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处理 > 城市管理委员会生活垃圾分类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系统软件平台建设
2021
12-17

城市管理委员会生活垃圾分类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系统软件平台建设

  为了保证各项管理系统和应用系统的集成与开发的合理性、先进性及可扩充性,系统建设必须以需求为导向,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稳步推进。

  统一安全标准、统一交换标准,保障系统平台的互通与安全。平台具有信息量大、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要求系统必须遵循国际、省标标准,具有可共享性、可扩充性、可管理性和较高的安全性。因而要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逐步形成网络与信息的安全保障体系,综合平衡成本和效益。

  综合服务平台强调先进性和标准化。在网络构架、设备选型、协议选择、安全控制等各个方面要充分体现网络系统的先进性、成熟性及标准化。

  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使现有资源发挥更大作用,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切实做好试点示范工程,不断摸索成功经验。坚持逻辑集中、物理分散原则。

  为了适应日新月异发展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网络设计必须具备易扩充性与易维护性,为今后的扩充与升级留有足够的余地,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和数据安全。

  需要掌握整个垃圾排放流程管理范围内的区 24 个街乡镇责任主体的基本信息,平台需覆盖区 24 个街乡镇(不含燕山地区:星城街道、迎风街道、东风街道、向阳街道)的垃圾分类全流程精细化排放登记,责任主体具体可包含住宅小区、农村居住区、学校、医院、餐饮单位等各级垃圾产生责任主体的数据统计分析,另外针对区 27 家收运主体单位,平台需满足基础品类车辆日常收运订单,实现源头数据实时采集,车辆运输轨迹实时监控及车载称重订单定期生成统计报表等。

  /餐厨分类质量抓拍及桶内垃圾质量判定、严格落实“不分类,不收集”原则, 需针对垃圾收运车辆进行实时轨迹监控及收集路线回顾,平台需将每日垃圾收运情况,统计不同责任主体的垃圾产生量,为垃圾减量化目标提供收运环节上的数据支撑。

  需要平台具备对清运过程进行记录与管理的功能,通过 GPS 对清运车辆是否在线,是否按照指定收运路线、是否收集、车辆是否已满、轨迹是否偏离,驾驶行为信息等状态(或信息)进行监管。

  需要对区 24 个街乡镇范围内区划编码层级:区/街乡镇/社区村委会/小区、村的垃圾桶、中转站、就地处理设施、末端处理厂和收运车辆等的基础信息进行设置、查询、统计,包括但不限于名称、位置、车辆所属权、负责人、收集转运方式、日处理量、可收集垃圾类型、收集覆盖范围、收费方式、称重计量终端等进行统计与管理。

  需要对居民进行双积分(奖励积分/文明积分)管理,记录每一笔积分统计每一笔积分的获取渠道及兑换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时间、方式、地点、使用量获取渠道、兑换渠道等信息;同时,居民可在积分商城进行商品兑换,记录每一笔积分兑换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时间、商品、兑换人、兑换方式、是否兑换成功等信息。

  需要对垃圾分类参与主体的日常进行管理,其中包括生活垃圾清运合同、居民投放率、居民知晓率,参与率、厨余分出率等综合分类指标进行统计汇总分析、相关垃圾分类政策文件精准解读,垃圾分类知识科普问答、新闻动态追踪等。

  对可回收物上门回收、居民积分记录、居民积分兑换、回收主体回收记录、参与商家产品或信息设置等各应用,需要手机小程序应用进行支持。

  基础数据指的是整个生活垃圾分类全流程管理所涉及到的区24 个街乡镇所辖街道范围内的责任主体的基本信息,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各街道数据查询统计、各社区数据查询统计,居民小区管理,居民信息管理,垃圾类型管理、责任主体类型管理、收运公司类型管理、管理主体类型管理、垃圾车类型管理、收运方式管理、责任主体管理,收运主体管理、处理主体管理,运营主体管理、工作人员信息、居住区台账、公共机构台账、党政机关台账等等。

  按照 2020 年 5 月 1 日开始,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总则与规定划分生活垃圾类型,并针对每一类型的生活垃圾的奖励积分、重量值、文明积分、处理状态等等信息进行管理。

  按照城市管理功能体系划分为三大责任主体,一级责任主体类型主要分为:居住区、公共机构、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应包括但不限于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企事业单位等;

  公共机构:应包括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相关公益性行业以及事业性单位同时还包括一些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和有关组织等,如学校、医院、餐饮单位等。

  居住区包括:应包括区内 24 个街乡镇所辖的主要居民生活区域,如住宅小区、农村、回迁区域、山区、街巷等。

  上述责任主体区域内涉及所有类型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以及所涉及主体的管理类型管理,需包含管理主体和其上级监管主体。

  针对 2020 年 5 月 1 日开始,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涉及的常见生活垃圾类型管理相对应的运输车辆的类型。

  生活区域和 590 个社区居(村)委会所涉及的居民和居住基本数据进行管理。

  居住区需包含:区域名称、级别、经纬度、所属街道、所属社区居(村) 委会等信息管理;

