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回收 > 多金属资源回收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1
12-07

多金属资源回收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危废作为工业生产的副产物,产生量随工业发展而相应增长。根据生态环境部编制的《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显示,2015 年-2019 年我国大、中城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由 2,801.8万吨增长至 4,498.9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12.57%,危废处置需求亦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此外,虽然危废处置需求的快速增长促进了相应资质许可的审批,我国核准产能与处置需求呈同步增长趋势;但我国危废处置目前仍面临实际危废处置产能不足、产能利用低、实际可用产能小而分散等问题。工业化水平提升带来的需求扩张,与产能错配等原因导致的产能不足问题,使得危废处置行业需求仍然十分旺盛。

  工业危废包括但不限于电镀废渣、废有机溶剂、有色金属冶炼渣等,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生态均存在较大的危害性,常见处置方式通常包括资源化利用、焚烧、固化、稳定化和填埋等,其中资源化利用可以在实现减量化的同时,深度资源化提炼废铜、废铅等多种再生金属以及金、银等稀有金属,兼具循环经济及污染物减排属性,在碳中和背景下,危废资源再利用将成为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

  根据生态环境部编制的《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显示,2015年-2019 年,我国大、中城市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由 1,373 万吨增长至 2,492万吨,综合利用量占总处置量比在 48%上下浮动,除去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量外,工业危废资源化在既有市场也具有充分的渗透空间。

  我国对危废企业采取经营许可证制度,从事危废的收集、处置活动需持证进行,取得相应经营许可对企业的装备、技术与资金实力均提出了较高要求;另一方面,危废资源化工艺较为复杂,对人才和设备的要求较高,企业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培养出相应的技术优势。因而,长期深耕业内的企业较新入企业有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严格的资质管理制度打造了危废处理行业第一重行业壁垒。此报告为正式可研报告摘取部分,个性化定制请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

  危废处理业务的下游货源稳定,专业危废资源化企业客户黏性强。产业链上游主要为金属冶炼厂、电子电路厂等产废企业,中游主要分为前端初步资源化企业和后端深度资源化企业两个环节,产业链下游为有色金属利用企业。危废原材料采购源的稳定是危废资源化企业盈利能力的基本保证,先发企业已与大型产废单位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货源稳定可靠。此外,在技术及专业性双重优势下,先发企业深耕行业多年,客户稳定不易流失,更易于开拓市场份额。

  目前危废资源化企业的技术优势主要集中在前端处置提炼和后端深加工环节,而金属资源化过程前端富集水平对后端深加工效率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危废资源化企业的盈利能力。未来随着智能化的逐步应用,行业经验更丰富、生产规模更大、原材料种类更多的企业将更容易搭建信息完善的金属资源化配伍数据库、掌握更多配伍方案,进而大幅提升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

  江西多金属资源回收综合利用项目主要建设地点为金溪县工业园城西生态高新产业区,项目占地面积约为25.97万平方米,年度危废处置规模31万吨,其中包含10万吨电解铜及其他多金属深加工生产线,主要产品包括阴极铜、锡锭、锌、锗、铟、铋、铅、金、银、铂、钯、硫酸镍等。

  项目总投资额113,698.00万元,本次拟使用募集资金投入73,800.00万元。

  本项目实施主体为本公司控股公司江西鑫科环保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公司持股比例为80%。

  本项目采用先进的富氧炉熔炼工艺,不仅可提高金属废料中的锡、铋、铜、锌、金、银的回收率,而且还可回收废物中伴生的铟、锗,铂等有价金属,能适应处理成分更复杂的危废原料,增加公司危废处置的技术实力和适用范围;本项目新增31万吨危险废物综合回收能力,进一步扩大产能规模,与公司现有危废资源化项目形成产业协同和优势互补;本项目将新增10万吨电解铜及其他多金属深加工能力,将产业延伸至危废综合利用的深加工环节,现有危废资源化项目的产品经过深加工将有效提升价值,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