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时,长宁区华丽家族古北社区的业主陈磊拎着垃圾来到小区里的投放点,熟练地按干、湿、可回收、有害物四类分别投放,旁边的桶长见他分类精准,竖起大拇哥“赞”了一个。
现在,像陈磊一样能准确分类的居民越来越多,垃圾分类在上海已渐成居民的自觉行动。
话说去年,习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上海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办好。
今年2月2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上海召开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会上,上海提出力争在今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全市居住区、单位、公共场所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70%以上居住区实现分类达标。
目前,上海正全力以赴打好生活垃圾分类的攻坚战、持久战,推动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今年7月1日起,上海将正式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为了做好垃圾分类这件事,上海画出了“路线图”——坚持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末端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硬件、软件一起抓,引导、约束相结合,举全市之力把这件事抓紧抓实办好,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垃圾分类的主体是人。“垃圾分类看似围着垃圾转,其实不然。”虹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胡煜昂说,只要把人的思想工作做通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就能将“围着垃圾转”变成“围着人心转”,赢得市民认同,使垃圾分类深入人心,才能形成时尚。
垃圾分类的难点在“人”。“做好垃圾分类先要做好宣传,宣传入户难入心。无论工作有多难,我们先要突破‘五重门’——小区门、楼道门、电梯门、家门、心门。” 胡煜昂表示,叩开五重门,除了跑断腿、磨破嘴挨家挨户宣传,还需要各种“攻心术”。
如:通过“线上推微信+线下做活动”进小区门;通过楼组双语宣传页进楼道门;通过公益广告框进电梯门;通过一份社区报、一套分类图片、一封征询信面对面送进家门;让居民明白“垃圾放对地方是宝贝,放错地方是污染”的道理,最终叩开心门。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认同垃圾分类的时尚生活指数,通过引领人心,让人自觉追求新时尚,“只有人心聚起来,垃圾才能分出来。”
在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唐家富看来,做好垃圾分类,在凝聚人心的同时,也需要一系列软件配套。据他介绍,全市一盘棋,条块联动、上下联动必不可少,市级层面建立了30个委办局和16个区政府组成的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同时,将垃圾分类纳入地区领导班子绩效考核体系。
此外,在制度层面还积极推进生活垃圾管理立法,今年1月31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全会审议并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条例生效前还将出台相关配套制度。
一项潮流的风行,需要孕育它的“土壤”。这片“土壤”就是从源头分类投放到末端分类处置的全程分类配套设施体系。
在垃圾产生和投放的源头,重点规范分类投放设施设备的配置。截至目前,全市1.2万个居住小区的1.7万多个定时定点垃圾箱房已更新改造了近万个;公共区域,4万余个道路废物箱完成了分类标识的规范。而且,这些垃圾箱房和废物箱在改造后,还新增一项重要功能:箱体上加贴了垃圾分类规则和知识,有些垃圾不知道怎么扔,看一眼图便能“按图索骥”,正确分类。
“在分类源头,完善硬件设施细节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居民愿意分,也要让居民方便分。” 胡煜昂说,要在实际工作中为居民提供方便,想到细节。
一个垃圾箱房设施,在细节上就进行了很多配套和改进。如:雨天不能让居民在雨中分拣垃圾,于是垃圾箱房上面加盖了雨棚;有人两手都提着垃圾不便打开垃圾箱房门,语音感应系统就能派上用场,无需动手,只要说一声“开门”,箱房门就自动打开;分拣完垃圾需要洗手,几步之外设有水斗,配上洗手液……
在分类运输及中转环节,需要重点解决垃圾“混装混运”矛盾。据唐家富介绍,针对干、湿垃圾及有害垃圾,大幅增加分类运输专用车辆的保有量,目前,全市已完成配置及涂装湿垃圾车780余辆、干垃圾车3000余辆、有害垃圾车近30辆。
分类运输车的“下一站”是垃圾中转站。目前,全市41座大型中转站均已实现“干、湿”垃圾分类转运,到今年年底,市属中转码头的湿垃圾专用集装箱将增至180个,基本满足中心城区中转需求。全程分类的最后一关是末端处置。全市已启动新建、改建16座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全流程相关配套设施的健全为垃圾分类奠定了物质基础。
“与垃圾全程分类硬件相配套的软件也在不断探索之中。”唐家富说,目前居民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萎缩,资源回收量下降,而进入环卫系统的垃圾量有所增加。据测算,2013年至2015年,上海市废旧物资回收量均为700万吨,其中约三分之一来自居民源,大量包装物增量进入了生活垃圾处置系统。以快递业为例,2015年快递业务量同增48%,快递业带来大量包装物进入生活垃圾。
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到2020年年底,全市拟建成8000个“两网融合”可回收服务点、若干布局合理的中转站、10个区域性和若干个服务中心区域集散场,满足全市生活垃圾可回收物交投、转运、集散需求。目前,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初步形成。截至3月底,已建成可回收物服务点3900余个、中转站近百个、集散场6个,每日回收的可回收物量达到2400吨。
推动“两网融合”,通过适度扶持、特许经营等方式,培育主体企业,实现可回收物应收尽收,避免再生资源沦为“垃圾”,最终实现“垃圾减量”和“资源增量”。
要想使垃圾分类的新时尚流行起来,且长久地坚持下来,除了市民的自觉行动,还需要一定的机制加以引导和规范,时尚才能经久不息。
“上海在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对居民分类投放以引导激励为主,对单位则是以强制约束为主。” 唐家富说。
为鼓励居民日常干湿两分类,按照“分类可积分、积分可兑换、兑换可获益”的思路,早在2013年上海就开始探索“绿色账户”激励机制,对居民分类投放行为予以积分奖励,积分可兑换实物、权益、服务等。目前上海市“绿色账户”覆盖户数已达600多万户,对引导居民形成分类习惯发挥了一定的激励引导作用。
