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2022年,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两周年,垃圾分类设施体系已经实现系统性重塑,并开始从注重环境观念引导过渡到强调依法垃圾分类阶段,普法、用法、执法成为垃圾分类的主基调,但这并不意味着分类设施基础建设达到终点。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如何推动分类设施体系建设实现新跨越,是摆在垃圾分类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022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已经明确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立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环境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智能绿色升级,推进数字融合,已经成为当前分类设施建设的不二选择。而且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信息化深入到哪一个领域,对该领域带来的变化往往是巨大的。因此,智能垃圾分类,必然是垃圾分类设施体系二次变革的突破口和催化剂。当前,垃圾分类全流程分为前端分类、中端收运、末端处理,其中前端分类是整个垃圾分类流程的基础和核心,因此前端分类智能化应用最能代表智能垃圾分类的研发方向和市场趋势。清研集团城市管理研究团队通过展示已经在北京基层应用的前端智能垃圾分类场景,探讨智能垃圾分类管理优势、效能和不足,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当前,前端垃圾分类收集智能化主要应用于固定桶站和分类驿站,关注的是居民日常投放场景,前台操作依靠新技术、新应用推动,后台管理注重大数据应用。
桶站智能化的最核心智能化应用是智能监测,它集在线监控、智能语音系统、AI识别技术、自动存储技术于一体,可以实现智能监控、智能督导、智能取证等功能。社区通过安装在固定桶站、分类驿站上在线监控设备,实时监督居民投放行为、监控桶站满冒清洁情况。智能平台通过AI识别技术,一旦发现居民违规投放行为可以自动记录,并智能播放语音,提醒居民正确分类投放。
桶站智能化另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刷卡智能积分,它涵盖智能开盖、智能积分、智能识别、智能称重等功能。居民在投放厨余垃圾时,通过刷卡或扫码,智能开盖设备会打开一组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居民破袋投放完厨余垃圾后,厨余垃圾桶下安装的自动称重台,会自动识别居民投放量,根据投放量系统自动给居民计算积分,而手里的厨余垃圾塑料袋可顺便投放进其他垃圾桶,全程与垃圾桶零接触。
管理智能化主要分成三个应用方向:智能调度、积分管理、数据分析。智能调度:社区通过在线监控发现垃圾落地、垃圾桶满冒、脏污、标识不符合最新要求、摆放不合理等问题时,可以截图实时调度物业进行整改;积分管理:社区可根据系统自动积分,查看居民刷卡情况、积分排名、积分规则等;智能数据分析:街镇、村社可根据系统大数据,智能分析小区分类推动情况、投放高峰、居民分类画像等。
智能垃圾分类,用“技防”代替“人防”,可以有效解决基层的共性问题、难点问题,助力基层解放劳动力,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工作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垃圾分类完成二次变革。
当前,小区看桶行为存在2个难题,一是时间短,各小区往往只在投放高峰时段进行值守,早晚各2个小时,值守4小时外需要物业额外加派人手巡查,费时费力费钱;二是值守环境差,垃圾分类投放站点绝大多数都是室外,并没有给值守人员提供遮风挡雨的设施,一旦遇到极端恶劣天气,即使是桶站固定4小时值守都无法得到保障。而桶站实现智能化可以完美解决这些问题,智能监测系统可以一天24小时运行,持续进行桶站巡查,成本低。
当前,各小区物业垃圾清运时间基本固定,在值守时段内,桶站垃圾还可以靠值守人员联系物业或自己清理,而在值守时段之外,各桶站出现垃圾落地、满冒情况,物业难以及时发现,很容易造成桶站脏污,引起居民投诉。而桶站智能监控设备可以全天实时查看桶站清洁和垃圾桶满冒情况,发现问题能及时联系物业派人清理,效率高。
垃圾分类的实现,尽管更多需要居民生活习惯的转变,但首先是物理分拣,而垃圾自身特性,让人避之不及。不少居民在投放垃圾时,嫌弃垃圾桶脏污,不愿开盖投放,特别是厨余垃圾要求破袋投放,更容易弄脏衣服和手,从而导致垃圾乱扔,而这种行为很容易引发破窗效应,这样分类投放习惯将更难以形成。而桶站实现智能化后,居民投放垃圾就可刷卡智能开盖,还能自动积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折抵物业费,可激励居民养成自主分类习惯。
