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民生智库 对生活垃圾减量的五个思考(上篇)
2021
12-16

民生智库 对生活垃圾减量的五个思考(上篇)

  垃圾分类是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逻辑起点,自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共同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以来,各类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政策文件对推进垃圾减量化均未做出指标量化。在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中关键字“资源化”出现19次、“无害化”出现10次,而“三化”之首的“减量化”仅出现4次。目前看来“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实现路径更为清晰,如何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实现“减量化”,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围绕垃圾减量化工作进行梳理,以问答形式呈现对垃圾减量的思考。今日推出《对生活垃圾减量的五个思考(上篇)》。

  减量化是固体废弃物“三化”管理原则之首,基于固体废弃物全生命周期,聚焦生活垃圾管理,减量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源头减量、进入末端前减量和末端处理减量。同时在我国生活垃圾管理的发展进程中减量化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早在2002年6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计价格〔2002〕872号),其中明确提出生活垃圾处理要坚持“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2007年4月,原建设部出台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57号)中提出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此时,垃圾减量化的提出以减少垃圾末端填埋量为主要目标,强调通过调整生活垃圾处理工艺,增加垃圾焚烧和堆肥比重,减少原生生活垃圾填埋量。

  然而,末端处理减量在我国各地推进缓慢,甚至并未得到有效落实。“十一五”期末,我国的城镇化率已接近50%,城市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生活垃圾成为破坏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和制约城市发展的社会问题。到“十二五”时期,我国约有2/3的地级和县级市处于“垃圾围城”之困中,全国有超过5亿平方米的土地被堆存的城市垃圾侵占,大量中小城市仍以填埋作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此后,我国用于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投资逐年增加,但生活垃圾末端处理减量的压力同样有增无减。

  2017年12月20日,住建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建城〔2017〕253号),要求2020年年底前,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在进入焚烧和填埋设施之前,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合计达到35%以上。《通知》提出了回收利用率指标也是间接地对分类减量工作提出要求,此时,垃圾减量以进入末端前减量为主要目标,强调在生活垃圾产生后,进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经过分选和回收,减少进入焚烧和填埋处理设施的垃圾量。

  “十三五”时期,生活垃圾分类在我国进入快速推进期,全国46个重点城市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通过推进“三个全覆盖”,即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责任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类别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全覆盖,提高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为末端处理减压。这一时期,政府部门已充分认识到垃圾资源化处理的瓶颈是垃圾分类,只有生活垃圾分类在前端和中端各环节都得到有效落实,才能在末端实现最大化减量。生活垃圾分类是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的必经之路,但推动居民行为改变和习惯养成欲速则不达,生活垃圾进入末端前减量很容易进入难以突破的平台期。

  2020年4月颁布并已于2020年9月1日施行的最新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中第四十九条明确规定: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家庭和个人应当依法履行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义务,承担生活垃圾产生者责任。新修订的《固废法》将源头减量明确为义务是严格贯彻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思路的重要体现。此时,垃圾减量以减少垃圾产生量为主要目标,强调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垃圾产生。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垃圾的资源属性,实现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达到垃圾减量效果。但从生活垃圾全生命周期看,垃圾减量不应止步于分类减量和末端减量,从源头开始减量才是根本出路,同时对于促进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也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

  目前,生活垃圾减量依然迫在眉睫。生活垃圾分类作为一项社会关注度高、话题性强的系统性民生工程,面向高质量发展,也应从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向推动生活垃圾全面减量进阶。

  截至2019年末,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已达24206万吨,自2015年以来,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增速始终高于5%。2017年—2019年在连续三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放缓情况下,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增速不降反升,我国生活垃圾减量面临巨大挑战。

  近年来,伴随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改变,我国快递行业和外卖行业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这种快速发展在促进消费升级、畅通经济循环的同时,也衍生出生活垃圾增量难控的城市治理难题。

  2010年—2020年,我国快递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20年全国快递量已达833.6亿件。快递已成为典型的城市生活新方式,特别是疫情以来线上经济逆势增长,人们习惯于足不出户更加便利安全地进行消费、享受服务,2020年我国人均快递使用量达59件,是2010年的35倍。2021年12月8日,国家邮政局快递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1000亿件,相当于2021年全国每个人至少收到了71件快递。

  快递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快件的过度包装问题也愈发凸显。快递包装物包含的封装物、胶带、填充物等,相关资料显示,2018年全国快递行业的纸类包装约有15%由于污染破损等被混入生活垃圾清运系统。据估算,我国快递行业每年消耗的纸类废弃物超过900万吨、塑料废弃物约180万吨。在特大型城市中,快递包装的垃圾增量已占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大量的快递包装成为生活垃圾减量的难点。

  从2011年到2020年,全国在线外卖行业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全国在线亿元。外卖作为一种居民消费新习惯,用户规模逐年扩大,2020年全国在线倍。由外卖消费产生的外卖垃圾包含塑料袋、一次性餐盒餐具、纸巾和食物残渣等,外卖垃圾在进入处理生活垃圾清运系统后,仅有少量可以回收利用,其余均进入其他垃圾末端处理系统,特别是大量难以降解的塑料制品给末端处理造成巨大压力。

  民生智库是中国最早专注于公共事务领域的社会研究智库,也是国内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政府合作智库之一,连续两年成为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退出评估唯一社会智库,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委托单位,拥有国内唯一专注于民生领域的大数据研究院。

  智库秉持“真实社情民意、权威评估咨询”宗旨,以“为社会思考、为国家献策、为人民发声”为己任,关注民生,体察民情,聚焦民意,深入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破解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难点问题,为我国政府提供政策决策依据和咨询建议,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在公共事务研究领域独树一帜。

  点亮「在看」,大家都知道 ↓↓↓:,。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