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垃圾分类新时尚!广州有街道修四色跑道有的日减垃圾16吨
2022
10-15

垃圾分类新时尚!广州有街道修四色跑道有的日减垃圾16吨

  成立“党员环保志愿队” 带头参加垃圾分类志愿活动、在社区铺设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四色趣味跑道、自主研发“创新与实用一体”的新型垃圾分类投放箱…… 垃圾分类宣传的新点子与新思考不断涌现,你见识过多少?

  11月13日,“创新宣传思路 营造分类文化”社区论坛在广州市海珠区沙园街科普乐园举行。这是广州垃圾分类“微文明·新时尚”系列论坛的首场。活动由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南方都市报承办,海珠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海珠区沙园街道办事处、广州市城市矿产协会协办。

  广东省文明办,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海珠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等单位有关负责人,市人大代表、市民代表近100人参与了现场活动。

  来自海珠区、越秀区、白云区等多个区的镇街代表分享了推进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的经验。

  “创新宣传思路 营造分类文化”社区论坛在广州市海珠区沙园街科普乐园举行。

  近年来,广州不断在垃圾分类宣传上创新思路,营造分类文化,涌现了一批有特色、居民喜闻乐见、扎根社区的宣传形式,为推进垃圾分类奠定了良好基础,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明显提高,有效促进了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养成。

  活动现场,海珠区沙园街道环监所所长方创民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沙园街道的科普乐园。

  科普乐园原本是块坑坑洼洼无人问津的空地,经过改造后,增添了一些儿童游乐项目,并融入垃圾分类元素,设计了我市首条垃圾分类主题趣味跑道。

  跑道和一旁的滑梯、跷跷板、飞行棋等游乐场所均采用和垃圾分类四种颜色相匹配的风格设计,和谐地组成了小朋友们的游乐场地。

  方创民认为垃圾分类主题趣味跑道项目充分地将垃圾分类宣传要素融入了居民生活场景中,不仅外观漂亮,且形式丰富,有居民喜闻乐见的娱乐场景,为垃圾分类宣传打开了新思路。

  白云区人和镇近年来也通过结合党建引领、环保教育、提升人居环境等方面工作积极地打造垃圾分类示范线路。白云区人和镇市政管理所副所长安莹莹来到现场作相关项目介绍。今年8月份建成的人和镇垃圾分类科普公园占地面积约11亩,是白云区首个垃圾分类科普公园。该公园还承担了厨余垃圾处理站作用,每日能处理30吨厨余垃圾,有效将垃圾转化成有机肥料,厨余垃圾减量可达85%。

  而作为广州首批垃圾分类先行试点街道之一,海珠区南华西街道在2011年时就启动了垃圾分类工作。

  南华西街街道办事处四级调研员洪文湘介绍称,为保障垃圾分类宣传的顺利推进,南华西街道在2018年组建了全市首支专职垃圾分类督导员队伍,并结合南华西历史街区文化特色,对辖内40多个垃圾站点进行升级改造并自主研发了新型的垃圾分类投放箱,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越秀区爱心志愿服务中心志愿者陈欣则为大家介绍了越秀区华乐街垃圾分类科普宣传馆。

  作为广州市第一所专门用于垃圾分类的教育场所,该科普宣传馆至今已接待超5万人参观。馆内设置有视频学习教学、环保手工艺品制作、游戏互动等5个功能区,安排宣讲员进行专业宣讲引导参观者学习垃圾分类内容。据介绍,华乐街经过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垃圾减量为16吨/日,减量率达到30%。

  沙园街垃圾分类趣味跑道的设计者,广州市城市矿产协会秘书长李志红也来到现场,作题为《生活垃圾分类文化传播思考和实践》的分享报告。

  李志红认为,垃圾分类“硬件要硬,软件要软”。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既需要硬件建设,如投放站点、分类车辆、分类运输工具、分类处置末端设施等,同时还要有软件建设,如制度设计、法规政策以及文化传播等。其中文化传播的提出是要通过宣教让大家去认知、认同、接受参、与垃圾分类,把垃圾分类变为自己的一种行为习惯养成。垃圾分类不仅仅只是政府工作部门的一项行政工作,更是在广州生活的2000多万人口的一场共同参与的社会行为、文明行为。

  李志红提出,做生活垃圾分类文化传播应做出一个思维导图,这个思维导图既要涵盖对于垃圾分类科普所需要了解的整个知识内容,从环境危机到时代精神到垃圾分类工作的概况,再到垃圾分类的通式教育。

  “垃圾分类硬件设施要硬,指垃圾投放站点、硬件投入要质量过硬、品质过硬、视觉过硬、美学过硬,让它融入我们的一街一景。文化传播的软是指受众的参与度、接受度、互动性、传播度,能够寓教于乐,这样的传播效果才会取得最佳。”李志红说。

  在活动最后,还进行了一场关于垃圾分类宣传的圆桌沙龙。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二级调研员贺军,海珠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四级调研员陈桂荣,广州市人大代表、天河区市容环卫第三管理所所长王凤丽等来自相关部门的嘉宾就“垃圾分类宣传如何更好地开展”“市民喜欢什么样的宣传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和分享。

  陈桂荣对海珠区在垃圾分类宣传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他介绍,海珠区城管部门注重先进性教育、长期性教育和创新性教育,在垃圾分类宣传方面形成长效机制,针对不同的居民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居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推动居民养成分类习惯。

  王凤丽在环卫工作领域已有32年经历。她分享道,广州的垃圾分类起步早、基础好,分类成绩显著。在宣传方面,广州的垃圾分类宣传形式多样,通过学校、媒体、社区的多维度宣传,营造了良好氛围。

  贺军介绍,近年来广州采取入户宣传、主题宣传活动、社会公益宣传、新闻媒体宣传等多种渠道,形成了浓厚的垃圾分类宣传氛围,可谓有声势、有氛围、有成效。

  下一步,如何继续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工作。贺军认为,垃圾分类宣传要突出宣传重点、创新宣传手段、瞄准宣传对象、用好宣传阵地。垃圾分类的宣传重点要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对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和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作用。同时宣传手段要充分运用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市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宣传的趣味性、吸引力和感召力。在增强垃圾分类宣传的针对性方面,贺军认为垃圾分类的宣传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

  执行:南都记者 代国辉 叶孜文 杨丽云 杨婷 实习生 朱冽 马新杰 唐文青 蒋加惠 陈春延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