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垃圾分类频上热搜。上海人民“叫苦不迭”,每天都要进行垃圾分类的灵魂拷问“你是什么垃圾?”也有人无奈地说,“不敢扔垃圾了,哈哈哈哈。”去上海旅游和出差的人也表示瑟瑟发抖。垃圾分类究竟有什么魔力,能“折磨”上海人民到如此地步?
其实一些国家的人民早就受过这个“折磨”了,他们的垃圾分类已实施多年,从小就学习如何分类,现在已经做得相当优秀。
2017年10月,日本一男子接连杀害9人并在家中浴室肢解了尸体,分解的肉和内脏都被当作垃圾扔掉了,他却将头部放在了冷藏箱里,原因竟是无法将头部当作普通垃圾丢弃[1]。该案件既骇人听闻,又令人啼笑皆非,可见垃圾分类意识已经深入日本人的骨髓。
从1980年开始,日本逐步建立起一套近乎苛刻的垃圾分类制度。日本每年人均垃圾生产量只有410公斤,为世界最低,其中一重要原因是日本垃圾分类回收做得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但都大同小异。日本通常将垃圾分为四类:资源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和粗大垃圾。每个大类下又分为多个小类,一些地方的分类甚至多达几十种。比如一个香烟盒就要分三类扔:外包是塑料,盒子是纸,封口处的铝箔是金属,所以要分三类丢弃。处理粗大垃圾还要付费。不过商品外包装上都会明确标出所属的垃圾种类,能一定程度上减轻人们的苦恼。
垃圾分类精细、有指定垃圾袋、不同垃圾扔法不同、扔垃圾有特定时间和地点、政府宣传到位、处理流程完善、人们意识强烈等等都是日本垃圾分类鲜明的特点[2]。
罗马非一天建成,日本的垃圾分类也并非一蹴而就。日本政府深谙,环境问题关乎人类未来的生存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日本国民看来,在中小学实施环保教育,就是在为未来进行先行投资。
20世纪70年代起,文部省就将中小学环保教育的培养目标写入学习指导要领,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将环保教育的相关知识的学习贯穿在学习指导要领中,将相关内容纳入到社会、理科、保健体育等相关课程中[3]。
学校教育和家庭的言传身教都使日本人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从幼儿园开始,小孩子就要学习垃圾分类、培养垃圾分类意识。小学以上还会开设专门的社会学科,参观垃圾工厂的分类回收[4]。日本东京都废弃物填埋处理场,每年接待约4万人,中小学生超过了80%[5]。初中主要在理科、保健体育科等学科中开展特定环保专题知识的学习。高中阶段则更多将环保知识的学习重点安排在理科综合课中。
德国自1904年开始实施垃圾分类,至今已经100多年。20世纪初,德国城市垃圾还是直接扔在街上或垃圾堆里。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各地的强制垃圾分类措施已较为完善[6]。
德国垃圾主要分为纸、玻璃、有机垃圾、废旧电池、废旧油、塑料包装材料、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废旧电池、危险废物等。德国的饮料容器还实行押金退还制度,目前在德国出售的塑料包装的饮料和易拉罐都有0.15到0.25欧元的押金,包含在消费者的购买价格中。消费者将空瓶归还超市的自动回收机后才可拿回押金[7]。为了规范居民分类倒弃垃圾,德国政府还制订了一套严格的处罚规定,并设有“环境警察”。
除了相对完善的管理措施,德国也是环保教育最完善的国家之一。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规定,幼儿园要把教导儿童保护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垃圾分类要写入小学课本,并在课堂上被反复教授。环保已经渗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如在教室放置分类垃圾桶、携带饭盒不使用一次餐具等[8]。
中小学环境教育则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以他们家乡的住宅、学校和劳动环境为出发点。在学生上课、流动教学等类似活动中,让学生直接观察所熟悉的和使自己感到有意义的环境,体会、体验并加以判断[9]。德国的一些大学还相继设立了垃圾处理方面的专业或课程,同时也提供针对垃圾处理专业人员的培训项目[10]。
正是这种从小到大的教育培训,使得德国的百姓,老老少少都有很强的垃圾分类回收意识。如今的德国人以不乱丢垃圾为荣,乱扔垃圾为耻,如果他们发现有乱丢垃圾的不文明行为,不仅会嗤之以鼻,而且会勇敢站出来,对其进行批评、指责和教育[11]。
最近,浙江台州还借鉴德国经验,成立了垃圾分类公众教育学院,这是中国国内首个垃圾分类教育学校[12]。
芬兰素有“千湖之国”之称,其环保在全球也名列前茅。垃圾投放时分为纸类及纸板、玻璃、塑料、金属、有机废物、剩余废物这几大类,所有废物的收运均为分类收运,没有混合投放收运的情况。有机垃圾,必须要用可降解的袋子。与德国类似的是,在稍大一点的超市入口处,都有回收塑料瓶及玻璃瓶的自动回收机,瓶子放进去之后就可以得到现金券。人们也会把旧衣物送到一些公益性质的二手店,既方便他人,也达到了资源循环的目的。
