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回收 > 慈善组织拒收回收市场难管 市民吐槽旧衣无处可捐
2022
09-10

慈善组织拒收回收市场难管 市民吐槽旧衣无处可捐

  广州市保洁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打着慈善、环保旗号免费回收二手衣服进行倒卖,经南方日报曝光后掀起舆论热浪,律师和专家认为这是利用了市民的爱心非法募捐。然而,南方日报记者在对保洁美的调查中发现,广州对于旧衣回收的有关法律条例和政府监管是一片空白,不仅专门接收市民二手衣服捐赠的机构太少,导致市民的爱心衣服无处可捐,而且由于缺乏有效捐赠途径,有机构即便接收了旧衣服,也面临着捐不出去的窘境。更为担忧的是,从目前广州的垃圾分类体系来看,市民捐不出去的旧衣物只能够当作难以再生的垃圾丢弃,大部分将会被焚烧与填埋。

  广州市城管委相关人员称,2011年广州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总量已经达到504万吨,按照2010年版《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数据,纺织物垃圾占广州市生活垃圾成分的百分比越来越高,从2004年的5.88%开始,到2009年已经占到了10.28%,换言之,一年的纺织物垃圾就能达到几十万吨。随着市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这个比例将有增无减。市民的二手衣物作为垃圾被送往填埋场后,其中的人造纤维残留在地球上长达数百年,从而对土壤和水资源造成污染;天然纤维被微生物降解后产生甲烷等温室气体,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

  中山大学的学生小陈是时尚潮人,她几乎每周都会跟闺蜜同学一起在淘宝上淘各式衣服,但是衣服更新换代很快,她一般穿了几次后就会尝试新的款式,不穿的衣服就把衣柜塞得满满当当。小陈说,入秋以后她整理衣柜,一共清理出了50多件衣服,这些衣服质量都还不错,有的甚至还没有穿过。

  “扔了怪可惜的,不如捐给有需要的人!”小陈介绍,她想把衣服捐给贫困山区。有了这个想法后,小陈便开始在网上搜索接收旧衣服的地方。然而,令她失望的是,始终没有发现一家可以接收她旧衣服的地方。小陈联系了学校,但是校方让她联系学生社团公益组织或者相关政府部门,看能不能接收这批二手衣服。社团公益组织又说他们只是个中介组织,没有直接对口的捐赠地点,只能找保洁美等对口的环保公司。小陈又找了广州市红十字会,红十字会说没能力处理二手衣服,让她试试广州市慈善总会有没有渠道。

  小陈说,无奈之下,她给广州市慈善总会打了电话,但工作人员告诉她,由于配套设施不健全,没法接收她的旧衣服,建议她和相关街道和社区联系,看能不能通过社区给辖区的贫困户等人群定点发放一些旧衣服。

  随后,小陈和广州多个街道办和社区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但令她失望的是,街道办和社区同样表示,低保们不想要旧衣服,所以没办法接收她的旧衣服。

  南方日报记者连续回访保洁美公司设置爱心衣服回收箱的小区时,居民得知自己放进回收箱里的衣服仅有极少数被捐出去、绝大部分被倒卖以后,都感到很愤怒。但是,还有问题更加困扰他们——家庭里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不想穿的衣服。这些衣服有的还很新,只是款式较旧,他们大都想将其捐给最需要的人,那他们要怎么捐赠这些爱心衣服?

  带着市民的疑问,南方日报记者给红十字会打了电话,却被告知他们并不接收这种旧衣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跟记者说,以前曾经有接受过旧衣服的捐赠,但是受捐方却不愿接收。而且红十字会的仓库很小,人手也不多,很难存储旧衣物;也没有相关的消毒设备,因此现在他们都不接收旧衣服了。

  这名负责人表示,市民的捐赠最好是捐款。捐款可以根据受捐助对象的意愿购买各种物资,还省去了消毒、储存等问题。红十字会不提倡市民捐赠旧衣服。之前他们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把一车旧衣服运到援助地区,当地的受捐助方说“旧衣服千万别送过来了。”后来红十字会慢慢都不接收旧衣服了。