  街乡镇需包含:名称、人口数据、面积、负责人、负责人联系方式、经纬度、所辖下级责任主体明细等信息管理;

  社区居(村)委会管理需包含:名称、人口数据、面积、户数、楼数、实住人口数据、负责人、负责人联系方式、主任、主任联系方式等、以及所辖社区明细、所辖社区内生活垃圾处理主体信息、所辖社区内一长四员信息、所辖社区内生活垃圾的居民信息、采集点、驿站等信息管理。

  责任主体管理:区所涉及的生活垃圾责任主体明细。并针对每个责任主体的主体名称、负责人、负责人联系方式等信息管理。

  收运主体管理:区所涉及的生活垃圾收运主体明细。并针对每个收运主体的名称、企业信用号、市局主体 UUID、收运品类、收运资质、负责人、负责人联系方式、注册地址、所有收运车辆数据等信息管理。

  处理主体管理:区所涉及的生活垃圾处理主体明细。并针对每个处理主体的名称、企业信用号、市局主体 UUID、处理品类、处理资质、负责人、负责人联系方式、处理具体地点、处理设施数据等信息管理。

  区涉及的 24 个街乡镇所辖的三类责任主体,即党政机关、公共机构和居住区的生活垃圾所相关的台账管理。并针对每个类型的责任主体所辖的单位或居住小区名称、主体类型、所属街道\社区\管理单位\管理类型(如有)\责任主体二级类型(如有)\街道编码、市局主体 UUID(如有)、负责人、负责人联系方式、GPS 坐标、具体主体地址、一长四员信息(如有)、采集点、居民(如有)、驿站(如有)、收运单位等信息进行管理,实现收集区域的网格责任化管理,包括收集区域名称、垃圾桶数量、所在小区、所属区域、所属街道、照片、服务人口、地址、当前收集单位、当前收集车辆、责任人、联系方式、收集规则、GPS 坐标等。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旨在实现区生活垃圾投放状况等可视化、动态监控,实时掌握区 24 个街乡镇生活垃圾投放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回收单明细、驿站投放数据、回收工作人员数据、所辖小区投放数据、当日所有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数据等信息管理;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基于车载称重传感器、物理轨迹采集、质量抓拍、质量收集等技术,针对生活垃圾收运车辆的收集数据来源、挂桶数据、重量数据、具体收运车辆、收集时间等信息管理,对垃圾“日产日清”状况实现溯源管理。

  通过在收集点(垃圾桶、集中收集点)安装 RFID 电子标签设备,实现收集点的身份标识,识别身份溯源垃圾桶来源于某个责任主体及上属于社区/街乡镇/公共机构/党政机关归属街道管理等。

  通过在垃圾收集设备安装 RFID 电子标签,收集车配备超高频RFID 读卡器,收集时自动识别收集点信息,系统记录收集时间、收集位置等信息,从而实现收集过程的实时掌握,解决线下传统收运三联单的弊端,改善传统收集方式。

  系统将所有的预警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实现统一处理预警信息,提高车辆收运作业效率及线下车辆运行情况反馈检修维护问题定位。

  辅助管理人员安排车辆清运工作,将车辆与收集区域进行绑定,确保收运作业全覆盖性,主要信息包括收运车辆的车牌号、收集区域名称、收集区域的经纬度、车辆速度、磁偏角、状态、收集频率、收集时间等,并形成可视化车辆点位图辅助管理人员快速了解运输信息和车辆状态。

  并根据采集的信息存储车辆轨迹、并通过车辆轨迹的查询和分析,进行轨迹纠偏和驾驶行为分析,支持计算纠偏后的精准里程,并对中断区间进行里程补偿,同时计算低速和收费里程,并在一定规则内对车辆的偏离预设路线的行为等进行报警,预警信息可在地图上进行直观展示车辆运行、静止、离线状态等判定车辆当前运行状态,通过属性信息快速锁定收集人员,及时清运处理。

  现行处理(或处置)地至少应包括区 11 个就地处理设施处。此项数据可能在以上基础上增加。

  借由智能车号识别技术、和处理(或处置)地的地泵采集(或直传)数据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进行统一管理。所有数据遵循“应采尽采”的原则,必须包含但不限于处理(或处置)地的流水号、车牌号码、司机姓名、运输垃圾品类姓名、承运单位、发货单位、毛重、毛重时间、皮重、皮重时间、净重、进出厂图片、规格型号、所属地区、地磅名称、地磅信息等信息。

  针对生活垃圾全流程“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四个环节中所涉及的所有设备进行管理。设备应包括但不限于手持终端 PDA、蓝牙电子秤、地磅、中转站、分拣中心、处理厂、运输车辆、处理设施、车载智能设备、生活垃圾分类驿站智能设备等设备的数据和信息管理。

