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的山,蓝蓝的海,高天上流云映花开”在悠扬的歌声中,透过静静的青海湖水,一个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青海在人们眼前缓缓铺陈、延展,最终定格成一幅洁净青海的美丽画卷。
是啊!青海的天是如此的蔚蓝,水是如此的澄碧,大地又是如此的充满生机,让人对它流连、眷念,常常因为这一份洁净而心生满足、幸福感满满,高原之城也由此成为“幸福之城”。
行走在夏秋时节的青海,那一抹“青海蓝”时不时拨动人的心弦。抬头远望,一片纯净蔚蓝天空之上,流云变幻莫测,描绘着青海如诗如画的美丽。
这成了当地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来说同样是幸福满溢。
夏季时,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举办了文化旅游节暨艺术家走进都兰采风活动,记者跟随艺术家们的脚步行走了都兰的不少地方。每到一处,除了自然人文风光,最受赞誉的便是那洁净湛蓝的天空。
“这天真的太蓝太清透太沁人心脾了!在这样的蓝天下拉手风琴,我的心情太舒畅了!我的粉丝们也对青海的蓝天赞不绝口!”一位来自北京的摄影师兼手风琴演奏者告诉记者。
有一位作家这样写道“青海蓝”是青海风光里最为完美的帷幕,永远在云霄之巅纯净着、清澈着,是青海人从腔子里唱出的嘹亮的花儿,豪迈又浪漫。
近年来,青海先后制定多个“一揽子”方案,以两市及六州政府所在地城镇为重点,以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控制为主线,全方位落实“抑尘、减煤、控车、治企、增绿”措施,大气污染防治向纵深推进。
在扬尘综合整治上,督促各市州持续采取规范施工场地作业行为、扩大城市道路保洁覆盖面、严格渣土车运输监管等措施,目前西宁市建成100套智慧化建筑工地监测监管和市区级联网系统,对规模以上重点工地实行全时段监管,并建立三级响应机制。在煤烟型污染治理上,继续通过严格禁燃区管理、专项资金补助等措施,加快燃煤小锅炉淘汰,全省共淘汰燃煤小锅炉333吨。在移动源污染管控上,通过严把机动车检测关、开展路检路查、强制报废、广泛宣传等措施,自我加压积极推进老旧车淘汰,全省共淘汰老旧车5320辆。西宁市、海东市加快推进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和冒黑烟车辆电子抓拍系统建设,目前西宁市建成投运10个主要路口冒黑烟车辆电子抓拍系统,海东市建成投运10套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在工业污染治理上,严格工业企业达标排放管理,完成2家工业炉窑深度治理,持续狠抓“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累计完成整治940余家。
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7.2%,西宁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五年蝉联西北五省区省会城市前列。2021年1至6月,全省市州政府所在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4.2%。
秋日时分,驱车沿国道227线公里,眼前豁然开朗,河流湍急,峰峦叠翠,森林茂密,景色愈发宜人。这里是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走进水源地保护区,只见汩汩河水泛着清波前行,两岸绿意盎然,郁郁葱葱。保护区范围内的河流属湟水支流北川河水系,四面高山环绕,水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北川河、宝库河、黑林河、东峡河,均发源于达坂山,主流由北向南注入湟水。
为了护好碧水,西宁市积极加强保护区的保护和建设,实施了生态移民搬迁以及生态植被恢复等,不断提高保护区水源涵养能力,使得北川河水源地保护区成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把镜头下移,我们来到了位于西宁市城北区的北川河湿地公园。漫步其间,微风习习,水波荡漾,眼前的景致既有江南水乡的婉约清丽,又有青海高原的独特、原始。
走在水上廊道,刚好遇到拿着手机不停拍照的市民姚女士,记者与她攀谈起来。她说道:“以前的北川河畔又脏又乱,真没想到这一片河滩滩竟然变身景区了!树也绿、水也清、空气也好,就是一个天然的氧吧。我和老年大学的朋友们经常来这里逛逛。”
“当看到北川河湿地公园美景时,我为我生活在西宁而骄傲!”更多的市民这样表示。
北川河,是青海人民的母亲河湟水河最重要支流之一,曾经的北川河畔环境脏乱差。为进一步保护和改善湟水流域生态环境,西宁市实施了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对北川河进行全面综合治理,如今一个有文化、有品质、有内涵、有特色的新景观风貌带展现在老百姓面前。
不仅仅是北川河,近些年,西宁实施了南川河、北川河、塘川河等35个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系统工程,通过持续攻坚治理,沿湟城乡环境面貌得到很大改观,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湟水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持续提升,“还青海人民一条清澈母亲河”的目标基本实现。
同时,突出高原山水城市的地域风貌,强化“水”的建设主题,塑造西北地区山水城市典范,将城市与山水合理衔接,让“山、城、水”和谐融合。如今,无论是漫步北川河湿地公园、徜徉湟水河畔绿道、驻足南川河亲水平台还是泛舟人民公园西湖水面,都可以看到,水与城市相融,让城市灵动,使高原古城尽显璀璨容颜。
