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惠州小金口的泰亿塑料厂,就建在河涌旁,与居民区一河之隔,常遭居民投诉。
虽然中山小榄和广州白云的这两处无证作坊规模不大,但无论是回收量还是处理量却都不少,日均达数吨。新快报记者调查时,中山那家无证作坊的老板陈某对记者称,自己在回收输液瓶、输液袋这一行已经做了很多年,当地将近三分之一的医院的输液瓶和输液袋都由他回收,其他则由广州花都区一家正规的“大公司”负责回收。
小作坊的情况如此触目惊心,那“大公司”的情况又是怎样?新快报记者继续循线调查,发现情况竟比小作坊更为恶劣。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陈某口中的这家“大公司”是位于广州花都区秀全街东秀路的果燃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果燃好”)。据知情人士介绍,这家公司在广州已运营多年,规模很大,设备更专业,门口挂着显眼的招牌,工商经营范围也写着“医疗机构使用后的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输液瓶(袋)等废物的回收”,“应该是很正规的。”陈某说。
然而,新快报记者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得知,这家公司虽然在网上声称是“广州市第一家通过环保审批的输液袋瓶回收处置企业”,“2013年在广州地区签约服务医院已超40%,广州行业排名第一”,但它在2017年1月搬至花都区投入运营后,仅仅过了5个月就因未通过环保竣工验收,受到花都区环保局的处罚,除了罚款,还被责令“停止生产”。
连日来,记者在该公司外走访后却发现,“果燃好”不但没停产,而且每天都有大量的“货物”进出。6月10日下午,新快报记者发现又一辆满载的大货车驶进厂区后,便以“采购”为名,试图进入厂区一探究竟。面对陌生的客户,厂区负责人表现得十分警惕,果断拒绝了这桩“生意”,也不允许记者到厂内参观。不过,在短暂停留的过程中,记者看到了地上有很多袋还没来得及搬进厂内的输液瓶、输液袋,多名工人正在操作器械进行生产。
6月10日晚上10时许,看见“果燃好”工厂停工熄灯后,记者便在厂区四周走访,在与“果燃好”一街之隔的一个物流园角落,竟发现有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医疗垃圾露天“堆放区”,大量输液袋、输液瓶“小山”差不多有3米高,整个“山脉”目测有近20米长,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没有任何人值守。所在的物流园虽然门口有保安,但车辆出入一般都畅通无阻,无须登记或查问,如果有人想过来将这些输液瓶袋偷运走也是轻而易举。
在该园区上班的物流工人告诉记者,此前该“堆放区”是一片空地,从今年4、5月开始,物流园就将空地租给人用作露天仓库。一夜间,该处就堆起了一座座“小山”,每隔几天就会有货车过来卸下打包好的输液袋。物流园的一名保安向记者证实,过来卸货的货车车身上有显眼的“果燃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字样。
记者现场观察发现,这些堆积成山的输液袋全部都是已经用过的,根据袋上贴着的医院信息,主要是来自广州、深圳及中山等多个地市的医院,不少还是三甲医院。距离这个“堆放区”2米左右的位置有下水道和水沟,5米外还有一片鱼塘。
有员工表示,6月上旬广州连降暴雨,物流园一度水浸,“我们当时都很担心这些药水会混着积水流进我们仓库,不知道是什么药水,也不知道上面有没有病毒,对人体有没有害,所以想很多办法去把门封住。”
6月11日,记者向花都区环保部门举报,并于当天下午跟随环保局工作人员进入“果燃好”。整个厂区由三处厂房组成,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有分拣破碎车间各一间。厂区内的输液瓶、袋存量十分惊人,无论原料还是半成品都是数以百袋计。眼见有相关部门过来检查,约20名身穿制服的工人马上拿起扫把开始打扫厂区。
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堆出几座小山的输液瓶、输液袋,还有数百个注射器装在一个个脸盆和麻袋里,当中还夹杂多个针头等不可回收、甚至有可能对其它可回收垃圾造成二次污染的危险废物。由于现场存量极大,环保工作人员当场作出了查封决定,将一纸封条贴在了厂区的电箱上。
花都区环保部门经过初步调查后告知记者,虽然该公司确有一定的处理资质,也办过相关手续,但由于选址不符合环境要求,一直未批,去年8月就已经责令其停产。这次除了发现其存在违规露天堆放的情况,同时在开袋分检甄别的过程中,还发现了有16公斤被病人体液、血液和排泄物污染到的输液袋、引流袋、输液管等危险废物。
据悉,目前相关部门已对其立案调查,对该公司彻底关停,同时加紧对周边,尤其是工厂旁边的白坭河进行监测,也对现场所有的医疗垃圾进行适当处理,防止造成交叉感染。
与“果燃好”类似,惠州小金口也有一个“具备资质”但却遭到投诉和质疑的输液瓶袋回收厂。该厂名为泰亿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简称“泰亿”)。日前,新快报记者以“购买塑料颗粒”为名去现场时,发现厂区竟就建在居民区附近,旁边还有一条河涌。
工厂里,约500平方米的厂区存放有约30吨塑料颗粒成品,原料区还有堆积成山的输液瓶、输液袋,一部分用写有“医疗废物”字样的黄色袋子装着,少量针筒、针管、棉签混杂其中。
工厂紧挨河涌,河对岸就是成片的民居,周边不少住户直言早已不胜其扰。“机器作业的时候,轰轰的声音吵得头都痛。工厂来了以后,搞得周围臭味很大,从附近走过就能闻到,我们都很怀疑这家工厂有没有通过环评。”住户林阿姨对记者说,去年就有邻居就此问题投诉过,但情况并未得到改善。
记者就居民的投诉和质疑采访了“泰亿”相关负责人罗海舟,他表示,公司已经做了关于输液袋等的生产和处置的环境许可,也得到批复,只是在等行政验收的排期,“在某个意义上来说已经做完了,只是在自主验收这一方面还有一些专家评审,公告这方面还没有弄好,它最终的结果是还没有下来。”罗海舟说。
凭借着“采购员”的身份,新快报记者进入公司车间,破碎机和造粒机正在忙碌运转。整个车间弥漫着塑料和药水的气味,墙上只有几个简单的排风口。一名工作人员称,这些由输液袋加工成的塑料颗粒,用于制造塑料包装带、塑料花瓶等,销往省内外。
根据相关规定,一次性输液袋(瓶)性质特殊,加工厂对于产品的流向以及购买公司的资质等问题必须进行核实和审定,不能用于原用途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用途。
然而,在推销过程中,该厂员工数次表示,这些加工过的塑料颗粒质量非常好,对不同品种进行了价格介绍,但对于记者的身份,以及购买原料的去向、用途等都没有过问。有环保方面的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不能从源头上对这些医疗垃圾的再造颗粒做好监管,那么如果其流向玩具、餐具生产企业,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罗海舟表示,公司生产的塑料制品主要流向是汽车制造业,以及作为垃圾桶、垃圾箱、利器盒和袋子等。
文/图 新快报记者 彭程 王吕斌 实习生 张逸菲 胡一琳 林紫兰 李若鸿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3516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