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垃圾分类新国标开始施行广州将逐步修改分类标准和标志
2022
11-08

垃圾分类新国标开始施行广州将逐步修改分类标准和标志

  餐厨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随着垃圾分类的深入,广州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四色分类垃圾桶。而最常见的是各个小区都配备的灰色其他垃圾桶和绿色餐厨垃圾。

  本月起,垃圾分类新国标开始实施。新国标也分为四类,不过与广州的“餐厨垃圾”不同,新国标规定的是“厨余垃圾”。广州是否要对表新国标?记者从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了解到,广州的分类标准和标志也将逐步对照新国标进行修改,但会继续坚持“广式”细分标准。

  11月1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准(GB/T19095-2019)(以下简称“新国标”)。此次标准修订,主要对生活垃圾分类标志的适用范围、类别构成、图形符号进行了调整。相比于2008版国标,新国标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生活垃圾类别调整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4个大类和11个小类。

  对比新旧标准发现,餐厨垃圾、厨余垃圾有了新的定义,从属关系发生了变化。在2008年版的国标中,餐厨垃圾是大类,包括了家庭、饭店、食堂等产生的易腐性厨余垃圾和餐饮垃圾,即厨余垃圾只是餐厨垃圾下的一个小类。而在新国标中,餐厨垃圾则成了厨余垃圾下的一个小类。按照新国标的定义,厨余垃圾作为一个大类被定义,表示易腐烂的、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包括家庭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厨余垃圾等。

  其中,家庭厨余垃圾表示居民家庭日常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易腐性垃圾。餐厨垃圾表示相关企业和公共机构产生的食物残渣、食品加工废料和废弃实用油脂等。其他厨余垃圾则表示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产生的蔬菜瓜果、腐肉等。

  新国标为推荐性标准,于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记者对比还发现,新国标修改了可回收物、可燃垃圾、可堆肥垃圾的英文对照词,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厨余垃圾还有了新的图案。另外,虽然有害垃圾在前后两版标准中的定义并无太大的差别,但是图案却换了新的。

  8月9日,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也对外发布了《广州市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2019年版)(以下简称“广州标准”),细致列举了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类100多种细目。

  对比新国标和广州标准发现,最大区别在于广州将来源不同的有机易腐性垃圾统称为“餐厨垃圾”,新国标则规定的是“厨余垃圾”。此外,部分标志和翻译也不相同。

  新国标本月实施,广州是否遵照执行?“统一大家穿一样的外套,方便辨别。”广州市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湛江表示,新国标虽为推荐性标准,但是全国统一便于大家识别。

  “广州的核心含义和国标是相同的,并不冲突。专业叫法都叫有机易腐垃圾,但是怕老百姓不理解,所以有的叫餐厨垃圾,有的叫厨余垃圾。”他表示,广州将逐步修改分类和标志。但因为工作量大,还需要一定时间。

  今年6月份,住建部公布了率先实行强制垃圾分类的46个城市名单。在率先实行强制垃圾分类的46个城市中,45个城市将生活垃圾分成了4类。如上海将垃圾分成干和湿。事实上,各个城市除了大类不一样,细分也不尽相同。

  “外套统一了,里面穿什么颜色、花纹,各地自己做。”李湛江如此比喻,“广州的垃圾分类指南与其他城市相比,总体上是相似相近的,但广州的垃圾分类指南更加突出岭南本地特色,且更符合广州本地的餐饮习惯。”

  结合广州市回收利用和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2019广州标准较2015年版本有较大幅度的修改。虽然基本原则还是“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三句话,但对餐厨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等细目做了一些调整。

  2019广州标准中,餐厨垃圾的主要类别包括菜头菜尾、肉蛋食品、瓜果皮核、剩菜剩饭、糖果糕点、宠物饲料、水培植物等。对比2019和2015广州标准不难发现,餐厨垃圾的细分条目发生了很大变化。如路面清扫的树枝树叶原来划分为餐厨垃圾,但结合广州市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和实践来看,其含水量少属难以生化发酵且利用价值较低的,更应归到其他垃圾中。

