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
为进一步推广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优秀经验和先进做法,3月22日,海口市园林和环卫局派出工作组到琼山区凤翔街道调研垃圾分类工作。笔者从调研现场了解到,琼山区自2021年1月起开展垃圾分类持卡投放试点工作,目前已在辖区41个小区启动试点,覆盖近2万住户超7万人口。作为一种垃圾分类新型管理模式,持卡投放具有因地制宜、精准高效等特点,未来将进一步在海口全市范围内推广。
位于琼山区大园路的凤翔新村小区建成于1998年,现有常住居民520户。虽是老旧小区,但在垃圾分类推广工作中,小区居民以86%的参与率和98%的分类正确率成为海口全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之一。
当天上午,笔者在小区内看到,一座干净整洁的智能垃圾分类屋就矗立在小区显眼位置,紧挨小区通行要道和篮球场,但并没有让居民感到不适。“以前倒垃圾要掀开垃圾桶盖子,难免会弄脏手。现在,只要刷卡,投放口便会自动打开,不仅方便居民,还避免了垃圾气味四溢,干净卫生还美观!”凤翔新村物业主任高荣和介绍,智能垃圾分类建设中采用了密闭式自动活门设计,具有灭蚊灭蝇和自动除臭功能。
小区居民吴大爷拎着两袋垃圾过来。在垃圾屋前,他掏出一个钥匙大小的卡扣,在收集窗口边一刷,窗口就自动打开。吴大爷将垃圾分别投放入“其他垃圾”“厨余垃圾”收集口后,在洗手池洗净双手后离开。
督导员吴清教介绍,小区撤桶并点后,建成的智能垃圾分类屋颠覆了居民对垃圾投放的认知,“来丢垃圾基本闻不到臭味。持卡投放,屏幕上还会统计每日垃圾收集量,把原本脏乱差的垃圾点变得科技感满满。”分类屋屏幕上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小区垃圾分类屋已经收集垃圾总量7.4万公斤,其中厨余垃圾占比在30%以上。
“智能垃圾分类房具有后台称重、数据上传等功能,非常智能化。”智能垃圾分类房建设方、海南省量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杨学才介绍,通过后台大数据,可以精准掌握居民的投放行为,督促居民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
“系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对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进行奖励,对没有参与分类的居民进行精准入户、上门指导。”杨学才说,大数据让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得更加精准。
“厨余垃圾要‘破袋’,塑料袋扔到其他垃圾桶。你投放得很正确,请把卡片给我刷一下。”22日上午,在海口琼山区三林怡和园小区垃圾房旁,垃圾分类督导员卢美英正引导小区业主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当她确认业主全部投放正确后,业主便会拿出一个小圆片在她的刷卡机上刷卡留痕。
“刷卡机虽小,但用处大得很,帮我省去了不少登记的时间。”卢美英手上的刷卡机上标有“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投放卡在刷卡机上一刷就能识别出业主信息。当业主投放正确时,卢美英就按下“正确”按钮,反之就按“错误”。管理平台汇总信息后输出“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并以此建立垃圾分类荣誉榜,由物业、社区干部等工作人员根据负面清单对不分类人群开展电话提醒、入户宣传等工作,实现精准宣教。
据了解,目前琼山区已在辖区41个小区启动“持卡投放”试点,覆盖住户近2万户,超7万人口,持卡户数占比约65%。经测算,持卡投放模式一年每户投入费用约82元,成本低、效果好。
“持卡投放充分发挥了大数据在垃圾分类中的作用,为精准宣教、精准执法提供了依据,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节约了行政资源。”琼山区凤翔街道工委委员、武装部长杨卓霖说。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源头治理、设施设备和收运体系建设等多方面。目前海口各区及环卫企业正不断完善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增强分类处理能力。
其中,海口京环公司自2020年以来投入1600多万元购买收运车辆及装备,目前基本做到专用车辆与各类垃圾分出量相匹配。
辛苦分好的垃圾去哪了?是不是被“一股脑”混在一起运走了?为了打消居民疑虑,海口市琼山区还借鉴学习公交运行模式,在收运上探索“公交化”,方便市民掌控厨余垃圾分类收运车的“行踪”,确保厨余垃圾日产日清,避免混装混运。目前该区厨余垃圾“公交化”收运线条。
“垃圾分类收集屋是开展垃圾分类收集的基础设施,为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提供了分类投放、收集设施的保障。”海口市园林和环境卫生管理局固废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海口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屋(亭)建设,2021年已投入资金1280万元,建设了1060个垃圾分类收集屋(亭),今年计划在全市范围内继续新建1500个。正在试点的“持卡投放”模式,也将进一步在海口全市范围内推广。(策划、撰稿贾嘉)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35202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