  记者又联系上广州多家公益团体和NGO组织,据他们介绍,他们最近一两年去贫困山村送衣服,人家都不想要,而且很直白地告诉他们,与其给衣服不如给钱,人家不缺衣服穿,他们接收市民的爱心衣服是“有心无力”……

  有公益团体负责人称,往贫困山区捐旧衣服的时候,真的比想象的难很多,很多市民不理解,以为他们不愿意接收,实际上他们即便收了也是放仓库里。他们也会不定期地往贫困地区运送,但由于综合成本太高,旧衣服回收困难重重。而最关键的是,原先非常热衷于接收旧衣服的人群,这几年明显对此失去了兴趣,相较于接受衣物,他们更热衷于接受食品、金钱等更“务实”的物品。他们消化旧衣服的速度很慢很慢。

  即使是有一些公益性质的政府机构或NGO(非政府机构)每年会举办此类的募捐旧衣服的活动,但是在采访中,这些公益组织相关工作人员纷纷表示:一件衣服从募捐到送出去,要经过挑选、分拣、清洗、晾晒、消毒、烘干、包装等一系列繁复的工序,处理十分麻烦,需要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因此很多公益组织对旧衣服捐赠这一块也望而却步。

  南方日报记者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广州各个区都有捐助站的地点和电话。但是记者按上面的提示打了几通电话,却发现有的号码是空号,有的是错号,后来拨位于多宝路涌边一马路的总站电话,才能正常服务。

  一方面是市民的爱心如潮,另外一方面则是旧衣服白白浪费掉,只能够当做垃圾处理,不能形成“有效爱心”。旧衣服如何才能摆脱当前的尴尬?旧衣服能否成为进入再生环保渠道?

  保洁美公司负责人劳建斌承认,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旧衣物环保体系已经有非常成熟的处理流程,设备的投入非常庞大,往往高达数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还没有这种进入旧衣环保处理行业的企业。

  中国“废旧纺织品(衣物)综合利用对策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相关负责人对南方日报记者介绍,监管纺织品和服装市场流通的主要政府主管部门是工商行政管理局、卫生局和技术监督局。政府禁止从国外(包括港澳台地区)进口废旧衣物,也不准任何注册的商家(慈善超市除外)经营废旧衣物,其主要是源于旧衣物品带有传染病菌,如:大肠杆菌、结核病菌、乙肝病毒,还有传染皮肤病的细菌、螨虫和寄生虫等,据海南检验局的检测,进口服装上携带的病菌种类多达20多种,接触这样的服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由于民政慈善机构对市民捐赠的衣物要求九成新以上,生活环境的变化带来了标准的提高,事实上的操作原则,希望市民捐新衣物,以致旧衣物历经几十年的优良捐赠传统发生梗阻。经过调研,走街串巷的小贩不仅能从市民变卖的渠道得到旧衣,而且还能从分管垃圾桶的清洁工处收购,还可以在地摊市场获得销售旧衣的需求信息,并就此组织收购。通过这样的流转方式,旧衣物流向了不卫生、不规范的地摊。而破损的、有污渍、霉变的、过于陈旧或款式不适的旧衣物均被重新丢入垃圾桶进入垃圾填埋场或被送往安徽、江苏等地的砖窑厂和锅炉房当燃料使用。

  这名负责人认为,废旧衣物经走街串巷的各种小贩之手,仅给他人健康和社会公共环境卫生安全造成危害,而且对市场流通管理秩序、市容环境管理秩序带来负面作用,被人为污染的废旧衣物进入垃圾填埋场,只会进一步加剧对土壤和地下水资源污染的程度,被随意作燃料使用的废旧衣物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烟尘将在空气中形成有毒雾幛严重损害了空气的质量。

