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威海“老商圈”有了垃圾分类“新时尚”
2021
12-31

威海“老商圈”有了垃圾分类“新时尚”

  厨余垃圾经过“专属通道”进入分类桶,桶周安装的循环通风系统自动打开,持续改善垃圾异味……最近,威高广场“定制版”垃圾分类房成为了垃圾分类“新帮手”,让厨余垃圾分类不再难。

  一直以来,混着“重口”油污的厨余垃圾是垃圾分类“战场”上的一块“硬骨头”。如何让厨余垃圾有序分类?作为厨余垃圾分类的“主战场”,包括威高广场在内的各大商圈纷纷使出了“撒手锏”——设置垃圾分类房、安装垃圾压缩收集站、设置“红灰榜”,努力让垃圾分类成为商圈里的“新时尚”。

  这几天,大世界步行街2021年度诚信商户评比“红灰榜”张榜公示。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评比标准中,商户是否落实垃圾分类成了最重要的指标。

  “进入灰榜的这家商户,就是在垃圾分类上扣了分。”看着评选表,环翠区鲸园街道北门外社区工作人员说。

  大世界步行街是我市的老牌商圈之一,拥有个体工商户1686家,其中餐饮类商户300余家,也是该商圈厨余垃圾的产出“大户”。为了做好“大户”们的垃圾分类工作,商圈所在的北门外社区作出了自己的探索——将“垃圾分类”和“诚信商户”评比工作结合起来。

  “我们细化完善了垃圾分类加、减分的11项标准,并把垃圾分类纳入诚信商户考核指标中。”社区工作人员说,针对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商户,按标准给予加分,每年诚信商户“红灰榜”评比期间可获得双倍加分的机会。登上“红榜”的商户,社区还会免费为他们提供预分类垃圾桶。

  “自从将垃圾分类与诚信商户评比相结合,大伙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更高了。街区因厨余垃圾带来的臭味、污水横流的现象也消失了,商圈有了‘精致范儿’。”社区工作人员说。

  啃下厨余垃圾分类的“硬骨头”,强化商户参与性的同时,完善的配套设施也必不可少。

  今年,来韩乐坊“取经”垃圾分类工作的学习团一波接着一波。“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商圈的一张新名片。”看着往来不断的学习团,经开区皇冠街道韩乐坊社区工作人员说。

  作为市区的美食集散地,韩乐坊商圈每天可产生以吨计算的厨余垃圾。针对这一现状,早在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前,商圈便设置了约30个露天垃圾收集点位,且每个点位都摆放垃圾桶6个左右。

  随着餐饮商户扩容,现有的垃圾收集点位无法满足垃圾分类投放需求,且高峰期易产生垃圾聚堆、油污满地的现象,给商圈环境造成影响,成为精细化管理的一块短板。

  为尽快解决这一短板,提升商圈整体形象,社区围绕硬件、软件两方面,展开了一场厨余垃圾攻坚战。

  在硬件设施搭建上,经开区管委为商圈投资建设了多功能垃圾压缩收集站,它的“大肚量”既充当垃圾压缩收集站,又作为厨余垃圾集中投放点,让“大吨位”厨余垃圾有了新的归宿,确保商圈环境整洁如新。

  在软件服务上,社区实行“两条腿”走路。对商圈内的厨余垃圾大户,主动靠前服务,免费发放厨余垃圾桶、签订厨余垃圾清运协议,并按照“多点成线、串线成面、网络管理”的原则,组建专业清运队,科学设计收运线路,定人、定车、定时、定点收运垃圾。

  对中、小餐饮商户,社区则积极引导其做好垃圾分类台账,并设置专职垃圾分类指导员,于每天7时至8时30分、18时至19时30分,指导商户错时投放至厨余垃圾集中收集点,提升商户垃圾分类意识,调动他们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为做到定时、定点投放,按照商圈业态特点,社区在东街、西街、南街、北街、中街还设立11处防腐木垃圾分类房。每个分类房设置“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三类投放窗口,有效满足了商户、居民的错时投放需要。

  不仅威高广场、大世界步行街和韩乐坊,记者从市住建局城管服务中心获悉,今年我市主要商圈都在探索厨余垃圾管理新模式,加强厨余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厨余垃圾源头减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全市还新购置了部分厨余垃圾运输车,用来专门运输饭店和普通居民家中的厨余垃圾。”市住建局城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目前市区餐厨垃圾处理厂日处理餐厨垃圾能力100吨,日处理约70吨,还有一定的处理余量,确保厨余垃圾在运输、处理环节不掉队。(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文思/文 资料图)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