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都市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确定为全国46个生活垃圾分类先行先试重点城市之一。近年来,成都市深入贯彻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指示要求,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法规、政策、标准及设施体系建设,推动生活垃圾由混合处理向分类处理转变。目前,全市生活垃圾(含可回收、有害、厨余和其他垃圾四大类)产生量约30600吨/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8.5%、资源化利用率达80%以上。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市、区(市)县两级均成立了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实现高位统筹。制定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实行每月考核、季度通报、年度考评和问题反馈、排名通报等制度,推动市、区(市)县、镇(街)建立三级督促机制,强化上下联动;树立“管行业就要管分类”的理念,市级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全面开展垃圾分类组织动员;市级牵头抓总、部门协同配合、三级督查、四级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二是科学谋划设计,健全法规政策。制发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法规1个、地方标准2个、政府政策文件4个及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有害垃圾和大件垃圾管理等配套文件30余个,《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2021年3月1日正式实施,覆盖全类别、全链条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各方协作、责任明确的分类的管理体系加速重构。
三是突出便民利民,规范投放设施。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建设改造,推进分类投放容器更换和标志更新,加快标准化投放设施和大件垃圾集散点建设;推进社区回收站点建设,鼓励设置智能回收设施,建设“碳中和”小屋等,推广移动回收服务,畅通回收利用渠道。全市共铺设四分类投放容器约36万个,建成标准化投放站点2.6万余个、回收站(点)2849个、大件垃圾集散点200余个,覆盖1.8万余个居民小区,实现了分类投放设施居民小区全覆盖。
四是狠抓重点突破,优化收运体系。创新“成建制”推进工作模式,设立垃圾分类以奖代补专项资金,推动增配厨余垃圾收集车,推广厨余垃圾以桶换桶收运模式,在“碳惠天府”平台上线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和大件垃圾预约收运模块,建立分类收运体系。目前,全市共配备厨余垃圾收集运输车1100余辆,261个镇(街)均制定了分类收运线路图、时间表,分类收运逐步规范,垃圾分类基础不断夯实。
五是完善设施体系,提升处置能力。实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补短板行动,2020年底建成万兴(二期)、邓双、简阳、宝林4座环保发电厂,2021年印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明确2021-2023年处理项目建设目标。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环保发电厂9座(1.58万吨/日),在运填埋场1座(剩余库容170万余立方米),厨余垃圾集中处理设施4个(620吨/日)、分布式处理设施61个(493吨/日)、社会项目16个(1380吨/日),有害垃圾暂存点28个、处置设施2个,可回收物分拣设施33个,大件垃圾拆解设施30个,分类处置系统基本建成。
六是深化示范创建,强化示范引领。制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及示范区评定办法,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评定、达标验收和典型评选,全市评选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小区1.2万余个、标验收合格率达65%,评出示范小区748个、示范社区68个、示范街道8个,先进个人302人、先进家庭480个、先进单位(含机关、学校)200个,强化示范引领。
一是强化三级监管,其他垃圾焚烧处置率不断提升。建立三级监管、三级监测制度,强化全市其他生活垃圾处置统筹调度和污染物排放监管,积极推动飞灰处置新技术探索和推广,指导填埋场有序开展生态修复,目前除1座市级填埋场在运外,8座区(市)县填埋场已实行封场管理,9座生活垃圾焚烧环保发电厂日处理生活垃圾1.88万吨/日,形成了以焚烧为主、填埋作为补充和应急的处置格局。2022年1-8月,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达92%,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二是推进循环利用,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断提升。成都作为全国首批餐厨废弃物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之一,以推进餐厨垃圾源头“减量化”、收运“规范化”、处置“资源化”、工艺“多元化”为目标,积极推动开展前端“油水渣”分离减量试点、分布式小型处理设施建设等工作,强化社会协同处置,积极探索经济、环保的处理技术路径,形成了源头分类减量、政府与社会协同收运、“集中规模化+分布小型化”餐厨垃圾处置模式。#文明成都大美蓉城#
一是以强化全过程管理为目标,推进智慧监管。充分运用物联感知等智慧化管理手段,按照“统筹规划、分级分步、市区一体”的思路,推动建立“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程可控”的生活垃圾全生命周期智慧监管体系,对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实行全过程智慧监管。以智慧城管系统“一网统管”实验室为技术支撑,探索解决数据不完整、更新不及时、环节不通畅等问题。
二是以资源化循环利用为目标,发展产业园区。抢抓“双碳”战略机遇,加快长安静脉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按“三大平台+五大基地”的功能定位,分阶段推进“9+8+5”项目建设,开展循环经济产学研合作、绿色发展理念宣教交流,将园区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生态型静脉产业园,知行合一的开放型环保宣教园和集约共生的大型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三是以实现零填埋处置为目标,加快设施建设。加快4座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建设,提升焚烧处理能力;加快15座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新增厨余垃圾处理能力3300吨/日。以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前瞻性规划为原则,进一步完善处理设施项目规划,探索经济、环保、稳定的厨余垃圾处理工艺路线,加快规划建设家庭及其他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弥补处置能力短板。
四是以分类收运规范化为目标,推进提标提质。以实施投放提标、收运提质、处置提能及示范创建“四大工程”为载体,有序推进标准化投放点建设改造,优化布局社区回收站(点)、大件垃圾集散点,提升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和大件垃圾规范化收运水平;通过市场化、项目化方式配齐分类收运车辆。强化执法查处和考评督查,规范分类收运,实现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0%、资源化利用率稳定保持在80%以上的目标。
五是以推动全社会参与为目标,加强组织动员。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和达标验收,全市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不少于150个、示范小区不少于1800个,创建达标街道不少于100个、达标社区不少于1200个、达标居民小区不少于13000个。深化典型评选和示范教育,促进基层创新,引导单位、学校、家庭和个人参与垃圾分类;发动社治、住建、商务、教育、卫健及工、青、妇等部门协同配合,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进基层、进社区,开展“共同缔造”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社会组织+专业企业”“党建引领+基层动员”,不断强化垃圾分类组织动员和宣传引导。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40924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