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分类垃圾桶标准不统一 居民犯迷糊
2019
08-31

分类垃圾桶标准不统一 居民犯迷糊

  为做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市领导近日以人大代表身份下基层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一份市统计局在西城区所做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调查”也在最近发布,数据显示,垃圾桶分布影响居民垃圾分类参与度,居民垃圾分类参与度随着垃圾桶的设置科学性依次递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垃圾分类实施中,垃圾桶必不可少。北京晚报记者前往多个小区调查,探寻分类垃圾桶的设置和使用效果,探讨该如何让其发挥更大作用,让垃圾分类真真切切地进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朝阳区甘露园南里一区,每栋楼前的空地上都摆放着三个垃圾桶。作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小区中的每个垃圾桶旁都有一块宣传板,上面标有“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的分类明细。但与宣传板上的分类不同,摆放的垃圾桶却只有一个厨余垃圾桶和两个其他垃圾桶,并没有可回收物桶。小区中,绝大多数的垃圾桶都是这样摆放。打开桶盖,不同垃圾混杂投放的情况仍旧存在,厨余垃圾与生活垃圾经常混杂在一起,每天需由专人进行二次分拣。

  据了解,2017年初,相关部门推广垃圾分类“大小桶”模式,实行干湿分离,多数小区只设置了“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两类垃圾桶。

  随着本市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断推进,一些小区也发生了变化。丰台区顶秀金石家园小区,4号楼下的垃圾投放点,分两排放置了五个垃圾桶,其中三个蓝色可回收物桶、一个绿色的厨余垃圾桶、一个灰色其他垃圾桶,但桶里面装的垃圾仍然是混合丢进去的,泡沫纸箱也被堆在厨余垃圾桶内。

  在石景山区八宝山街道远洋沁山水小区南区,有一个社区垃圾分类投放积分站,这里设置了四种颜色的垃圾桶:三个绿色的厨余垃圾桶,灰色的其他垃圾桶、蓝色的可回收物桶和红色的有害垃圾桶各一个。

  “听讲座说垃圾分类有四种分法,对应四种颜色的桶,可是我们小区里只能找到绿的和灰的两种桶,怎么办?真有点蒙!”东四环附近的芳菁苑小区,道路旁摆放着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垃圾桶。一名居民表示,垃圾分类投放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如果不同社区的方法不同,不易让居民养成习惯,也会让居民对多变的分类方法失去兴趣和信心,出现不愿分类的情况。

  西城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调查的结果也恰恰验证了这个尴尬现实,数据显示:四桶齐全的小区,居民经常参与垃圾分类的比例为54.8%;两至三种垃圾桶的小区中,居民经常参与垃圾分类的比例为30.4%。垃圾桶分布影响居民垃圾分类参与度,居民垃圾分类参与度随着垃圾桶的设置科学性依次递减。

  天通苑附近的回南家园小区已经开始实行垃圾分类,但并未设置有害垃圾桶。居民王先生曾在垃圾分拣员的面前将几块电池扔进写着“其他垃圾”的桶中,分拣员并未制止。“像这样的有害垃圾,我们目前并没有合适的地方去投放。”

  丰台区的顶秀欣园东苑小区垃圾分类效果同样令人担忧。这个小区一共有8栋楼,1200多户居民,小区设置了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两类垃圾桶,但居民的生活垃圾还是被胡乱地扔在里面。一名居民表示,过期药、有毒害的日光灯管等都没有合适的地方去扔。

  记者调查发现,缺少有害垃圾桶的情况在各个小区普遍存在,不少居民也都呼吁在小区中增设有害垃圾桶。

  除了种类不足,垃圾桶的摆放也存在一些问题。顶秀金石家园小区,整个社区设置了三种颜色垃圾桶共一百多个,但垃圾分类效果却不太理想。3号楼、4号楼和7号楼单元楼下的垃圾桶都被分置成两排,而厨余垃圾的绿桶总在靠里一排最中间,居民提着分好类的厨余垃圾根本就够不着绿桶,最后只能丢在其他两个桶里面。“我们想将厨余垃圾分下类,但是根本够不到绿桶的位置。”