  记者发现,在最早推行垃圾分类的广州市,废旧衣服能否属于可再生物资,甚至连主管垃圾分类的城管委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南方日报记者按照网上广州城管委公布的各区生活垃圾指导电话,向工作人员了解旧衣物处理情况,越秀区、海珠区等表示旧衣服并不属于“生活垃圾中未污染的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垃圾,如纸类、塑料、玻璃和金属等”,因此要把它放在灰色的,代表其他垃圾类的垃圾桶里面,拉去掩埋或者焚烧。但是有一些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表示,旧衣服是可以回收的,但是由于技术等问题,目前很难大规模地将其回收,因此只能无奈地将其归在其他垃圾类。

  记者拨打再生资源回收业务指导电话时,得到很多废品回收站的答复,表示他们没有旧衣服接收业务,将其进行资源再生的循环生产环节,原因是很难找到对接的下游企业,只有一两家表示一些会卖给一些工厂,将其生产成价值低微的毡布、路基布、养路布等。

  记者了解到,直至今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市容环境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广州召开《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送审稿审查会中,新行业标准才明确将废旧服装、床上用品等列入了“可回收物”类别中。但是在广州对于二手衣物的回收和再生利用中,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广州市城管委分类处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在几年前,确实曾经把旧衣物等纺织物列入可回收类垃圾进行宣传,但是后来发现收集了大量旧衣物后,却无法消化,因为能处理纺织物垃圾的下游企业严重不足,或者技术成熟度不够,所以只能又暂时把纺织物列到其他垃圾类了。这名负责人称,城管委也知道旧衣物确实是可再生资源,现在也只是暂时列入其他垃圾而已,他们也一直在考察广州周边企业的能力和技术的发展,一旦条件成熟了,旧衣物就将列入可回收类。目前,市民捐不出去的旧衣物只能够当作难以再生回收的废弃垃圾丢弃,大部分将会被焚烧与填埋。

  记者调查获悉,在如此庞大的二手衣服回收市场的条件下,有关部门对其监管却显得很薄弱,相关政策法规也不尽完善,对二手衣服的回收和流向的监督也亟需加强。

  据了解,对废旧衣服的回收和利用,上海市是中国比较早开展的。上海源缘实业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第一家持有废旧衣物分类、整理、调剂综合利用营业执照的企业,也是上海市“废旧服装回收利用”专项项目的建设单位。该公司负责人杨膺鸿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的旧衣回收利用市场,即使是率先开启旧衣回收计划的上海,从政策到企业运作等环节,都没有形成气候。国内的纺织品回收业还面临着缺乏政府支持、经营资质不明、投资热情不高等多重瓶颈。正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孙淮滨所言:“目前我国回收体系比较零散,只有部分小区、回收公司等少数地方在进行回收,覆盖面有限。”

  据介绍,在最新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中,旧衣服依然没有被明确规定在“再生资源”之列。而在外经贸部、海关总署、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禁止进口货物目录》(第四批)中,旧衣物虽然在禁止之列,但目前还没有相关法规对二手服装出易进行规范。另外,对于企业回收到的衣服处理和加工标准也没有明确规定。

  杨膺鸿表示,对于废旧衣物的回收,发改委只是负责立项,但整个回收流程由谁来监管,他们也不清楚,这使得许多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企业的自我监督和改进。他认为,这个市场亟需规范废旧衣物回收利用在回收源头上的许可行为;建立对废旧衣物流向的监督管理机制;明确从事废旧衣物回收利用企业资质内容和条件;规定废旧衣物利用流向的渠道及其终点;要从全局出发制定“废旧衣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有关法规;坚决取缔不卫生不规范的地摊上出售旧衣物的行为。这次,保洁美公司出现借公益慈善之名,将本应用于捐赠的好的衣服出口或者倒卖的行为,也恰好证明了国家相关法规的缺失和对这个市场监管的缺乏。

  ●目前弃置处理的废旧衣物出处主要是:1.捐赠;2.送人;3.变卖;4.丢入垃圾桶。

  ●监管纺织品和服装市场流通的主要政府主管部门是工商行政管理局、卫生局和技术监督局。

  ●在推行垃圾分类的广州市,废旧衣服能否属于可再生物资,甚至连主管垃圾分类的城管委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对于废旧衣物的回收,发改委只是负责立项,但整个回收流程由谁来监管并不清晰,这使得许多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企业的自我监督和改进。