目前,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投放准确率相当高,如果各社区还继续采用分类早期那种全面入户宣传,有些浪费人力,特别是对居民多的社区来说,得不偿失。而桶站实现智能化后,社区、物业可通过实时监控记录居民违规投放行为,准确识别分类薄弱居民,还可以通过积分排名,获取分类较差居民家庭信息,精准入户宣传,提升宣传效果。
小区是垃圾分类主战场,智能垃圾分类应用以后,可以较容易实现居民、物业、社区、街镇多方共治,形成全新的垃圾分类新局面。
居民作为垃圾分类主体,需要在家实现源头分类,出门分类投放。小区垃圾分类应用智能化后,居民若投放错误可以得到智能语音提醒纠正;居民能够通过刷卡智能开盖,投放垃圾不脏手;居民正确投放还能获取自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抵扣物业费,享受垃圾分类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物业是小区垃圾分类的管理责任单位,物业履职态度直接影响小区环境品质提升。小区垃圾分类应用智能化后,一方面,小区垃圾投放环境得到改善,居民更愿意正确分类投放,由此物业自身清理、分拣工作量降低,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物业积极响应街镇、社区精准调度,及时清理满冒垃圾桶,保持桶站卫生整洁,不仅能降低运营成本,还能因小区环境品质提升,获得业主称赞,从而提升物业形象。
居委会(村委会)负责组织动员辖区内单位和个人参与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小区垃圾分类应用智能化后,社区可以通过智能化平台,一是实时调度物业,处理垃圾满冒落地问题,小区环境得到改善,居民满意率就会上升,社区“接诉即办”压力就会降低;二是精准掌握小区分类薄弱居民情况,可以精准施策,对口帮扶;三是获取小区居民积分累计情况,定期组织积分兑换,可以激励居民参与自主分类;四是用“技防”代替“人防”,可以减轻值守人员压力,增强桶站值守效果,提升垃圾分类成绩。
街镇负责本辖区内生活垃圾的日常管理工作,指导居委会、村委会开展垃圾减量、分类。小区垃圾分类应用智能化后,街镇可以通过智能化平台,一方面获取居民违规投放证据,提供给城管执法部门,供“城管进社区”时做执法依据;另一方面全面掌握各小区垃圾分类推进落实情况,获取各小区垃圾分类大数据,为街镇制定、调整各项指导措施提供数据支持和事实依据,减轻政策执行阻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
居民对待智能垃圾分类态度不统一,一是部分居民在违规投放时对智能语音善意提醒并不信服;二是有的居民对智能监控设备有抵触情绪,不愿意使用刷卡设备,依旧乱扔垃圾;三是部分居民分类习惯不牢固,刷卡效果差,积分累计不高。
智能垃圾分类可以帮助物业提升形象,但智能管理平台发现的问题要落到实处,还是依靠物业出人出力,因此,物业在使用智能化设备时,也有懈怠:一是物业响应社区精准调度时,速度还需提高;二是智能化设备的电力和网络容易遭人为破坏,物业对智能化设备的维护还需加强。
当前,智能垃圾分类技术应用相对已经成熟,基层使用后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AI设备识别精度还需要提高,实际应用中系统误判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设备故障频发,经常出现错误积分、刷卡不抬竿开盖等情况;三是大数据采集样本科学性、准确性有待商榷,数据的有效性低,直接影响了大数据的实际应用。
智能垃圾分类,是垃圾分类工作亮点和未来趋势,前景和市场广大,但一直是“叫好不叫座”,笔者建议从基层、研发企业、政府三个层面着手,共同推动智能垃圾分类普及推广。
基层单位需加强智能化设施日常巡查、安全管理,定期做好设施设备检查、维护,延长设施设备使用寿命,提高已安装设备利用率。基层单位还要加强联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促使居民能用、会用、爱用智能垃圾分类。
研发企业要加强市场调研,熟知基层垃圾分类场景,了解基层单位工作难点痛点,提高智能化设备跟基层垃圾分类工作的契合度,降低设备使用难度。研发企业还要不断加强垃圾分类智能化设备更迭,提高技术的稳定性和精度,以及信息的安全性,降低设备故障率,扩大设备使用的深度和广度。
政府要认真总结本辖区智能化垃圾分类应用情况,选树较好应用智能垃圾分类的小区作为典型,加强宣传,并结合辖区自身实际,积极进行统筹推广。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43689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