,进而说明其中的原因,引出说明内容“杜兴微笑”。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理解。“有31%的人能发自内心……只剩24%的人……”中“31%”和“24%”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在听到不好消息和没有听到不好消息这两种情况下让假笑也能成为“杜兴微笑”的比例,表明了情绪对“笑得好看和真诚的影响作用;同时,这也是对听到不好消息和没有听到不好消息这两种情况下,出现“杜兴微笑”情况的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告诉我们想要在相机前笑得好看和真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想点儿开心的事情,发自内心地微笑。

  十一、答案:1.通过交代冬奥赛场上谷爱凌嘴里咬着、胸前挂着的“小物件”,引出说明对象——运动护齿器,用疑问句引发读者思考,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2.“唯一”是只有一个,起修饰限制作用,“唯一”一词说明了只有定制式防护牙套经过众多国际权威专业机构认定,具有真正防护作用,“唯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

  3.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在牙外伤中,因体育运动所导致的占有一定比例,

  20~40岁牙外伤患者占运动牙外伤总数比例较高,进而说明运动护齿器使用的重要性。

  解析:1.考查开头段的作用。开头段写的是冬奥赛场上,比赛中谷爱凌嘴巴里好像咬着什么“东西”。比赛结束后,她胸前则多了个如牙齿一般的“小物件”。由谷爱凌嘴里含着的东西引发读者思考:这到底是干啥用的?难道天才少女也在整牙吗?从而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材料一②段“其实,谷爱凌嘴里,是很多运动员惯用的小神器……它学名为运动护齿器、口腔防护器,是一种抗冲击力的弹性软垫,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守护牙齿的‘金钟罩’”可知,引出了运动护齿器、口腔防护器,这是文章的说明对象,因此第①段还有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的作用。

  2.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唯一”是只有一个,起修饰限制作用。结合材料一第四段“据悉,定制式防护牙套是唯一经过众多国际权威专业机构认定,具有真正防护作用的口腔护具”可知,此处指经过众多国际权威专业机构认定,具有真正防护作用的口腔护具只有定制式防护牙套一个,没有别的了,由此可知,“唯一”一词在句子限制了经过众多国际权威专业机构认定,具有真正防护作用的腔护具的数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

  3.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由句中的“5.4%”50%”等具体的数字可知,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句子说明的是牙外伤中,因体育运动所导致的数量及20~40岁牙外伤患者占运动牙外伤总数的比例。由此说明了运动牙外伤的数量很多,由此说明运动护齿器使用的重要性。据此结合列数字的作用进行分析。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结合材料三第二段“不过,网络上售卖的牙齿保护器五花八门,其中大多数为预成型”、第三段“除此之外,还有热成型和定制型”可知,这两段写了运动护齿器的类型。结合材料三第三段热成型是指先加热材料,变软后置入口中,在口腔内压制出护齿。定制型护齿需要先制取牙齿的模型或进行口腔扫描,根据个人的牙齿、牙弓形态、大小来制作。据悉,定制型牙齿保护器需在牙科门诊定做,所以制作周期较长,一般在3到4周,价格也相对较高。”可知,第三段写了热成型和定制型的制作方法。据此可把两段的内容概括为:运动护齿器的类型,热成型和定制型的制作方法。

  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C.结合材料二第四段“如果是多人参与,运动较为激烈,还是建议佩戴,以起到保护作用”可知,对于多人参与、较为激烈的运动,建议佩戴运动齿器,以起到保护作用,但不是一定要佩戴,足球属于多人参与,较为激烈的运动,但也不是一定要佩戴运动齿器,文章也并未体现足球难度系数高;故选C。

  十二、答案:1.厌氧发酵技术和生物转化。利用厌氧发酵技术转化餐厨垃圾生成沼渣,养殖昆虫;利用生物技术将昆虫成虫转化为蛋白,虫粪转化为有机肥。

  2.列数字。用具体数字准确(或直观地)说明了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巨大,已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源,进一步说明利用生物处理技术处理固体废物的必要性。