  “椰子壳、瓜子壳等都是岭南特色的食物产生的垃圾,不易腐烂且不易变质,通过填埋或焚烧将得到更高效利用,所以就实事求是归为其他垃圾。”李湛江介绍,同样情况的还包括动物筒骨头骨、粽子叶、玉米棒、玉米衣、蚝壳、贝壳、螺蛳壳、榴莲壳、椰子壳、核桃壳、花生壳、土培植物等,这些垃圾通过填埋或焚烧将得到更高效利用。

  结合广州人喝早茶、爱煲汤等饮食习惯,城管部门提示,餐厨垃圾应沥干水分、去除包装物后,存放于家庭餐厨垃圾容器。在垃圾投放点投放时应去除垃圾袋,投放至绿色餐厨垃圾收集容器内,垃圾袋投放至灰色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内。

  如今,这样的分类标准对广州人来说并不陌生。位于小北路73号的洪桥街登峰肉菜市场,随处可见“垃圾分类”的宣传海报。二层主要经营肉类、禽类、鱼类、蔬菜等,一清洁员拖着的绿色餐厨垃圾桶旁边挂着灰色的其他垃圾桶。走到一蔬菜档口前,只见清洁员熟练地用扫把把玉米皮、枸杞茎叶清扫在一起倒入灰色垃圾桶,剩余少量菜叶和瓜皮倒入餐厨垃圾桶。从96年开始在该市场打扫的清洁员李阿姨告诉记者,最近玉米皮等也归为其他垃圾,有的商户分类并不精准,他们就进行二次分类。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标准特别将大件垃圾、家庭装修垃圾和电子电器产品的投放做了细致说明。近期,广州还推出了垃圾分类查询系统H5程序,分类细目超过1800项,方便市民群众查询。

  李坑综合处理厂建成投产,广州市新增1000吨厨余垃圾处理能力;广州市第四资源热力电厂二期工程及配套设施项目奠基,建成后生活垃圾日处理量达5000吨……2019年11月的最后一天,广州新一轮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迎来两件大事。这意味着,广州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与需求基本匹配,“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填埋兜底”的垃圾分类处理新格局已基本形成。

  前端分类投放很重要,终端分类处理更重要。然而一直以来,混收混运被市民诟病。为此,广州提出全链条提升垃圾分类能力。一方面,广州市加大对混收混运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另一方,加快后期处理设施的建设,满足垃圾分类处理的需求。

  目前,广州日均产生3万吨生活垃圾,可回收物7500吨,剩下的22000吨进入环卫系统进行处理。其中,每天能分出的餐厨垃圾超过2000吨。事实上,广州已经建有垃圾处理设施15个,包括7个资源焚烧厂,5个填埋场和两座生物处理场。每天焚烧1.55万吨垃圾,2040吨垃圾通过生化处理,剩下的用于填埋。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全覆盖和垃圾分类成效进一步深入,餐厨垃圾量会逐步增加。《广州市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到,要加快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并加快推进与生活垃圾分类相适应的新一轮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争2021年总处理能力达到2.8万吨/日以上。

  11月30日,广州市李坑综合处理厂正式建成投产。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永兴村李坑垃圾填埋场北侧,实际用地面积54亩。广州侨绿固废循环利用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该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公司总裁张春介绍,该项目日处理厨余垃圾1000吨,是全国最大的厨余垃圾处理项目。与填埋和焚烧不同,该项目采用“大件分选+热水解+压榨制浆+厌氧消化+废水处理+沼气发电”的主体工艺路线。这意味着,广州市生化处理能力达到3000吨/日,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基本匹配,“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填埋兜底”的垃圾分类处理新格局已基本形成。

  同日,位于南沙的广州市第四资源热力电厂二期工程及配套设施项目奠基活动顺利举行。项目总占地188亩,配置4台800吨/日的垃圾焚烧炉和2台50兆瓦汽轮发电机组。项目建成后,生活垃圾日处理量达5000吨,可实现南沙区、番禺区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记者从广州环投集团了解到,广州市第四资源热力电厂二期项目比预期提早一个月完成场地平整工程,是广州市新一轮垃圾焚烧电厂中第一个实现主体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动工的项目。目前,该集团正加快推进18个新一轮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的建设。

  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垃圾量还会不断增长。“预计到2022年,二期工程完成,广州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3.3万吨一天,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局长陶镇广强调。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