走进西宁市首个“无废市场”康西市场,只见秩序井然、干净整洁。以前的它环境卫生不太好。
时间回溯到2019年4月,康西市场规范摊位,从“马路”市场搬进了大棚规范经营。以此为契机,西宁市城东区在康西市场开展了无废市场试点建设。对于农贸市场而言,最大的污染源来源于销售者和购买者手中的塑料袋。
“康西市场有200多户经营户,一个月所用塑料袋的数量在2吨左右。”西宁市城东区无废市场项目负责人安静茹说。开展无废市场试点建设以后,市场开始积极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袋,这种塑料袋经过不到两年时间,可以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分解,对环境没有污染。除了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康西市场还建立了专门的回收体系。这一切措施都是助力西宁“无废城市”建设,还广大市民一个洁净的生产生活环境。
2019年,西宁市成功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也是西部地区唯一入选城市和全国唯一的省会城市。由此,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的征程开启
紧扣国家试点方案要求,找准在实际工作中的薄弱点和关键环节,分期、分步系统构建全域多源固体废物综合治理体系;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商场、绿色餐厅、绿色学校、绿色社区;深入开展“无废”理念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等“七进”活动,推动全社会“无废”理念入脑入心入行,不断提高全民共建意识。
在创建“无废”社区、助力“无废”城市系列活动中,记者看到,为提高垃圾分类投放居民参与率、准确率,虎台街道殷家庄社区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党员+环保小卫士”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志愿者与环保小卫士共同倡议小区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为共同维护小区环境做贡献,养成文明习惯,争当文明家庭,合力打造文明楼栋。同时,组织居民开展手工制作,把原本要丢进垃圾箱的物品,变成了一件件造型精美、寓意深刻的工艺品,也将绿色环保理念带进社区、带入家庭,让大家养成循环利用资源的好习惯。
目前,仅用两年多时间西宁已全力打造了10个固废处置链条和4个青藏高原“无废模式”,达到预期目的,试点工作圆满完成。
“无废城市”建设现已列入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新征程规划,西宁市将继续扩展“无废城市”建设的广度、深度和融合度,加大“无废细胞”创建力度,将“无废”理念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形成无废城市人人共建,无废成果人人共享的局面。
从祁连山下到三江源头,从河湟谷地到瀚海戈壁,记者这些年到了青海的很多地方采访,从那些山水林田碧湖草地之间走过,见证了青海多年来不间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良好成效。
天蓝气清、水波荡漾的净土青海向众人展现着她的惊世容颜,被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认识、喜爱。
记者有时候发个关于青海蓝天、碧水、净土的微信朋友圈,都能得到省外诸多同学、亲友的盛赞,纷纷留言表示:“你又发电脑桌面了啊!”“等我啊,我要去青海看看,这太美了!”
到了夏季上演“浪山”大片时,蓝天白云之下,碧绿草地之上,清清流水之侧,野餐、烧烤的场景更是惹得大家羡慕不已。
记者在心里窃喜之余,不禁也在想,青海的变化确实不小啊!10年前刚来西宁时,那会儿的春天是会扬沙的。现在别说扬沙,浮尘也很少见了,充分感受到了这些年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想起在茶卡盐湖时,记者碰到了一位来自省外的摄影师,他从冷湖、茫崖、大柴旦一路来到茶卡,他最大的感受就是青海能出很多好片子,因为青海的天空特别清澈干净,出片效果好。不光是白天拍蓝天,夜晚拍星空也因为空气的洁净度而能拍出特别好的星河照片。他表示,除了天空,色彩明艳而灵动的水也赋予了青海更多可能性,不管是翡翠湖、硫磺湖、盐湖,还是青海湖、黄河水,都让作为摄影师的他很兴奋,激发出创作欲望。他说每年都会来青海。
对此,记者也深有同感,我们能拥有一个让别人表示羡慕的洁净青海,是因为我省持续不断地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而在这场保卫战中,不仅是政府部门规划布局、决策实施,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个普通人为建设洁净青海而无私奉献。
保护环境,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营造洁净、舒适生活空间,既是我们的愿景目标,也是我们的行动指南。
放眼当下,蓝天碧水净土的保卫工作仍将持续,让洁净青海能够长久散发魅力,事关每个人的幸福生活,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38786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