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处理 > 可回收物去了哪里?威海已建成6处分拣中心
2022
10-25

可回收物去了哪里?威海已建成6处分拣中心

  居民分类投放的可回收物去了哪里?得到再生利用了吗?记者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今年以来,我市着力加强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两网融合”,目前全市已建成6处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可回收物经分拣中心二次分拣后,进入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10月17日上午,两辆分别载有纸张和织物的可回收物专用运输车,依次行驶至经开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两类可回收物卸下车后,工作人员立即上前进一步进行精细化、精准化分类。

  “为了方便居民投递,目前我市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箱主要设置纸张、塑料、金属、织物、玻璃等5个大品类的投放口,但要做到科学回收利用,还需要对这些大的品类进一步细分。”经开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负责人刘海宁介绍,以纸张为例,可分为报纸、包装纸、硬纸板、书籍等,分拣中心要做的就是二次细化分拣,然后压缩打包,再由具备资质的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回收,最终“变废为宝”。

  记者注意到,经开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根据5个大品类,专门设置了五个区域,分门别类堆放二次分拣的可回收物。“每天回收量大概有6车,重量达到3-4吨,高峰期达到5吨以上。”刘海宁说。

  如今,类似的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全市已建成6处,仅9月份二次分拣的智能回收箱里的可回收物就达207.13吨。

  “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回收利用的一部分是低价值可回收物,比如废玻璃类、废软包装类、废塑料类等,它们虽然具有一定循环利用价值,可单纯依靠市场调节难以有效回收处理,需要经过分拣中心规模化回收、集中处理,才能够重新获得循环使用价值。”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我市专门制定了低值可回收企业补贴标准,推动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和再生利用。

  围绕“两网融合”,我市还要求新改扩建项目按照有关标准和规划许可要求,全部配套建设再生物资回收及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其中,居民可再生物资回收站每1000人至3000人应设置1处,用地面积约6至10平方米,可与其他设施综合设置,选址应满足卫生、防疫及居住环境等要求,为群众5至10分钟生活圈提供便利。

  同时,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与生活垃圾分类相关设施、场所共享共用。现有生活垃圾中转站,有条件的将逐步改造提升,增添再生资源回收与中转(分拣)设施设备。引导农贸市场、商超等商业体配套建设融生活垃圾分类与废旧物资回收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共配套设施等。(文字记者:沈道远)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