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弯路过回收站,看了一眼厨房垃圾桶,里面不仅有菜根、菜叶,还有锡纸片和泡沫。泡沫是水果外包装,锡纸是熟食包装,归为厨房垃圾并没错,但是这么分类,还有什么价值呢?”7月1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环保研究者阳平坚说出了自己对垃圾分类命名的疑问。
7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与此同时,全国多地也陆续进入了垃圾分类的“强制时代”,垃圾分类正式从倡导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但随之而来的还有诸如“湿纸巾、干瓜子壳究竟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等段子,不断拷问着垃圾分类的科学性;而各地垃圾分类的标准不统一,也带来了垃圾投放的“异地”难题。
“猪能吃的是湿垃圾,猪不能吃的是干垃圾,猪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卖了可以换猪的是可回收垃圾……”一则关于垃圾分类的段子,最近在上海市民的朋友圈流传开来。
不过,大家很快就发现,即便搞懂了“猪能不能吃”,也难保在“异地”不会遇到新的困惑。
当前,在我国各城市试点垃圾分类的行动中,很多城市的分类标准并不完全一致。比如:北京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4类,上海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4类。
有关专家表示,就全国而言,垃圾分类标准、名称的不同,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居民造成混淆与困惑,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分类效率也会受到影响,建议从国家层面考虑进一步修订垃圾分类的细化标准。
“垃圾分类在执行落地中的最大难点是分类标准细化问题。”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夏学民表示,目前垃圾分类的四分法,在操作层面让很多人无所适从。
以城市家庭为例,仅仅是干湿垃圾的两分法就让很多人感到困惑。比如:同样都是骨头,但猪骨头是干垃圾,鸡骨头就是湿垃圾。同样都是蟹壳,但是帝王蟹壳就是干垃圾,梭子蟹壳就是湿垃圾。
夏学民建议,从国家层面考虑进一步修订垃圾分类的细化标准,从社区居民能够操作的角度扩大可回收垃圾的细分标准。比如“把可回收垃圾进一步细化为玻璃酒瓶、塑料罐、书报纸张、快递包装纸板箱、废弃衣物等”。
阿里巴巴环保业务负责人曹启明表示,目前垃圾分类存在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分类标准不统一、去向不清楚等问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京垃圾战争’,带给了日本国民血的教训,使得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据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尹良富介绍,在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日本,已建立近20部法律来规范垃圾问题。其中,近20年就相继出台了7部法律,其核心思想就是从源头上抑制垃圾的产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国民进行垃圾分类,引导企业进行垃圾回收再利用。
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表示,日本垃圾分类极为精细,大体上可分为可燃资源垃圾、不可燃资源垃圾、大件垃圾、一般垃圾。这几类又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可细分。“比如,一个香烟盒外包是塑料,盒子是纸,铝箔是金属,就要分为3类丢弃。”
6月28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上海市可回收物回收量超过3300吨/日,湿垃圾分出量约6100吨/日。全市配置及涂装湿垃圾车982辆、干垃圾车3135辆、有害垃圾车49辆以及可回收物回收车32辆。
“根据上海市政府所公布的垃圾回收量、垃圾车数量以及垃圾处理能力三者之间的比例,可以发现三者实际上是不相符的。”对于此次发布会上透露的数据,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彭峰表示,上海市垃圾分类处理后端的处理能力跟不上前端的垃圾产生量,垃圾分类后端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混装混运的风险。
阳平坚也指出,从各地实施垃圾分类的实际情况来看,与居民分类相互适应的硬件配套和精细管理还不完善。“比如居民分好类了,干湿垃圾还是混合运输;或者湿垃圾运输过程中跑冒滴漏臭气熏人;又或者不同的垃圾运到处理点,而后续的回收、焚烧、资源化等处理又跟不上,都会极大影响垃圾分类的效果和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他说。
据联运环境项目中心副总监刘香奇分析,混装混运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前端分类不彻底、中端运输不规范、后端处置跟不上。
“在技术上我国现存的焚烧炉无法达到焚烧时不产生二恶英的高温,所以填埋仍然是垃圾处理的主要归宿。”尹良富说,“垃圾围城”、环境污染的“死结”还是没有解开。
“上海通过立法推动垃圾分类,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十几天的时间里,从各类媒体的报道和官方的数据来看,形成了上海示范、全国围观的局面。”尽管前、中、后三端都存在困难,但是对于垃圾的分类处理,杜欢政仍然持乐观态度。他说,借此契机垃圾分类已经家喻户晓了,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接下来要做的是“深层次”的攻坚战。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42421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