  居民孟女士居住在4号楼,对于小区垃圾分类困境她也有自己的理解。“别看小区有这么多垃圾桶,但都是胡乱搭配放置的,根本就没考虑过居民垃圾投放的垃圾量。”她举例说,在3号楼下,通常放置有两排六个垃圾桶,但放置垃圾桶的种类时常不同,出现各种混搭。

  西城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调查结果也显示,九成小区未配置多种分类垃圾桶,八成居民无法处理有害垃圾。其中,61.0%的居民认为“基础设施不完善,分类垃圾桶数量、布局设置不合理”。

  “这些机器到底能不能用?”晚上6点,家住通州如意园的居民苏苏提着一袋厨余垃圾来到楼下,准备投放到小区新安装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里。但当她刷卡打开投递口后,却发现里面根本没有放置内桶。无奈之下,她只能将垃圾扔到旁边的传统垃圾桶中。

  苏苏想要使用的这种回收机,近一个月才陆续出现在如意园小区。机器的回收柜一般是绿蓝灰三个一组,分别对应“厨余垃圾”、“可回收物”以及“其他垃圾”,与之前传统垃圾桶的分类相同。记者在小区中找到了另外十处回收机点位,只有靠近小区南门的三台机器中放置了回收内桶。有内桶的回收机,也仅有其中两台可回收物“蓝柜”被扔进了一些纸壳,厨余部分和其他垃圾部分都没有投递的痕迹。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没桶的机器正在进行调试。

  在如意园小区,像苏苏一样尝试使用智能回收机的居民少之又少,大家仍然习惯将垃圾扔到回收机旁边的传统垃圾桶中。记者在一处装有内桶的回收机旁等待了20分钟,其间没有任何一名居民使用了回收机,而旁边的垃圾桶虽然已经满到几乎盖不上盖子,但仍有居民将垃圾使劲往里塞。

  北五环外的回南家园小区门前也立着一台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回收机主要回收金属、玻璃、纸类、塑料四种废弃物品。距离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20米处,摆放着十多个垃圾桶,主要回收的是其他垃圾与厨余垃圾,很多居民仍选择将垃圾扔进垃圾桶中。每到周末,垃圾分类公司便有工作人员在回南家园小区广场内,现场回收可以资源化利用的垃圾。“现场称重,现场积分,用不着拎着大纸壳箱子去门口扔到机器里。”

  热衷接受新事物的苏苏对于回收机厂家声称的“自动称重”、“返积分换奖”的功能不太满意。她点进自己的垃圾投递小程序发现,后台完全无法正确显示她曾经的投递信息。“我一共只投递过三次,但后台显示我投递了六七笔,有一笔甚至显示我投了将近八公斤的塑料垃圾,但我根本没有投过。”而目前系统返还给她的12个积分,她也不知道能用来干什么,系统中找不到任何兑换奖品的界面。

  在东五环附近的白领家园小区,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在小区入口处,回收种类包括金属、易拉罐等可回收物,也包括电子产品、过期药物等有害垃圾。一位老年居民表示,小区中曾有宣传介绍活动,但是自己仍然不会使用,过期药物只能堆在药箱中。

  在回南家园小区,77岁的李大爷将厨余垃圾扔进了小区外的厨余垃圾桶中。小区从一个多月前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并设立了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与传统垃圾桶相结合的方式。

  李大爷虽然已经注册,但是从未在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中扔过垃圾。在他看来,一些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只能扔到传统垃圾桶中。

  住在如意园的王大爷也有类似的感受,自己身高只有一米六,驼背又比较严重,新机器的开口大约有一米四高,比原先的传统垃圾桶要高出二十厘米,扔起来会相当费劲。“先不说能不能用,我感觉这种机器对老年人就不太友好。”

  一名垃圾分类回收机研发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从积分数据情况来看,老年人是垃圾分类的主力人群。年轻人群体因工作忙,对赚取积分并不积极,参与度相对较低。公司也在研发回收机,提高分类的便利度,进而消除老年人使用障碍。激发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热情,培养广大居民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