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回收 > 综研观察|建设“无废城市”深圳该怎么做?
2022
09-22

综研观察|建设“无废城市”深圳该怎么做?

  为呼吁人们重视日益严重的垃圾问题,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被定为世界清洁地球日,今年为9月17日。随着全球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和生活所产生的垃圾日益增多,垃圾问题已经成为脆弱的地球生态不能承受的切肤之痛。作为超大城市,深圳以建设“无废城市”为目标积极开展工作,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打造“天下无废”的国际都市标杆,深圳应在垃圾分类、循环利用、数字化管理和源头减废等方面开展哪些探索?

  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垃圾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副产品,其种类和数量变得触目惊心。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垃圾的产量增加了10倍。目前,全球所有城市每年产生的垃圾高达13亿吨。预计到2025年,其数量将达到20亿吨。

  垃圾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主要公害之一,已成为生态环境的头号杀手。由于降解缓慢,很多垃圾长期滞留自然界,对环境的影响长达数百年、甚至千年。

  目前,全球三大洋中大约形成了5大垃圾海,几乎每10年面积就增加一倍,全球每秒钟超过200公斤塑料被倾倒入海洋,每年累计超过800万吨塑料留在海洋。这些垃圾不仅严重污染了海洋环境,成为海洋生物的杀手,塑料颗粒所吸附的有毒化学物质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

  “垃圾围城”是全球城市面临的共性问题,我国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这个问题尤为突出。目前,我国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约为1.18亿吨,到2020年增长至2.35亿吨,20年的时间翻了一番。

  解决垃圾问题不是拯救地球,而是拯救人类自己。从源头做好减排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根本。

  深圳在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超过2200万的人口,人口密度全国第一,面临的垃圾处理问题也更加严峻。2019年入选“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深圳开展了大量探索,顺利完成生活领域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废弃物、危险废物、市政污泥、农业废弃物、保障体系100项建设任务。

  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优势,出台实施了包括《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深圳经济特区建筑绿色发展条例》等在内的4个地方法规、3个地方规章和77个政策文件,推进管理的法治化。

  为了提高垃圾处理能力,深圳跳出“单一垃圾焚烧发电”的传统模式,打造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科普教育+休闲娱乐+工业旅游”四位一体的能源生态园,使其与周边环境、社区和谐共生,彻底改变了垃圾焚烧发电站在公众印象中“脏、乱、差”的形象,目前建成投产宝安、龙岗、南山、平湖、盐田5个能源生态园。制定全球最严格的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将烟气排放在线监测数据与国家生态环境部监测平台联网,且通过电子显示屏向社会公开,提升公信力。

  2020年9月1日,深圳开始实行垃圾“强制分类”,创新“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模式,实现从源头分类减量,到末端回收利用,再到全量焚烧处置的的全过程治理。推进建筑垃圾的源头限额排放和资源化利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超97%。目前,深圳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系统覆盖率、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危废经营单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覆盖率、环境公共服务单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覆盖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共7项指标均为100%。

  坚持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双轨战略,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形成国有企业兜底、社会资本有序市场化竞争的固体废物收集、运输、利用和处置能力建设体系。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成立深圳市无废城市技术产业协会,推动产业融合与交流。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协同处置,推动固体废物处置行业集群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处理是城市的“静脉”,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宝藏。以“天下无废”的理念推动垃圾治理转型升级,其中蕴藏着万亿级的产业机会。深圳在垃圾治理领域已经具备了扎实的基础,未来可以充分发挥科技产业和金融创新等优势开展跨界融合,以碳普惠推进全民深度参与垃圾减排,打造垃圾治理智慧化的“深圳方案”,推动整个产业市场化发展,打造国际都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

  源头减排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根本途径,提高全民的垃圾减排意识非常重要。2021年11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深圳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从五大方面,提出构建品牌显著、吸引力强、全民参与且持续运营的碳普惠体系。深圳应该尽快推出垃圾处理的相关方法学,将无废城市建设与双碳目标相结合,把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纳入碳普惠体系。

  依托深圳智能硬件创新中心,以垃圾治理为应用场景,引导和鼓励企业发挥深圳数字产业优势积极开展创新,研发垃圾清扫、分类、运输、检测等自动化设备,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开发从投放垃圾分类、转运到处理全链条的智慧化、平台化管理体系,形成垃圾治理智慧化的“深圳方案”,并向全国、全球推广。

  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产值规模将达到7-8万亿元,带动4000万-5000万个就业岗位。可以通过引导形成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市场发展模式,形成“造血”功能。目前,深圳已经夯实了垃圾前端分类的基础,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企业打通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之间的梗阻环节,探索开发“静脉产业园”强化后端利用,并形成畅通的产业链条。充分发挥金融创新优势,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跨界融合,与相关平台合作,探索以垃圾回收利用为场景开发积分、信用激励等应用,以绿色金融赋能垃圾资源化利用,进军万亿市场。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