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文明城区 有你有我㊲】垃圾分类新时尚城市文明树新风
2021
11-29

【文明城区 有你有我㊲】垃圾分类新时尚城市文明树新风

  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入手,让文明之风吹进后沙峪的千家万户,矢志不渝谱写幸福和谐新篇章。

  居民垃圾分类更精细了、厨余垃圾分出率越来越高了······垃圾分类是一场全民行动,《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后沙峪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抓手,加大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垃圾分类基层治理、全流程提升作业规范,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处理的“新模式”。

  垃圾分类作为一项社会性、长期性的“关键小事”,后沙峪镇坚持一村(居)一策,探索出适合农村地区和建成社区两类截然不同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针对农村地区,配备41辆入户收集三轮垃圾车,保洁人员每日两次入户收集,实现生活垃圾入户收集全覆盖,并按照其他垃圾、厨余垃圾进行分类运输;针对建成小区,配备垃圾分类四色桶1900个,为小区居民、商户发放双色垃圾桶2.4万个、双色垃圾袋180万余个,同时开展撤桶并站和升级改造工作,添加防雨棚、拉环等“人性化”设计,使得小区桶前值守率、厨余垃圾分出率稳步提升。

  此外,后沙峪镇依托“筑梦后沙峪”微信公众号、电子显示屏、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全方位普及推广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在“筑梦后沙峪”微信公众号上,用百姓声音讲述垃圾分类的故事,深受居民喜爱。

  垃圾虽小,却关系着家家户户的生活,连接着一个城市的文明;而垃圾分类则是构建城市文明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城市文明的底线。在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的过程中,有一群始终站在最前线的基层工作者——垃圾分类引导员,他们是城市文明的参与者和守望者。

  “您好,擦过手的纸巾不能放在可回收垃圾桶里,水果皮、菜叶属于厨余垃圾······”今年69岁的方大爷是江山赋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他每天都要守在桶站旁,耐心细致地引导社区居民准确投放各类垃圾。“我做垃圾分类引导员已经快2年了,虽然这个工作很苦很累,但是经过我的努力,看到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我感到很欣慰!”

  后沙峪镇共有垃圾分类指导员129人,分散在各小区和商务楼宇,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垃圾分类,用勤劳的双手守护和谐美丽新家园。无论高温酷暑、风霜雨雪,垃圾分类引导员们都以高度的责任心,保证桶站有人值守、绝不空岗,保障了桶站周边的环境整洁。

  在后沙峪新村回迁小区,一处崭新的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出现在居民面前。该驿站占地面积约40平方米,不仅可以收集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还可回收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并配备了厨余垃圾投放自动破袋机,居民只需将盛有厨余垃圾的袋子投入机器中,就可进行破袋分离。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驿站还配有光伏发电装置,用于驿站内外照明、空调、设备运行的用电需求,实现了驿站的低碳运行。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