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经正式施行两年多了。两年来,各级单位和部门高度重视、广泛宣传、大力推进,这项关系着百姓生活环境以及资源节约的文明行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市民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理解和参与度都在明显加强,北京市生活垃圾已经减量近30%。
近日,北京市城管委还公布了一组数字:“目前全市已改造建设固定桶站6.35万个,改造提升密闭式清洁站805座,涂装垃圾运输车辆4274台,建成分类驿站2095座。与2020年5月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前相比,可回收物回收量增长近1倍,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7.5%以上,‘垃圾清运不及时’问题诉求量下降90%,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全面提升”。
数字说明成绩。数字背后是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两年来,群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始终不减。我们不断看到社区居民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为垃圾分类提供更好的方法,比如方便分类的“连体垃圾桶”、让居民扔垃圾不再脏手的“破袋器”等等。此外,各个社区也总能想出一些受居民欢迎的好点子,比如“垃圾堆肥”、“使用红外感应设备解决居民投垃圾脏手问题”以及“举办互动活动、小游戏宣传引导居民正确掌握分类方法”等等。这些方式方法一步步助推社区居民垃圾分类的热情。
许多社区还开设了桶前值守行动,参与的居民将获得积分,这个活动很好地解决了桶前值守缺人的现状。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就可获得积分换取日用品,不仅能激发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也能让居民得到实惠。为了做好资源回收再利用的工作,有的社区还结合分类驿站为居民提供可回收物上门回收服务。除此之外,充分利用居民家闲置的旧书建立“环保共享图书馆”,既实现了资源再利用最大化,又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还有引入第三方企业开发小程序助力垃圾分类、建设爱心商铺、建立环保银行以及“小小志愿者公益环保”等等活动。在垃圾分类方面有这么多奇思妙想让人大开眼界。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这两年来,北京各个社区都涌现出许多垃圾分类榜样。像“小小志愿者公益环保”“小手拉大手”这类活动在北京很多社区里都能看到,不要小看这项活动,它的意义和作用可不小,能让孩子们从小形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也能带动家庭做好垃圾分类。
刚刚结束不久的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在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北京还要“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从源头上促进垃圾减量,深化市民文明习惯养成”。不管年龄大小,都应该积极参与进来,形成一种全社会的共同合力,使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37696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