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全市生活垃圾日均清运量21952吨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
垃圾分类是民生“关键小事”,事关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事关基层治理水平,事关社会文明建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抓好生活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11月份,蔡奇书记检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疫情防控和筹办工作时强调,细节最能体现城市文明,要抓好垃圾分类等“关键小事”。陈吉宁市长在市政府常务会听取三季度垃圾分类工作情况,强调要持续提高垃圾分类工作成效,压实各方责任,建立完善自主分类激励约束机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全民参与,促进文明习惯养成,探索推进可回收物市场化回收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垃圾分类管理水平,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改善城市环境整体品质。在市民积极参与下,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深入推进。
(一)基本情况。11月份,全市生活垃圾日均清运量21952吨,与2020年日均清运量相比上升0.15%。其中,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为3740吨/日,分出率为18.75%;其他垃圾分出量为16205吨/日;餐饮服务单位厨余垃圾分出量为2007吨/日。统计可回收物回收量5966吨/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7.5%。
(二)持续攻坚提升居民自主分类水平。持续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建立薄弱对象清单,精准督促指导。坚持桶前值守,组织普法监督员工作经验交流会,发挥好普法监督员作用。推进第三轮“城管执法进社区”行动,调度全市城管执法系统重点针对不分类投放居民、前期检查问题多发的居住小区(村),采取连续盯守、重点攻坚的方式,进一步增加执法检查的强度。
(三)持续抓好示范创建引领工作。2021年第一批共118座市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商务楼宇推荐名单已经进行公示,覆盖十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指导各高校开展示范校园创建,在中小学校持续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展现北京特色亮点。指导各区开展示范公园创建并已确定创建名单。
(四)非居民厨余垃圾计量收费工作扎实推进。截至目前,本市已确定非居民厨余垃圾运输单位86家,完成备案的运输车辆757台。持续强化收费政策解读,推动签订运输服务合同,目前全市已完成排放登记的非居民单位(含楼宇物业)40766家,按照新版合同与运输单位签订运输服务合同的非居民单位15995家。
(五)做好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垃圾分类工作。市城市管理委制定印发《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环卫保障工作方案》,确定了各场馆、签约饭店、冬奥村、定点医院等涉奥场所的生活垃圾“四分类”标准、分类设施设置标准和标识样式,组织开展了业务培训。规范各品类垃圾的清运处理工作标准和流程,各区、各部门、各场馆建立了“手拉手”联动机制。
一是精准提升居民自主分类投放准确率。强化党建引领,社区党组织持续发动在职党员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坚持桶前值守,物业服务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充实专业值守力量;同时进一步强化兼职值守力量,社区(村)两委发动回社区报到党员、楼门长、志愿者等力量,推广平谷区“家家分类、户户轮值”经验。社区和物业服务企业联合建立居民自主分类不到位对象台账,精准开展面对面宣传引导。持续开展“城管执法进社区”行动,采取盯守方式加大执法强度。持续推进普法监督员按时到位履职,督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
二是持续提高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重点关注垃圾桶站和驿站等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管理工作,站在服务群众的角度,科学配置垃圾收集容器的品类和数量,加强桶站周边卫生保洁,及时清运垃圾,为广大居民投放垃圾创造舒心的环境。同时,在垃圾容器的投放便利性上,加强对现有便利设施的维护保养,提高便利性措施的覆盖范围,解决居民投放难、破袋脏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三是推动强化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垃圾源头减量。积极践行“光盘行动”,限制和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持续推广普及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严格落实“限塑令”,商品销售、快递、外卖等企业减少过度包装,推行净菜上市,鼓励旧货交易。强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带头作用,践行“绿色办公”,严格落实减量政策。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32511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