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处理 > 垃圾分类知多少 四措并举确保落地有声
2022
10-20

垃圾分类知多少 四措并举确保落地有声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分类回收、运输、加工利用和处理等诸多环节,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多方参与,应在制度建设、管理方法上下功夫,多措并举。

  人类行为学研究说,一个人养成一个习惯快需要3个月,一个集体养成一个习惯快需要一年,而整个社会养成一个习惯需要七八年。

  “多年的生活习惯难以改变,居民的自主性还比较低。明明垃圾分类对保护环境很有益处,可是大家怕麻烦、不愿意分也是垃圾分类的难题。”郑州郑东新区绿地社区的工作人员说,从表面上看,推广垃圾分类似乎只是举手之劳的小事,而实际上,这是一项牵涉到家家户户的庞大工程,要想让其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且成为绝大多数市民自觉的生活习惯,还真的不容易。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城乡居民并没有垃圾分类的自觉意识和相关知识,“垃圾就是垃圾,还分什么类?而且还要分类投放、分类处置,太麻烦了”。也难怪,很多人会将垃圾分类视为“多此一举”“自找麻烦”。

  “咱老百姓又不是专业人士,什么是可回收资源、厨余垃圾,哪儿分得清楚啊?我只是觉得可回收的垃圾就是可以换成钱的。”家住郑州郑东新区绿地社区的业主许大爷说,他退休后闲来无事,便和老伴儿一起回收小区的废品,一般只收纸箱和塑料瓶,然后拿去废品回收站卖钱。许大爷没有想过的是,像他这样收拣废品的人和一些拾荒者,为垃圾分类的收运工作减轻了不少负担。

  调查发现,对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市民普遍持支持态度,但对于执行的方式和力度,却有不同的意见。大家认为,目前关于垃圾分类的推广宣传工作还不到位,人员培训不足,自己在家进行分类难免遇到不清楚的问题,却无处咨询。垃圾分类这件事,要大面积地推广,且要让其真正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为,仅靠一纸文件和一般化的管理手段是不行的;而将垃圾分类难以完全落地的原因,仅归咎于市民的素质问题,也是有失公允的。要让市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的习惯,既需要有关部门的耐心和有效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也需要推出让广大市民能感受到和拿得到的鼓励和奖励。一句话,力推垃圾分类,也要让广大市民得实惠。

  今年年初,媒体人员在新加坡走访时看到,在街头有一种政府配置的智能垃圾桶。该垃圾桶靠太阳能驱动,能将垃圾进行压缩处理。装满以后,垃圾桶可以自动给清洁人员发送信息。这批垃圾桶还装有WiFi,可以辐射周围30米的距离。人们享受WiFi的同时,也会收到附带商家的广告。普通的垃圾桶上有明显的颜色标志,群众根据日常习惯会把不同的垃圾投进不同的垃圾桶。看来政府的重视、硬件和软件的配套使用,是一个国家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有力保障。

  郑州市环保产业协会的环保人士李斌认为,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分类回收、运输、加工利用和处理等诸多环节,不仅需要公众的参与,也需要政府支持和企业密切配合,因此需要全面、综合考虑,应在制度建设、管理方法上下功夫,多措并举才能真正实现垃圾分类处理。他还建议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抓好收运对接。尽量让垃圾的投放与运输环节相衔接,减少垃圾在公共区域存放的时间。同时,建立和完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产业链。

  收运配备和队伍建设问题是我国垃圾分类的瓶颈所在。生活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再生资源,这些都需要配置专门的收运车辆进行分类装运,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小区里的垃圾桶有三种或者四种,但收运车却只有一种。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是由物业直接委托的收运企业,而非环卫集团和环卫中心的专业作业队伍,收运队伍管理不规范,也降低了垃圾收运环节的效率。

  业内专家认为,终端处置设施建设投入巨大,且选址难度高,地方政府对终端处置设施建设及处置技术和管理工作的投入积极性不高。喊几句口号,添几台设备并不能解决分类难题,终端与前端衔接不上,“后一公里”成了垃圾分类的顽疾。“终端处置设施不但要建好,还要运营好。市民为什么会对建焚烧厂一事这么抗拒?因为不信任,而信任危机的根源在于监管不到位,信息不透明。环保监管有名无实,焚烧厂周边成肺病高发区,填埋场将污水偷排到灌溉田。监管信息不公开,公开数据遭质疑,这些都是严重的运营管理问题。”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近日联合发布了《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2020年前,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批示范城市中的其他城市在城区范围内先行实施垃圾强制分类。一些地方政策也相继出台,上海对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再出“狠”招,对全市公共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将逐步实现“不分类、不收运”,并进一步建立市民参与机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起步较晚,相应的立法体系也不够健全,存在立法过于原则性、法律责任不够明确、缺乏综合性法律、配套法律法规不足等问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成表示,目前我国要想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除了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还应从制度上给予支持,通过立法做到教育引导和法律约束双管齐下。只有做好有奖有罚,才能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参与。

  “谁来罚?怎么罚?垃圾分类的执行工作是个大问题。”张建成认为,对垃圾分类立法,首先要规范政府部门的行为,立法执法要配套,落到实处。垃圾分类如何处罚,谁来做执法主体,这些都需要明确的规定。垃圾分类处理的每个环节也要制定有奖有罚的措施,提高垃圾处理的成本。垃圾分类涉及的法律问题是需要公民极大地参与的,公民必须理解支持才能实施好,所以立法时必须充分征求公民的意见,避免部门利益参与在内。对于垃圾分类的标准,国家也应制定统一的规定。(记者王园园、宁晓波)

  原标题:让垃圾分类落地有声[2]上一篇:粪污消纳能力不足 畜禽养殖废弃物亟须循环利用

  9月29日,杭州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发布了2022杭州市制造业百强企业、数字经济百强企业、高成长性百强企业三张榜单。浙江联运知慧上榜“2022杭州市高成长性百强企业”榜单,作为一家致力于智能信息化服务平台搭建、智能垃圾分类箱生产及垃圾分类软硬件产品的研发、应用、销售于一体的创新型科技企业,联运知慧建立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垃圾分类监管服务平台,业务已覆盖全国27个省市。

  《行动方案》提出了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体系、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终端处置设施建设、强化现有垃圾填埋场运营管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重点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全省环卫工人数量增加到6.1万名,环卫车辆由2140辆扩充到12515辆,相关作业设施正在向智能化、信息化、精细化迈进。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