为了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自觉参与垃圾分类,上海正在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居住区的“定时、定点、定类、定员”制度,通过定时定点投放,规范居民垃圾分类行为,提升源头分类实效。
对单位及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约束机制则发挥着“倒逼”威力。在管理上采取“不分类,不收运”的管理措施,对于单位交付质量不达标的垃圾,环卫企业不收运,从而倒逼单位做好垃圾分类。根据《条例》要求,今年7月之前,上海将进一步完善“不分类,不收运”制度,该措施将从单位延伸至居住区,目前正在加快研究居民区相应的流程制度和判定标准。在执法上,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单位或居住区未按要求配置分类收集容器、执行分类驳运等行为的,对责任人予以相应的行政处罚。
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上海已经打响了声势浩大的攻坚战、持久战。逐步探索出从源头减量、全流程分类、末端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上中下游一起抓,前中末端齐发力的工作方法。
对标上海,北京尚需在全面推行垃圾分类的氛围营造、人们自觉分类的习惯养成、全流程控制等方面找出差距,弥补不足。更需要特别重视将“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末端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每一个环节落到实处,不能使环环相扣的任何一个节点出现纰漏,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功亏一篑。
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形成合力,逐步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全民行动,让每个市民都投身其中当好主角。
今天下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组织召开《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半年新闻发布会,市城市管理委、市城管执法局、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发布《条例》实施进展情况。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5月1日《条例》正式实施以来,本市大力开展“桶”、“车”、“站”、
今天下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组织召开《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半年新闻发布会,市城市管理委、市城管执法局、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发布《条例》实施进展情况。记者了解到,《条例》实施半年来成效显著,10月份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较《条例》实施前增
将餐厨垃圾倒入分类减量装置后,投入菌剂,发酵降解,最终转化为可种花植草的肥料或是索性化为液体。像这样的餐厨垃圾分类减量装置,已在北京多个地方试点投用。作为北京市地方标准,由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的《餐饮单位餐厨垃圾分类减量装置使用规
7月10日本报刊登《夏天的绿桶最让人不放心》,报道了北京市多个小区的垃圾分类执行情况。其中大兴区清和园小区和德茂社区,当时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出现厨余垃圾处理不完善,有蚊蝇和异味,垃圾分类指导员工作量大等问题。近日,记者再度造访这两个小区,发
明明在家分好了类的垃圾,最后却被混装混运,一车拉走。北京已出台了“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但个别小区还是存在垃圾混装混运,严重挫伤市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不分类不收运”,这一环环相扣的监督链条还得铆劲,不能给混装混运开口子。 为了不让混装
记者从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了解到,9月30日起,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电子驾驶证、行驶证将正式实施互认。实施后,交管部门对随车未携带纸质驾驶证、行驶证,仅出示电子证件,核查后状态正常的,对“未随车携带机动车驾驶证、行驶证”的交通违法行为免予处罚。 资
9月12日,石景山区古城街道在西路北社区文化广场举办“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的宣传活动。垃圾分类宣讲员自编自演的快板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好听又好记。游戏部分让社区居民更加了解不同垃圾对应的垃圾桶,投放好分类垃圾。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在服贸会综合展区,一家展位前排起了长队,小黄狗环保科技展出的“智能垃圾四分类亭”成了明星展品,观众纷纷体验垃圾分类回收新方式。 通体亮黄色的智能亭共设置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个门,机身上有一块大屏幕,用户投递垃圾可同步获
扔厨余垃圾的时候是“破袋”还是“带袋”最受市民关注。在昨天下午市城市管理委召开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4个月新闻发布会上,市城市管理委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当大部分人能准确进行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后,投放厨余垃圾可以从“破袋”到“开袋检
居民在投放厨余垃圾的时候,是“破袋”还是“带袋”?这个问题最受市民关注。在昨天下午市城市管理委召开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4个月新闻发布上,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当大部分人能准确进行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后,投放厨余垃圾可以从“破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39451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