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日本生活类垃圾袋为何要用透明的?分类做到极致的日本,当年也曾遭垃圾围城之痛?比上海还变态的垃圾分类,日本当年是怎么成功推广开的?
目前,中国正在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很多城市小区,虽然垃圾回收站点上清楚标示着 “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 和 “其他垃圾”,但垃圾桶里的东西却名不副实。
似乎 “城市垃圾分类” 正处于艰难的探索之路上。让我们来看看日本的垃圾分类回收情况。
中国很多地方已经开始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今后还将在全国城乡更大范围推广与实施。
其实,垃圾分类、废物利用,节约和环保是全世界共同的课题。这里,笔者想简单介绍一下日本是怎样实施垃圾分类的。
首先,垃圾大分为工业垃圾和普通垃圾,普通垃圾又分为商店办公室垃圾和居民生活垃圾。与我们每个人每天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当然是生活中的垃圾。
比如笔者居住的东京都世田谷区,规定边长超过30公分的物品,都属于 “大型垃圾”,在废弃之前,需要每次按照规定的收费标准,缴纳不同的回收费用,在便利店等指定的地方购买垃圾处理券,然后预约时间,请清扫中心或专门的回收公司来收取。
比如废旧的被褥、桌椅、橱柜、电饭煲等小家电等就属于这一类。此外,油漆、砖瓦、石膏板等个人比较难以处理的废弃物,也要由销售店、厂家或专业回收公司回收。
根据2001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家电回收利用法》,空调、冰箱、彩电、洗衣机等大家电,在买新弃旧时,需要同时支付一定的费用,由电器商店回收打算废弃的旧家电。电脑也需要由厂家或专门的回收公司回收。
大型垃圾需要先联系垃圾回收站,然后去便利店购买付费贴纸,再在指定的日期内放到指定位置等待回收
①可燃垃圾包括厨余垃圾、少量的枝叶、纸屑、塑料类、橡胶皮革制品和旧衣服等;
③资源垃圾一般分为瓶子、铁罐、易拉罐、喷雾罐、干电池、瓦斯罐、旧报纸、纸箱、包装容器、塑料盒等。
每个家庭必须按照各自居住地区回收站的具体要求,在规定的垃圾回收日的早晨,垃圾回收车抵达之前,把相应的垃圾整齐地放在回收箱内或包在透明的袋子里,放到指定的垃圾站点;
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回收时间,错过了这一茬?对不起,只能拿回家等待下一次。
嫌麻烦一股脑塞进可燃垃圾里?黄牌警告加拒收示众处理。严重的还会罚款伺候。
日本的生活类垃圾袋只能使用透明的便于监督,分类错误会被贴黄牌拒收,重新整理后才能再次丢弃。
塑料瓶的瓶盖和标签要拆掉另放,各种容器等要用水冲洗干净不留异物,纸箱要拆开摊平困扎起来,报刊杂志等也要用绳子捆好。厨余垃圾等要把水沥干用袋子扎紧。
放到垃圾站点后,为了防止乌鸦叼破袋子挑吃里面的残食,还要用绿色的网子罩起来。
23个区共有垃圾清扫处理场21处,具体清扫收集工作由每个区承担,因此各区的具体分类收集方法和时间均有所不同。
最简单的是品川区,只分可燃、陶瓷器玻璃金属、资源垃圾三类;而涩谷区则要分成可燃、不燃、喷雾罐和瓦斯罐、易拉罐、废纸、瓶子、罐子等七类。
随着技术的进步,垃圾焚烧处理时,有害物质的发生减少了,并且还更加有效地将垃圾利用于填土造地上,因此从2008年4月开始,东京把塑料也当作可燃垃圾来回收了。
可燃垃圾经过清扫处理场进行800多度高温焚烧处理,处理后的灰土再经过1200度的高温熔化后速冻成人工砂,作为土木建材可以有效地利用在铺路等方面。
不燃垃圾经过处理中心粉碎、回收铁铝等金属等资源处理后填埋。大型垃圾同样经过分类粉碎处理,回收利用或填埋。资源垃圾则分别回收再利用。
记得我1986年刚来东京的时候,朋友问我星期天想到哪里去看看。我告诉她想去看海。于是她开车带我到了东京湾的日出栈桥附近,看着黑乎乎飘着垃圾的水,我大失所望,这个大臭水道怎么会和我心中湛蓝的太平洋连接在一起。
而今天如果你有机会乘上游览船在东京湾转一圈,一定会产生一种犹如融入到风景图片中的感觉。冬天东京湾清澈得可以看到鱼儿在游动。
垃圾处理是整个社会的问题,需要政府主导和法律制约,需要新技术支持,更需要每个人重视执行。
日本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导致垃圾急剧增加,清扫处理负担加重,焚烧垃圾的浓烟也成为空气污染源。
垃圾处理主要采用的是焚烧和填埋的方法,而能够用于填埋垃圾的地方,如今已处于无法继续承受状态。
日本1954年制订了《清扫法》,开始面对垃圾治理这一社会问题。六十年代采用了可以自动机械式压缩垃圾的现代化垃圾收集车。
1971年日本政府设立了环境厅,2000年开始实施《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及《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2001年还改组了环境厅并将它升级为环境省,可见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当时的东京卫生主管部门一拍脑门,不就是多建几个垃圾处理厂吗,多大点儿事儿?
