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社区这一基层治理动能汇聚的“能量场”被激活之后,其又会对深圳垃圾分类产生怎样的推进力?
不久前,《垃圾分类百分百行动,以“百分标准”争当“零碳先锋”》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分社举办的“以人民为中心——2022年深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优秀案例交流活动中,获评“为民服务”优秀案例,引发广泛关注。
在专业人士看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根本在于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发挥党与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合力。“百分百行动”给人留下的一个深刻印象就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正成为深圳垃圾分类工作的动力引擎。
让红色力量引领绿色生活。日前,在《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实施两周年之际,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直机关工委、市民政局、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联合发起的“垃圾分类百分百行动”再次启动,南方日报走进活动一线,记录深圳如何以强化基层党建为抓手,在助力文明城市创建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
据了解,今年的“百分百行动”评选对象依旧是深圳市各社区及社区书记,评选力图通过“百优社区”“百分书记”评选,为深圳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创新提供一个展示与交流平台,并推动深圳实现社区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百分百和分类投放准确率百分百的目标。
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各区(新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将积极动员社区参与,择优推荐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
中期,根据“百优社区”评审表要求,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将对全市社区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同步开展群众评议(网络投票),根据两项得分综合进行排序遴选出“百优社区”。
最终,全市选取“百优社区”排名前20的社区书记作为候选人,进入深圳垃圾分类社区“百分书记”评选环节。
不同于去年,今年评选将以社区实地考察、社区书记现场演讲以及百优社区得分(按60%计入)三部分得分总和进行排名,评选出排名前10的“百分书记”。
“我们会特别关注在日常工作中,社区干部如何和社区居民互动,如何动员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引导他们习惯养成。”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百分书记”评选中,平时工作成效在考核中占比的进一步提升,也充分说明活动将更加注重工作创新实效。
据了解,今年社区实地考察环节约于10月20日—10月26日进行,由“场所抽查+书记访谈”两个内容组成,主办方将邀请专家评审团对“百分书记候选人”所在社区12类场所进行实地检查,并对百分书记候选人进行实时访谈,现场评审打分。
书记现场展示环节将于10月28日举行。届时各社区书记将对社区垃圾分类情况进行答辩,专家评审团进行实时投票。
数据显示,以“百分百行动”等为抓手,近两年来深圳坚持党建引领,已经组织4.8万余名党员在各自的小区参与“垃圾分类党员督导志愿行动”。
而为进一步夯实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今年6月,深圳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还出台了《深圳市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铁十条”》和《关于进一步发挥基层治理优势做深做细做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力将垃圾分类工作全面融入社区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形成垃圾分类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据了解,“铁十条”分别为“落实社区书记责任”“纳入社区网格管理”“实行物业督导制度”“列入民生服务项目”“融入居民自治制度”“推进智慧建设应用”“开展执法警示行动”“强化四级行走督查”“建立黑榜督办制度”“实施末位约谈制度”。
其中,“落实社区书记责任”被放在第一条。要求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明确社区党委书记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第一责任人,加强党建引领,强化责任落实,将垃圾分类列入社区党委年度重点工作,每年至少开展1次垃圾分类书记授课或专题调研,实行社区党委委员分片组织包干垃圾分类督导和入户宣传工作。相关工作作为百优社区、百分书记等评选活动重要参考。
在“纳入社区网格管理”中要求,按照社区治理“一网统管”的要求,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网格管理,各社区指定一名社区工作者负责垃圾分类工作。
“实行物业督导制度”中,明确街道要将垃圾分类督导宣传工作下沉社区,社区要建立与分类实效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督促作为投放管理责任人的住宅区物管单位开展督导和宣传工作,同时设立住宅区垃圾分类专管员,实施督导员实名制,加强日常检查管理。有关要求将纳入星级住宅区等评选评优指标。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深圳就已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物业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和绿色物业管理评价体系,将垃圾分类是否优秀纳入创建绿色(宜居)社区的评审指标,切实推动了物业服务企业落实垃圾分类管理要求。
“铁十条”还强化四级行走督查,建立起市、区、街、社区四级行走督查机制,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强化精细管理,对公共机构、重点行业、住宅区的设施配置、日常收运、督导员管理等情况进行常态化巡查督导,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并适时组织开展“回头看”。整改不力的作为扣分项纳入季度评估。
建立黑榜督办制度,对检查和评估结果较差的公共机构、重点行业、住宅区,进行督促整改并开展“回头看”。对存在问题严重且整改不力的,纳入黑榜名单,在月报和媒体上公布。对黑榜名单挂牌督办,推送行业主管部门,并与相关评优评先活动挂钩。
