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处理 > 玉屏县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发展生猪养殖产业
2019
08-21

玉屏县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发展生猪养殖产业

  近年来,玉屏县依托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广东温氏集团,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产业。2018年,实现全县生猪规模养殖年出栏40万头,农民人均生态畜牧业纯收入增加800元,强势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高速发展。

  一是培育扶持强“龙头”。龙头企业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中,发挥着打“通”市场、拉“长”产业链条、用“活”金融工具的重要作用,只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才能带动“龙身”(合作社、村集体)和“龙尾”(群众、贫困户)发展。一是高位推动,组织有力。成立以书记和县长任组长,四家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玉屏温氏生猪一体化养殖项目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项目选址与手续办理工作领导小组,明晰责任链条,层层传导压力。建立“县领导联系包片、部门联系包村、乡镇包协调服务、干部联系包户”推进机制,将规模化生猪养殖作为重要经济指标,纳入全县年度绩效目标考核,确保项目落地快、投产快、见效快。同时,多次前往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广西桂林温氏畜牧有限公司等企业,考察学习,对接洽谈。二是政策落地,扶持到位。先后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出台《玉屏县温氏一体化规模养猪项目实施方案》《玉屏县2015年一体化生猪产业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确对温氏生猪一体化养殖项目代养户圈舍建设每平米补助50元,为代养户提供8到20万元不等贷款贴息2年,并在水、电、路、沼等配套基础设施方面,给予配套补贴,温氏生猪养殖项目得以在全县迅速推广发展。三是凝聚合力,服务贴心。由县政府牵头统筹,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会议,发挥发改、人社、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职能作用,就养殖点选址、贷款审批、养殖运营等问题进行梳理调度,第一时间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坚持“简程序、快办理、优服务”原则,为生猪养殖产业发展提供项目支持、资金争取、技术培训、商标专利申报等“一条龙”“保姆式”服务。乡镇按照规模化养殖任务分解,组织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开展生猪一体化养殖宣传,对温氏公司发展现状、合作模式、扶持政策、发展前景等方面深入细致宣讲,广泛发动贫困群众参与生猪养殖。

  二是结社合作壮“龙身”。为破解群众势弱力散无力发展、集体经济收入难等问题,玉屏县引导各村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以村集体(合作社)为单位承上启下对接温氏公司和贫困户,上争资源,下建基地,全力推动生猪养殖产业在全县迅速铺开,带动群众脱贫增收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对接公司争资源规避风险。为降低投资风险,各村集体(合作社)积极与温氏公司沟通对接,根据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411”产业发展模式,即仔猪、饲料、药物和技术服务均由温氏公司垫资提供,签订一份代养协议,承诺一定保价回购生猪,确保代养户合理利润。同时,由温氏公司组建专门的技术服务队伍,分片包保为全县各生猪养殖场提供技术跟踪服务,对贫困代养户养殖场选址、圈舍建设、饲养管理、日常卫生、疾病预防等进行指导和培训,帮助规范养殖场配套设施(发电机、消毒池、沼气池、集粪棚、沉淀池)等建设,向经营主体(合作社)传授养猪技能和管理经验,培育出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引进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发展生猪养殖,在大型养殖场配套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通过平台系统监测猪群生长情况和饲料消耗情况,自动化喂料、清扫圈舍,智能型提醒防疫,生猪养殖效率大幅提升。二是整合资金建基地促发展。整合财政扶贫资金和省、市扶贫产业子基金等资金,建设生猪扶贫产业养殖小区,由村集体(合作社)牵头负责管理运营,再由村集体(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养殖协议和入股分红协议,贫困户以10头出栏生猪净利润为基本单位参与分红,村集体(合作社)为其办理股权证,保障合法权益。经济基础条件较好的村,由村集体(合作社)牵头以集体经济发展提留金建设标准化生猪养殖公用圈舍,给予本村贫困户圈舍租赁优先权,贫困户按每头生猪2元缴纳租金作为圈舍后期维户资金,养殖的生猪出栏后,交由其他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租赁养殖,形成“租赁养殖、动态管理、有序参与”的产业扶贫模式。

  三是利益惠民活“龙尾”。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基础上探索创新,发展出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初步实现“县有支柱产业主导、乡有扶投公司运作、村有合作社承接、户有利益联结覆盖”,持续释放改革发展红利惠及于民,带动群众持续脱贫增收。一是“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采取“411”模式发展产业,高度重视经营主体(合作社)合理利润,确保实现一次性投资20万元、每批投苗300头、一年收入10万元,或实现一次性投资40万元、每批投苗500头、年收入20万元。目前,全县共建有年出栏生猪600头以上的标准化集体经济养殖场(合作社)23个。二是“龙头企业+扶投公司+养殖小区+贫困户”模式。依托龙头企业温氏公司,整合财政扶贫资金、省市扶贫产业子基金等资源,建设产权属于所在乡(镇、街道)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的规模化养殖小区,采取承包或聘用的方式进行饲养管理。纯利润前三年按照6:2:2的比例进行分配,即60%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20%用于扶贫产业子基金本息偿还,20%作为村集体经济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和养殖小区后续管理维护,三年后按照7:2:1的比例进行分配。2017年以来,全县整合财政扶贫资金、省市产业子基金1.2亿元,新建了23个生猪养殖小区,饲养规模4.57万头,年出栏生猪8.8万头,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5110户16713人。三是“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同样采取“411”模式合作发展,由农户自己投资成立家庭农场对接温氏公司,产出后独享红利,进一步促进增收。目前,全县共建有年出栏生猪600头以上的标准化家庭农场241个。四是“产业链+农户”模式。依托养殖产业链发展,群众参与其下游经营活动,分享产业链延伸带来的收益。如村集体(合作社)每年轮流聘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养殖场务工,增加贫困户收入;温氏饲料厂每年所需原料16万吨,15辆汽车从铁路货场运往生产车间,驾驶运输人员就可获得7000元工资收入等等。

  四是舞活长龙激风云。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最终目的在于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促进乡村振兴目标实现。一是激活循环农业发展。从解决生猪养殖废弃物可能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着手,积极探索生态循环高效农业发展。引入第三方公司,对零散的小规模生猪养殖场实行养殖废物舍外生物发酵床处理,对密集的大规模养殖区配套设计AO环保处理设施,配置固液分离机、集水池、沼液储存池、猪粪发酵床及无害化处理池等环保处理系统,集中建设沼气发电和有机肥厂,将养殖废弃物转化为电能和有机肥,整合资金 2000 余万元配套发展循环农业,建成循环农业示范基地7个,实施沼液灌溉水肥一体化系统工程,初步建立了“猪-沼-粮、猪-沼-果(花卉)、猪-沼-菜、猪-沼-鱼”的山地高效循环农业体系。二是激活“雁归工程”。通过创新温氏养殖模式,减小“雁归”创业者的市场风险承担,达到以强带弱的致富效果,大量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乡创业就业,形成了“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雁归经济”效应。在温氏一体化养殖带动下,玉屏返乡就业创业人数达600余人,发放就业小额担保贷款4690万元,创业人员自筹资金累计1.5亿元,带动1500余人就业。三是激活乡村治理。村两委通过温氏养殖产生的集体经济收入,用于发展水利灌溉、道路交通、环卫保洁、造林绿化、扶老助残等村级公益事业,让更多群众特别是因病致贫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有效化解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农村社会治理难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让更多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杨跃)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