  上述设备的具体数据和信息应至少包含设备的编号、所属区域或所属人、所属区域或所属人的联系方式等。中转站、分拣中心、处理厂还应包含负责人、负责人联系方式、具体地址、设备明细、设备安装时间、处理工艺、市级授权情况、处置垃圾品类等信息。运输车辆还应包含车辆的类型、所属公司、运输品类、车牌号、数据采集方式、数据来源、市局授权情况、车辆状态等信息。

  小程序作为区垃圾分类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服务平台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主要功能是:线上免费预约有偿上门回收(可回收物),线下生活垃圾分类驿站的投放;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驿站四品类桶站增加计量称重为实现分类投放数据源头数据采集,可回收物交投点作为三级运行体系一级源头站点才能实现可回收物最大化的回收再利用。

  小程序需要用户手机号注册,并需要注册居民完善个人资料,输入相应的真实信息,系统支持自动定位,也可在自动定位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手动搜索定位, 便于管理;

  在预约上门回收页面,注册居民选择本次上门的地址,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可回收物的相应品类信息,确认后点击提交,即可完成预约,等待回收员上门。

  小程序应与指定的生活垃圾分类驿站进行互联互通,注册居民在小程序中注册获得投放二维码后,居民可自行携带所选垃圾至所在服务区域内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对应品类的柜门处扫码投放,驿站将投放信息重量、品类、积分、时间、地点等, 详情将形成投放单明细上传到区垃圾分类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服务平台,此数据将实时上传至市级平台,同时将相应积分发放至居民的小程序账户中。

  注册居民进行填写个人资料并保存后,小程序自动生成身份识别码,可用于桶站投放/驿站投放,并提示注册居民本次注册完成。

  积分应分为文明积分和奖励积分两套积分体系。其中,奖励积分可在积分商城或线下投放点兑换生活用品;文明积分暂计划纳入到征信系统中,作为信用等级的凭证。(以采购人要求制定具体积分规则)。

  注册居民在预约回收或投放订单完成后获得的奖励积分,可在积分商城进行兑换。点击立即兑换即可获取商品兑换码,并到就近合作商户进行扫码兑换。

  为配合居民端上门回收,减少系统人为派单的不准确性,应保证有独立的小程序针对回收员进行管理。回收端主要功能应包含在线接单、计量称重、积分/ 现金双通道返利、分类质量判定、现场拍照上传和意见反馈等功能。

  居民在小程序居民端下单上门预约,系统应自动将订单合理派到服务区域内的目标回收员,该回收员接单后将合理安排时间在规定时间内上门服务,并对预约的回收垃圾进行称重、质量判断、现场拍照等记录并上传至系统。

  在注册居民投放获取积分,积分兑换商品的过程中,以免费入驻的形式调动周边商家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商家注册后可通过提供商品的形式获取小程序的固定客源流量,实现双赢。

  入驻商家可在小程序商户端点击扫码兑换可实现一键兑换居民端商品二维码,生成兑换记录既可交易成功,商户可在个人中心查看兑换记录和兑现申请进度。

  析,实时跟踪每一条订单进度进而促进上门回收环保事业。对于每一条的回收订单,每一位回收员,每一位预约回收的注册居民都应记录相关数据和信息,在保证用户隐私安全的前提下使整个回收过程透明化和可监控化。

  系统应预备回收单信息管理、回收员信息管理、注册居民信息管理、积分设置、回收数据管理和分析等功能。并提供直观的可视化每日回收订单的情况和小区排名情况等。

  回收单信息包含:回收订单号、下单注册居民信息、回收品类、预约日期、下单日期、回收员及其联系方式、订单状态、交易方式、重量、完成时间、积分情况等。

  回收员信息应包含:回收员的 ID,姓名、联系方式、服务类型、服务区域、性别、年龄、服务状态、邀请码信息、注册时间等。回收员的服务状态应包含在职状态和离职状态,在职状态可接收系统派单,离职状态不可接收系统派单,系统将一并收回邀请码并记录离职时间等数据。

  注册居民信息应包含:注册 ID、注册时间、姓名、联系方式、区域码、街道、详细地址等基本信息,还应包含注册用户状态、开卡信息、开卡端等信息。

  商品管理:用于管理所有可进行积分兑换的商品,需收集所有可兑换商品的名称、图片、价值、是否可兑换状态、库存、简介等信息,并提供商品上下架管理功能;

  商家管理:用于管理所有注册并入驻小程序商家端的商家,需收集商家的名称、联系人及其联系方式、所属街道、许可证、邀请码、商家 GPS 数据,商家可兑换状态等信息,并对入驻的每一位商家的兑换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兑换记录:用于管理所有积分兑换的记录信息,包括兑换信息和兑换申请信息。所有记录应包含但不限于订单编号、兑换用户和兑换商家以及所兑换商品的详细信息和时间、兑换方式、兑换地点等数据。兑换申请还应记录每一条申请数据的详细信息和审批状态等数据。

  据规范,提交平台所有需提交的业务数据。通过数据交换,实现对接市级生活垃圾分类全流程平台数据接口的监管。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