实施末位约谈制度,根据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年度工作要点和季度评估要求,月度工作推进不力的区,由市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对区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进行谈话提醒;季度排名末位的区,由市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对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进行谈线个季度排名在末位的区,将由市指挥部领导对区指挥部领导进行谈话提醒。
为了将“要我分”,变成人人主动的“我要分”。深圳面向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公众宣传教育,成立了全国首个垃圾分类公益服务机构联盟,发动29个社会组织,在不同行业领域组建约5万人的志愿服务队伍。
实施“蒲公英计划”,组建千余名志愿讲师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开展讲座6万余场,培训200万余人次。开展“蒲公英校园”建设,培育了1885名“蒲公英教师”,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教学和实践,牛奶盒清洗回收成为劳动课程之一,约1000所学校学生身体力行,共回收牛奶盒百余吨,约1285万个。
不断夯实市—区—街三级科普体系,共建成26个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场馆(基地),其中4个获评全国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一。深圳垃圾分类“蒲公英计划”被住建部专报刊登并向全国推广。
家中摆放不同垃圾桶,随手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添置生活物品时,习惯性选择可降解材料;在小区内的垃圾集中分类投放点,一边和熟悉的督导员打招呼,一边熟练地将垃圾按类别投放进桶……
不久前,《条例》迎来实施两周年,资料显示,两年来,深圳通过狠抓《条例》落地实施,多维度传递文明理念,全方位推动习惯养成,已建构起一个全品类、全流程、全链条的分类体系。
截至今年8月底,深圳四类垃圾实现“三增一减”,与两年前相比,可回收物回收量同比上升42.4%、有害垃圾回收量同比上升21.1%、厨余垃圾回收量同比上升172.6%、其他垃圾处置量同比下降11.7%,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和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48.1%和87.7%,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厨余垃圾分类难度大,其分类率是评估垃圾分类工作的关键指标。尽管受疫情影响,8月份深圳的日均厨余垃圾分类率依然达到25.2%,超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定的20%标准线。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前端市民参与,还有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环节,环环相扣。
在四分类基础上,深圳还率先在全国构建了玻、金、塑、纸、厨余垃圾、废旧家具、废旧织物、绿化垃圾和年花年桔九大资源类垃圾的“大分流、细分类”体系,创新打造了垃圾分类的全过程智慧化监管平台,初步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分析及远程督导。在前端,为5898个住宅区(城中村)配置了2.1万余个密闭化、标准化的集中分类投放点,全面推行“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模式。在中端,全面强化分类收运管理,配备各类收运车辆3200多辆,对各类垃圾实行专车专运、分类运输。在末端,补齐处理能力短板,垃圾焚烧发电每日处理能力可达2万吨,厨余垃圾每日资源化处理能力达到6600吨,为前端分类形成有力支撑。
《条例》的实施,还让深圳市垃圾分类由“倡议时代”步入“强制时代”。两年来,深圳陆续出台贯彻落实《条例》的实施意见、执法指引等配套文件,制定发布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规范和住宅区分类操作规程等标准、指引,构建起全覆盖的垃圾分类标准体系。
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行走督察机制,以及覆盖农贸市场、办公楼宇等12类公共场所的联合检查机制,常态化开展巡查督导,对个人不分类的行为主要以宣传教育为主,重点对分类运输处理企业和物业小区进行执法,共立案2.5万宗,拟罚款额为505万元。
执法有态度,激励有温度。在严格执法的同时,深圳也高度重视正向激励,制定出台垃圾分类激励办法,通过“执法+激励”,更好地引导市民、企业遵守《条例》,有效强化《条例》落地执行。两年来,深圳共评选出垃圾分类“绿色单位”651个、“绿色小区”870个、“好家庭”3847个、“积极个人”1548个。
一组组数据,如同衡量工作的标尺,描绘了特区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工匠精神和奋进信念,也有力证明,在垃圾分类这道全国统一命题中,深圳这座人口密度全国最高的超大型城市,正努力交出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截至今年8月底,深圳四类垃圾实现“三增一减”,与两年前相比,可回收物回收量同比上升42.4%、有害垃圾回收量同比上升21.1%、厨余垃圾回收量同比上升172.6%、其他垃圾处置量同比下降11.7%,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和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48.1%和87.7%,位居全国前列。
尽管受疫情影响,2022年8月深圳的日均厨余垃圾分类率依然达到25.2%,超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定的20%标准线个住宅区(城中村)配置了2.1万余个密闭化、标准化集中分类投放点,全面推行“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模式。
在中端,全面强化分类收运管理,配备各类收运车辆3200多辆,对各类垃圾实行专车专运、分类运输。
在末端,补齐处理能力短板,垃圾焚烧发电每日处理能力可达2万吨,厨余垃圾每日资源化处理能力达到6600吨,为前端分类形成有力支撑。
成立了全国首个垃圾分类公益服务机构联盟,发动29个社会组织,在不同行业领域组建约5万人的志愿服务队伍。
实施“蒲公英计划”,组建千余名志愿讲师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开展讲座6万余场,培训200万余人次。
开展“蒲公英校园”建设,培育了1885名“蒲公英教师”,约1000所学校学生身体力行,共回收牛奶盒百余吨,约1285万个。
建成26个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场馆(基地),其中4个获评全国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一。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40529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