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大江东总书记下军令状魔都垃圾分类力破难点
2019
07-06

大江东总书记下军令状魔都垃圾分类力破难点

  众所周知,端午要吃棕子、赛龙舟。其实,端午节还是最早的“全民卫生节”。古时,卫生条件不佳,初夏正是百疫流行之时,于是饮雄黄、灸艾草、挂菖蒲,以驱邪避秽。今年端午,上海又多了项全民新时尚——垃圾分类。

  端午前夕,习总书记再次对垃圾分类作出重要指示。此前他还指出,像北京、上海这类国际性大都市应该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率先建立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为全国作出表率。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行。离条例实施还剩20多天,上海人准备好了么?

  早在2000年,上海就成为国内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形成了一定社会共识,但分类习惯未养成、混装混运、末端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使垃圾分类未能真正落实。

  这几天,有个视频令人莞尔。一对夫妻吃完棕子,从电梯到垃圾站吵了一路:棕叶到底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从可腐烂降解的角度说,棕叶属于湿垃圾;但由于其质坚硬,末端处理时容易损伤设备,因此在前期筛检时,会被分拣出来作干垃圾处理。

  垃圾分类看似举手之劳的小事情,背后却关系着基层组织、环保科技、城市管理等社会治理大课题。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环卫管理处副处长齐玉梅说,垃圾分类普遍存在“知行不一”,市民理念上支持,操作时嫌麻烦。

  “定时定点”,被实践证明是在推广垃圾分类初期比较有效的管理方法。首先要做的就是“撤筒”,但肯定会给习惯随时扔垃圾的居民带来不便。

  闵行区东苑半岛花园从5月27日起实行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撤销原有79个点位的168个垃圾筒,在小区设立4个定时定点集中投放点和1个24小时开放垃圾箱房。定时定点投放点每天早晨7至9点、傍晚6点至8点半开放,由150名党员、楼组长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轮流执勤,指导居民分类投放。

  小区所在的平吉三村居委会党支部书记马雪花说,分类投放实行10多天,效果比预期好得多,绝大多数居民给予理解和配合。居委会在垃圾投放点选址和开放时间上,充分听取居民意见。5个投放点分别位于小区东南西北中,方便居民就近投放,并针对钟点工、租客、加班族等特殊需要群体的需求,设立24小时开放垃圾箱房。考虑到居民习惯养成和志愿者时间安排,没有采取阶段式撤筒,而是等大家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后,再对投放时间等做出调整。而关于志愿者是否要帮助湿垃圾“破袋”——将湿垃圾从包装袋倒入垃圾筒?在争论后,最终决定让居民自行“破袋”,这也是为了“一步到位”培养分类行为习惯。

  与此同时,物业、业委会等各司其职,做好保障。在垃圾投放点设置洗手池,避免居民怕弄脏手而不愿“破袋”。小区保洁在定点投放前15分钟到各点位确认垃圾筒的摆放,在投放期间全程巡逻,及时清运满溢的垃圾筒,处理不规范投放。定点投放结束后,及时对投放点进行清扫、消毒,不留异味。保洁人员还自发对清运车进行改装,做到干、湿、可回收垃圾分运,增加居民对分类后续处理的信心。

  东姐采访时,正遇上业委会和物业在商量将垃圾集中投放点由开放式改造成封闭式,让分类投放标识更清晰,周围环境更整洁。

  今年,上海还将改造1.7万个垃圾箱。怎样在定时定点的大约束下,尽可能“缩短居民与垃圾箱的距离”,既需要力度,也需要温度。

  邻国日本的垃圾分类之细之严堪称世界典范。其得以成功的一大关键在于“熟人社会”的自我管理和相互监督。在东京多数非公寓居民区,垃圾箱房由小区各户轮流值守,对未分类到位的垃圾,环卫部门有权拒绝收运。垃圾分类关系到居民口碑甚至信用,因此谁也不敢轻易造次。

  去年12月,长宁区程家桥街道42个小区全部实现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成为上海垃圾分类“样板”。

  街道下辖的上航居民区住宅产权类型多样、人员构成复杂。建于1996年的虹桥机场边检站家属楼48户居民中,有39家是外来租户,出租率高达9成。第一次听说小区要搞垃圾分类,居民普遍觉得,“房子又不是自己的,小区环境和自己关系不大。”

  小区邻近虹桥机场、租户中有不少空乘人员。于是程家桥街道与辖区内的航管局、机场集团、航空公司等41家相关单位组建航空行业党建联盟,组织航空企业职工开展专题培训,把员工参与社区垃圾分类表现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作为入党、考评等依据之一。不少航空企业员工主动到居民区报到,根据工作轮班时间制定“垃圾分类排班表”,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东航、南航等航空企业团委还组织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垃圾分类的宣传、志愿行动。

  上航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朱雪菊为每家每户设计了台账,通过分类知识宣讲、送分类垃圾筒和绿色积分账户卡,3次进入居民家中,掌握各家对垃圾分类的态度和可能碰到的困难。

  通过走访,朱雪菊的手机里存下小区200多户居民的电话。“从进不了居民家门,到看到大家期盼的眼神,明显感到社区凝聚力在增加。”居民从不配合到主动做志愿者;小区的“垃圾角”变成居民议事“聊天角”。非试点小区居民看到试点小区的明显变化,主动跟社区干部说:“啥时候到我们小区来试点呢?”

  在上航居民区,绿色账户积分不仅可以兑换米面纸油,还是申请老年兴趣班、暑期托幼班等社区紧缺资源的评分依据。

  时任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源说,垃圾分类工作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既要做,又要做出来,更要做下去,需要久久为功,需要信心和耐心。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19年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牛广成和其团队研发的生态循环智能垃圾箱 田泓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垃圾回收利用曾经是联合国成功案例。废纸、鸡毛、牙膏皮,甚至乌龟壳,都是物质匮乏年代可以换钱的“宝贝”。

  上海提出推进 “居住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两网融合。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全市将建立两网融合回收服务点、中转站、集散场等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体系,2019年建成5000个回收网点和170座中转站;2020年建成 8000个回收网点和210个中转站,基本实现两网融合,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35%。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邓建平近日表示,上海从2004年就对单位收取垃圾处置费用。而对市民群众,这笔费用是由各区政策在买单。以中心城区为例,每1吨垃圾的处置费要向区政府收221块钱,同时没有垃圾处置设施的中心城区,因为要将垃圾送至其他区处置,还要支出每吨100元的环境补偿费给垃圾接收区。

  4月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环境博览会(上海),首次开辟智能垃圾分类展区,几十家企业集中展示行业最新技术和商业模式,吸引众人眼光。

  “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分析+金融结算”已经成为智能垃圾收集箱标配。章鱼回收、盈创再生等互联网企业推出饮料瓶、电子废弃物、旧衣物等多品类智能自助回收机具,探索开拓广告发布等周边产业收入等非政府补贴盈利模式。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