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为“城市韧性”的2022 BMW卓越城市讲堂,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澎湃研究所、宝马中国联合主办,相应一系列思想讨论活动正在进行中。
今天(10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教授宋国君与资深环保公益人郝利琼,将在18:00-19:30进行“脚踩踏实路径”的现场直播连麦。如何理解当下的环境政策,又如何进行环境友好的生活实践,欢迎大家前来澎湃问吧继续提问。
有澎友问到,让环保从理论走到实践,再让实践反哺理论,相关工作者需要具有怎样的意识,付出怎样的努力?对此,宋国君说到,理论是指导具体实践的,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找到合适的理论去分析实际问题。而理论本身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进行理论分析的人,需要基于问题,创造性地应用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也有人问到,在城市发展中,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能否统一?宋国君在经济学的角度答到,环保总体上都有标准,为了达到环保的标准,需要进行投入;而为何需要治理,也是需要说明理由的。也就是说,可以把环保看作经济发展的一部分。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或投入产出分析,才能做出正确决策。
有的澎友关注到,城市的快递包装泛滥,尤其是塑料包装。尽管有些城市实施了垃圾分类,但没有从源头解决问题,还是对城市环境造成极大影响。对此,郝利琼认为,这确实是非常棘手的问题,也是环保圈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政府也在出台政策,但离解决问题仍有差距。面对快递包装,她自己当下能做的,就是少网购和不点外卖。
而宋国君指出,从技术上,快递包装是可回收利用的,但当前由于缺乏补贴等政策,回收商缺乏动力,只能将其当作“其他垃圾”做焚烧处理。如果希望促进回收利用,就需要进行制度设计,让回收商有利润,回收利用厂商也有利润;让回收利用制作的产品等,可以进入市场并销售出去,相应厂商也有利润。关键在于,回收利用的成本,要低于其他垃圾清运和焚烧安全处置的成本,才能行得通。
也有人问到,垃圾回收的总体成本,是不是会高过新造新建的成本?对此,郝利琼回答道,这确实是可能的情况。实际上,回收的成本需要随着观念和技术进步而不断降低,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当下的主要问题,还是回收不足。也就是说,“其他垃圾”中还有很多该回收而未回收的物质。我们应持续提质增效,把可回收的产业做起来,把垃圾中的更多可回收物分出来,进入新一轮物质循环中去。
有澎友关心上海垃圾的分类,希望知道有哪些较好的经验,如何向其他城市推广。郝利琼说到,上海垃圾分类的成功经验,确实令人瞩目,民间的、非正式的经验传递一直在进行。这么多年来,自己所在的组织,把上海垃圾分类的做法,传递到了全国很多城市。比如,自主分类、社区自治的理念、定时定点、厨余除袋、投放点的水池和灯光布设等,都是从上海输出到其他城市的。
但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市民本身。郝利琼也说到,市民参与是最关键和最难的。也要看到制度的重要性。好的制度可以引导和支持市民,使其更愿意选择环保行为,而不是破坏环境的行为,还可以持续激励这样的个人或组织,让这样的行为成为主流。而现在环保一线实践,最大的挑战就是居民的意识转变。
关于城市的韧性,关于行动者的体会,我们应当如何沿着踏实路径前行,欢迎大家前来澎湃问吧继续提问。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43312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