  解析: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第②段“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好氧堆肥技术、厌氧发酵技术和生物转化等”和第③段第一句“好氧堆肥技术是指有氧的条件下,细菌、真菌、放线菌、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等好氧微生物分泌在细胞内合成在细胞外起作用的酶——胞外酶,将固体废物中的有机成分分解为可溶性的有机质”和第④段第一句“厌氧发酵技术在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厌氧或者兼性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固体废物,并花得甲烷和二氧化碳”和第⑥段第一句“生物转化是利用昆虫等有机废物转化为蛋白质和肥料的生物过程”,可知生物处理的三个技术;由第⑧段列举的江苏连云港市推出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中,“利用有机废物或厌氧发酵后的副产物沼渣养殖蝇蛆等昆虫”,这是厌氧发酵技术;由第⑧段“分离后的成虫是各类饲料蛋白的理想原料,可供应给禽类养殖场、水产、宠物等行业;虫粪是有机肥,可用于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中”可知,利用生物技术将昆虫转化为蛋白质,将虫粪转化为有机肥,这是生物转化技术。可据此作答。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辨析及其作用。第①段划线句子“我国每年产生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近40亿吨、主要农作物秸秆约10亿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约33亿吨、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约2亿吨”中“40亿吨”“10亿吨”“33亿吨”“2亿吨”,运用了大量数据,这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由第①段“固体废物产生量巨大,已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源”说明固体废物已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源;由第①段“生物处理技术不仅能实现有机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还能变废为宝,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以及生物质天然气等能源产品”,说明生物处理技术的重要性;由此可知,第①段划线句子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的说明固体废物产量巨大,已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从而引出本文说明对象:生物处理技术处理固体废物的必要。

  3.本题考查读文章内容的梳理、辨析。A.有误吧,由第①段“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主要是处理废物中的有机成分。生物处理技术不仅能实现有机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还能变废为宝,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以及生物质天然气等能源产品”可知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是处理废物中的有机成分,而不是“废物中的所有成分”,所以,理解有误;BDE.正确。C.有误,第③段“这些有机质再渗入微生物细胞中,参与新陈代谢,从而实现固体废物向腐殖质转化,最终达到腐熟稳定,成为有机肥料或有机土壤等”和“好氧堆肥技术是指有氧的条件下,细菌、真菌、放线菌、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等好氧微生物分泌在细胞内合成在细胞外起作用的酶——胞外酶,将固体废物中的有机成分分解为可溶性的有机质”可知,“这些有机质”指的是“将固体废物中的有机成分分解为可溶性的有机质”,而不是指“胞外酶”,所以,理解有误;故选:AC。

  3.①拥有国内第一条符合奥运标准的高山滑雪赛道:②是目前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比赛场地之一;③建设理念先进,坚持了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建设理念;④回收的水资源实现了重复利用;⑤交通便捷,确保运动员可以从冬奥村出发在30分钟内抵达各项目出发点;⑥高山滑雪赛道的出发平台造型巍峨,外形优美。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有关分析。ACD.正确。B有误,本文依次介绍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位置、赛道、造雪、引水、索道等。故选:B。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A有误,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很多区域机械作业无法到达,因此完全要靠人力进行相应的施工作业”。B.有误,扩大范围,原文是“2022年北凉冬奥会是奥运会史上第一次把所有相关业务都融入可持续性管理体系的赛事”。C.有误,表述不准确,原文是“冰状雪可减小雪板和雪道之间的摩擦力”“让选手不论第几个出场,雪道的状态都是一样的相对完美”。D.正确。故选:D。

  3.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信息。结合“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拥有国内第一条符合奥运标准的高山滑雪赛道,也是目前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比赛场地之一”“虽然面临海拔高、施工条件差等难题,但绿色低碳可持续是冬奥场馆建设的铁律”“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还建设了完善的融雪水、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回收的水资源实现了重复利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内共设计了11条索道,不同制式的索道又形成了5个换乘站,确保运动员可以从冬奥村出发在30分钟内抵达各项目出发点”等内容,概括作答即可。

  2.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地强调了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的特异性不同(具体准确地强调了抗原检测的特异性比核酸检测的低或具体准确地强调了核酸检测的特异性比抗原检测的高)

  3.不能删,“可能”表估计,删去后变为“我国新冠病毒流行率只有百万分之一”,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文意。“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有利于提高“早发现”能力;可以降低核酸采样检测人员的工作强度。(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分析。①②段说明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的概念,第③段说明了抗原检测的特点,第④段说明了抗原检测的优点,第⑤段说明了搞原检测的局限性。文章是按由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的顺序来进行说明的,因此是逻辑顺序。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抗原检测的特异性可以达到99%,而核酸检测的特异性能达到100%”,句中的数字表明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抗原检测的特异性数据和核酸检测的特异性数据进行对比,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本段开头的“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的主要不同点在于特异性”,即抗原检测的特异性比核酸检测的特异性低。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分析。第④段中,“我国疫情防控做得很好,新冠病毒流行率可能只有百万分之一”句中的“可能”一词,表示这个流行率数据只是估计、猜测的结果,并非真实的统计数据;如果删掉后,就成了“我国新冠病毒流行率只有百万分之一”,这种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实际情。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