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回收 > 雅安宝兴实施“343”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模式
2022
09-18

雅安宝兴实施“343”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模式

  ◆ 建成县级垃圾处理中心站1个、餐厨垃圾处理站1个、乡镇垃圾中转站1个,购置垃圾清运车12辆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让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接地气、好实现?近年来,宝兴县通过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补齐短板弱项;建立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让农村更美、农民生活品质更高。

  4月26日,阳光明媚,一大早,一辆三轮车出现在宝兴县蜂桶寨乡民治村可再生资源集中投放中心。此处装着可回收垃圾的小桶摆放得整整齐齐。回收人员拎起一个小桶,往电子秤上一放,重量为2.3千克。

  按照可回收物交易流程,回收人员及时处理、实时收录相关数据,同时相关村民的微信账户马上就会收到相应收益。

  不仅如此,民治村在宝兴县所有行政村中率先制定农户垃圾分类“收入账单、减量清单、沤肥产量单”,并定期“晾晒”评比;按户配发分类垃圾桶,实现有害垃圾“集中交”、可回收垃圾“定点卖”、易腐垃圾“沤成肥”等目标。

  为有效实施农村垃圾分类,近年来,宝兴县突出“控源减量、无害处理、循环利用”三个重点,探索建立“分类实用化、推进全域化、城乡一体化、参与多元化”四项机制,精心构建“小微循环、体内循环、体外循环”三条循环治理链,探索形成山区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利用“343”模式经验,实现山区县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作为山区县,过去村民并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要让这项新理念被村民接受、理解、支持,必须要让垃圾分类易懂易行。宝兴县根据山区县农村实际和农民生产生活习惯,按“四类四要”标准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合理分类,并明确处理办法。

  “有害垃圾要‘上交’、可回收垃圾要‘卖钱’、易腐垃圾要‘沤肥’……”随着宝兴县编制印发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资料被送到村民手中,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覆盖面实现100%,农户知晓率实现100%。

  要真正做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利用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宣传,更要形成一定的问责压力,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此项工作。为此,宝兴县采取“三线一网”全域化推进,以实现垃圾分类“全域覆盖”。

  理清主线,四级联动。以全县城乡居民自觉养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好习惯为主线,以控源减量、无害处理、循环利用为重点,成立县乡(镇)两级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建专班,建立“部门主管、乡镇主责、村社主办、农户主体”落实机制,形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四级联动、分工协作、全员参与的良好格局。

  亮明底线,一岗双责。以不发生农村生活垃圾面源污染为底线,实行垃圾分类“一岗双责”,将垃圾分类作为硬指标纳入乡镇、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建立农户网格化管理和设备设施运行管理两本台账,压紧压实四级责任,逗硬考核评议,定期通报工作进度,对不重视、不落实、敷衍塞责造成环境污染和不良影响的,严肃予以追责问责。

  划定界线,一网覆盖。坚持全县“一盘棋、一张网”,按照乡镇属地管理原则,结合县域地理环境和道路交通路网实际,将全县农村垃圾分类区域划分为3个片区9个网格55个点位,定人定岗,边界线清楚、责任区明确,实行挂图作战,让垃圾分类“一网全覆盖、全县无盲区”。

  同时,宝兴县还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形成城乡一体的县域“体内循环”链。建成县级垃圾处理中心站1个、餐厨垃圾处理站1个、乡镇垃圾中转站1个,购置垃圾清运车12辆,通过优化点位布置和运转线路,实现全县城乡生活垃圾“当日收集、当日运转、当日处理”。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要求,全县54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覆盖率100%。率先开展餐厨垃圾集中处理,建成全市唯一一个餐厨垃圾处理厂,城市餐厨垃圾分类处理率达到88%。同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工作。

  如今,走进宝兴农村,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的画面随处可见。一个个垃圾分类亭和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记者 石雨川)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