  ●国内的纺织品回收业还面临着缺乏政府支持、经营资质不明、投资热情不高等多重瓶颈。

  ●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旧衣物环保体系已经有非常成熟的处理流程,设备的投入非常庞大,往往高达数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还没有这种进入旧衣环保处理行业的企业。

  记者查阅了现行《产品质量法》,据其规定: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必须有中文厂名、厂址、许可证号、产品标志、中文产品说明书等。如有必要还需有限定性或提示性说明等,凡是缺少的均视为不合格产品。上述要求缺少其中之一,均可视为“三无产品”。也就是说,如果严格遵循现行法律,旧衣服很难进入流通销售领域。

  尽管有规可循,但目前监管仍有盲点。广州市工商局相关人员表示,旧衣交易在我国尚属新兴事物,国内对旧货交易也还没有明确的法规,很难界定是否违规。对于那些私下在小区交易的商贩,因其活动范围和流动性广,双方又基于自愿的前提下,很难去监管。此外,由于旧衣本身的特殊性,消费者一旦遇到质量问题就很难维权。

  有工商执法人员介绍,像保洁美这种打着慈善和环保再生的旗号免费回收二手衣服,因为其没有直接的收购等经营行为,工商部门对其做出相关处罚,也就无法有效监管。而其又在中山分拣转卖,属于中山市辖区,中山工商对其流向监控也很难,到底这些衣物去了哪里?其实,只有企业老板最清楚。

  记者调查发现,广州市目前接收二手衣物捐赠的只有广州市接收社会捐赠工作站。捐赠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市民热心捐赠,日均捐赠旧衣物超过千件,三年共计达到123万件。其中2011年,市捐赠站接收了249991件旧衣物,2012年接收旧衣物376938件,而截至今年11月,已接收了603982件旧衣物。每年4—6月是市民捐赠旧衣物的高峰。2011年的3月和4月是接收捐赠最多的月份,分别接收了51671件和50074件旧衣物。

  这名负责人称,该站24小时开放,随时接收市民送来的捐赠,旧衣物将转送到扶贫发放点。随着广西百色等地区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受赠地区政府一般要求捐赠的衣物达到八成新以上。按受赠地区要求,市捐赠站在接收分拣时,对不符合受赠者要求的捐赠衣物(下称“报废衣物”),在统计数据中,所占比例超过两成为废品,达到58吨。这些衣物,由工作人员分拣出来之后,之前当场打包由保洁美收车拉走。市民通过邮寄渠道送来的旧衣物,通常废旧品更多。

  “之前都是将不符合捐赠要求的衣服当做垃圾扔掉处理了。2011年跟保洁美合作以后,不合格的58吨衣服(每年十万件以上)都给保洁美做环保处理,报纸曝光以后,已经中止跟保洁美合作,还没有找到专业的环保公司,估计还是得当垃圾扔掉。”昨日,有市捐赠站工作人员如此介绍。

  昨日,有媒体报道称,除了市捐赠站,各区也设有捐赠站,并公布了各区捐赠站的电话和联系地点,称市民可以将整理好的衣服送各区捐赠站。南方日报记者逐一联系,发现这些各区捐赠站,其实就是各区民政局的电话,甚至有的电话已经没有用了,有的电话长期无法接通,有的则称接收不了二手衣服。

  南方日报记者又拨打了各区的民政局,称自己有一批还比较新的衣服想要捐赠。其中天河区民政局救助科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荔湾区和白云区的都称他们那边没有接收旧衣服的服务,让记者送到市捐助站,越秀区的电话接通以后,对方说打错电话了,电话已经更改。只有海珠区民政局表示可以送到那边,然后经过挑拣后,将符合捐赠要求的旧衣服送往直属市民政局的市捐赠站进行捐赠,他们不单独接收捐赠。(记者 成希 实习生 余秋亮)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