然而,这一伟大的计划,刚一开始就在杉并区吃了闭门羹。当地居民严重抗议,凭什么把垃圾处理厂建在我家门口?
就在整个行动陷入僵局之时,另一边的江东区居民却彻底心理失衡——已经修建了14个垃圾填埋场的江东区并不甘心沦为东京“最后的垃圾桶”。更何况他们已经吃够了垃圾的苦。
江东区埋下了东京都的七成废弃物,大部分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生垃圾”。每天有 5000 台以上的垃圾车驶入区内,交通堵塞、垃圾外溢、污水乱流、恶臭扑鼻,民怨滔天。
江东区坚决拒收杉并区运送过来的垃圾。政府和民众也对杉并区民众的自私和任性失望,决定孤立他们。
无路可走的杉并区居民,只能把垃圾扔在大马路上。一时间,恶臭充满整个街道,惨不忍睹。
杉并区同意了建垃圾处理厂的要求,前提是所有的设计和决策都必须参考居民团体的意见。
尝到了垃圾围城的切身之痛,日本政府和民众才开始意识到——作为资源匮乏的弹丸之地,仅靠大量修建垃圾填埋厂是没有用的,只有将垃圾在填埋前进行分类处理、焚烧压缩、回收利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道。
依法管理固然是必要的手段,但毫无疑问,更重要的是增强人们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提高每个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每天的生活当中认真切实地执行,养成良好的习惯,才有可能做到丢弃垃圾前随手做好分类。
可能有些到东京来旅游的人也注意到了,在东京的每个角落出出进进都会看到垃圾站黄色、蓝色、绿色等显眼的垃圾分类收集箱或画着不同标识的分类垃圾桶。
很多小学还指定日期,让孩子们把旧报纸、易拉罐的拉栓、塑料瓶的盖字等带到学校里来。因为这些是可以再加工利用的垃圾,回收能够获得一定的收入,可以作为孩子们的活动资金或做一些捐献活动。
比如,我家孩子的学校里有一名重度残疾儿。孩子们为了鼓励他坚持上学,用自己收集垃圾积攒的钱,买了一辆新轮椅送给他。
这样的活动既增强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又可以让人切身感受到回收垃圾是在做好事做善事。
▲花墙内修剪好的掉下来的树叶树枝花草等也要打扫整理放到固定的袋子里投放。
此外,日本的公立小学、中学都提供午饭。学生们和老师一起在教室里共餐。能吃多少盛多少,吃光自己盘子里的食物,把牛奶瓶放入回收箱是每天很自然的行为。
每次郊游或户外活动,孩子们要自己做计划,列出必须携带物品一览表,其中肯定少不了的一样东西就是垃圾袋。不管到哪里都随身携带垃圾袋,这样,孩子们从小就培养起了自己的垃圾自己带回家的习惯。
政府重视、法律完善,社会上各种形式的教育,逐渐提高了人们对垃圾分类的意识。
普及环保理念“3R”, “减少浪费(Reduce)、重复使用(Reuse)和回收利用(Recycle)”,推动建设循环型社会,也开始出现了显著成效。从东京都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垃圾正在逐年减少。
东京都包括商店和办公室垃圾在内的垃圾量,1989年达490万吨,2003年为349万吨,2017年减少到276万吨。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臭味熏天,苍蝇铺天盖地的垃圾堆已经看不到。但垃圾回收利用、环境保护依然是今天以及未来的重要课题。
自从去年中国及东南亚国家对进口塑料等垃圾实行严格管制后,日本去年的塑料垃圾出口减少了30%。
环境省倡导用纸制饭盒代替塑料饭盒,并规定2020年以后超市购物塑料袋实施全面收费。
电视节目也播放瑞典等垃圾99%以上回收再利用的先进事例,介绍那里的小学生们把不能用的自动铅笔彻底分拆成金属部分和塑料部分,然后分别进行回收。
相比之下,日本的分类还差得很远,彻底实现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道路依然漫长。
我上学的时候,已经是40多年前的事了,宿舍楼里各处都能看到“随手关灯”“节约用水”这样的提示标语,帮助我们在生活中养成了珍惜粮食、节电节水的习惯。
文章源于授权作家或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3497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