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垃圾分类装,有毒有害的是红桶桶,易腐易烂是绿桶桶,其他垃圾是灰桶桶,可回收才能卖钱钱”……7月13日,家住南明区幸福家园小区的韩阿姨嘴里一边念叨着,一边将垃圾分门别类投进垃圾箱。随着南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全面推进,一种全新生活理念正悄然改变着居民的生活习惯,逐渐成为这座城市的新风尚。
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落地落实,南明区先后制定了《南明区全面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南明区“聚焦五个环节、实施十项行动”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以“管行业就要管垃圾分类”原则,打造特色模式,持续开展入户宣传、设置垃圾收集点、定时定点投放、“桶前值守”工作,在新华路社区、电力巷社区、西湖路社区、梭石巷社区、南明堂社区等5个试点社区进行垃圾分类试点,并逐步推广。
如何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度,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宣传引导是关键。南明区建立“立体式”宣传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常态化宣传,线上线下齐发力,宣传培训两手抓,借助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优势,创作并推送了一批小而精的新媒体视频,得到了广大受众的喜爱。通过设置宣传点、志愿者入户、开坝坝会等方式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彩页,对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进行广而告之。同时,借助社区宣传栏、大屏幕、公交站牌等载体,张贴垃圾分类海报或动态播放公益广告,从而形成多管齐下、人人知晓的浓厚氛围。
“小朋友们,吃剩的西瓜皮是湿垃圾,食物的包装袋是干垃圾,干净的矿泉水瓶是可回收垃圾......你们记住了吗?”“记住啦!”这是南明区望城街道环保志愿者正在给辖区幼儿园小朋友们讲解垃圾分类知识的一幕。活动中,志愿者通过讲故事、播放动画视频、趣味游戏等方式,让绿色生态文明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据悉,全区教育部门指导学校、幼儿园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教育,推出“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齐动手、垃圾分类与你“童”行等活动,利用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网站、宣传栏等,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教育,形成了“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良性局面,使生活垃圾分类人人皆知、人人行动。
“以前村子里垃圾又脏又臭,现在村里搞干湿分类,垃圾每天都有人来收,村里干干净净的,住起来更舒心了。”永乐乡干井村村民罗玉芬说。在永乐乡,他们的垃圾分类工作有一套完整体系。从垃圾产生的源头——村民家里开始,每家每户都有干湿垃圾分类收集桶,桶上专门印制垃圾分类图解,村民自行分类投放,或在家中做好前端分类后,在干湿垃圾收集点定时定点投放,再由收运员进行干湿专收工作。
在新华路电力巷内垃圾分类投放处,红、绿、蓝、灰四色分类垃圾桶一字摆开,旁边张贴着垃圾分类海报。据介绍,小区设有专门的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负责督导业主分类放置垃圾,居民在家区分干湿垃圾,将垃圾投放至集中投放点,生活垃圾清运员会进行再分类,做到“干湿出家门,四分出小区”。
在南明区花果园3号垃圾转运站,工作人员正在转运垃圾。“完成二次分类后的干垃圾经过花果园3号垃圾转运站中转,会集中运送到发电厂进行焚烧处理,湿垃圾则会送到厨余垃圾分散处置点,进行无害化处理,这两类垃圾的产生和末端全程形成闭环处理模式。”南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境卫生管理科负责人徐斯虎介绍。
据悉,目前南明区日均收运垃圾总量1587.32 吨,其中,花溪焚烧厂处置其他垃圾1030.83吨;黔鹰公司、贝尔兰德、小柴神处置厨余垃圾151.32吨;洪湖公司、物资公司、绿回头等187家回收企业及个人有效实现可回收及有害垃圾处置367.77吨;红岩大件垃圾破碎厂日处置大件垃圾37.4吨,已实现垃圾35%的回收利用率。
今后,南明区将继续全面健全“干湿”收运体系,强化垃圾分类宣传引导,提升群众垃圾分类意识,系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努力打造更加整洁、舒适、宜居的人居环境。(文/唐文 图/ 赵松、陈洋昕)
本报贵阳7月19日电 (记者程焕)贵州省商务厅、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贵州省教育厅日前印发《全省商贸流通和开放型经济领域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八条措施》,提出2022年全省商贸流通及开放型经济领域新增3万名以上毕业生就业。 贵州要求,整合全省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开放平台、内外贸企业等资源和力量,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纳入2022年商务工作重要评价指标,确保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在商务领域全面落地。…
核心阅读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传统工艺,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7月起,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贵州省、上海市、浙江省开展“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试点工作。…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37701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