同样,芬兰人民普遍也有着很强的环保意识,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学校坚持不懈的努力。环保教育被列入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教学大纲。芬兰的幼儿园会时不时会安排所有学生分组观看垃圾场,老师会向孩子们讲解如何分类垃圾。没有垃圾桶高的学生,老师还需要抱着他们往里看。在这个过程中,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已经悄悄在孩子们心中萌芽[13]。
芬兰的拉彭兰塔市芬兰是东部最大的重工业城市,但却有着“芬兰环保之都”的称号。在拉彭兰塔市的学校里,环保教育人人必修,从小抓起。初中开设了废物利用的手工课,城市制造业产生的钢铁垃圾也成为学生们锻炼动手能力的工具。学校要求学生们餐后自己清理和分类垃圾,而且每天还会统计浪费的粮食总重量,四百名学生每天允许浪费的粮食总重不能超过五公斤[14]。大学里的环保工作室,更是为芬兰的企业如何更有效地降低污染,实现绿色的生产提供了技术[15]。
美国各州的垃圾分类回收规定各不相同。在伊利诺伊州,州政府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庭院垃圾这四个类别,居民每月需付一定的“卫生服务费”[16]。与上述国家类似的是,美国不同垃圾的回收频率和日期不同,大多也使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
据了解,美国洛杉矶的垃圾回收率达到了65%,西雅图为50%,而被称为“绿州中的绿色城市”的旧金山则达到80%以上[17]。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出台环境教育相关法律的国家之一。早在1970年,美国就颁布了《环境教育法》,规定了在基础教育领域实施环境教育,要求学校要致力于环境教育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及其普及;各州及地方教育部门要设置野外环境教育中心。
美国政府及教育部门认为,通过立法建制,不仅可以由上而下地建立起统一的中小学环境教育体制,更能通过一些法制保障,增强中小学环境教育推广的力度。此外,法制的完备也为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实施开展解决了财政支持等后顾之忧[18]。
比如,伊利诺伊当地的环保局以及环保组织,会定期举办一些户外活动,通过互动娱乐的方式让居民了解环境保护以及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
从2000年开始,我国已将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8个城市列为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2020年底前,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46座城市城区都要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上海的这次垃圾分类就像“热身运动”,将垃圾分类与人们的生活更紧密地绑在了一起,为其他城市的垃圾分类做了示范[19]。
中国的环保教育也不甘落后,教育部去年发文,到2020年底,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要达到100%,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规律,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融入教材,并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20]。最近,上海市教委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作为全市中小学“开学第一课”[21]。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说:“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不断投入、久久为功地抓下去。[22]”但其中尤为重要的是通过教育不断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从娃娃抓起,逐步培养起一代人的垃圾分类意识,使垃圾分类犹如随手关门一样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事。
[5]中日环保小卫士友好交流 从细节处感受日本环保教育理念,浙江在线]垃圾分类领域,德国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环球时报
[20]教育部:2020年底学校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要达100%,芥末堆看教育
[21]上海垃圾分类已纳入全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新规7月1日起实施,中国网
1、本文是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芥末堆内容合作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42945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