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根据《2021年度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按照省、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一三五、三步走”总体目标,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化”“四分四定”“五大专项行动”考核验收六有体系,加强示范引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零增长、零填埋。2021年,全市计划创建省级高标准示范村20个、巩固提升村548个、五星级资源化站点3个,新增市级示范镇15个、示范村50个,技改提升资源化站点10个,回收利用率达70%、资源化利用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1.编制专项治理规划。按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加强部门间对接,根据当地人口规模、生活垃圾产生量、分类处理能力等情况,编制完成县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规划,明确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以及农村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分拣中心、交易市场的布局、规模和标准,促进区域调控、城乡一盘棋。
2.完善收集设施配套。收集设施配置,布局合理、节能环保、便于管理,有利于环境卫生作业和环境污染控制,与区域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方式相适应。投放容器应与收集方式、运输车载方式相匹配。收集点(亭)设计,做到简朴、美观、大方,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能够防风、防雨、防晒,封闭式的设有除臭功能,可建有冲洗功能。
3.优化回收网点布局。联合商务部门、供销社,推动城市回收体系向农村延伸,合理布局农村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在村庄的商场、超市等场所设置便民回收点,按照每个行政村或每2000 户设置1个回收点的要求,加强分类回收设施配置,推动分拣能力提升和分拣设施提标改造。探索推广慈溪市坎墩街道政企合作模式,建设适合本地的农村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培育再生资源回收龙头骨干企业,引导鼓励回收企业资源整合,提高集约化水平。
4.健全农村回收网络。加快构建“回收网络化、服务便民化、分拣工厂化、利用高效化、监管信息化”的全链条回收利用体系,探索推广宁海大佳何镇运用互联网智能回收模式,提高低值可回收物收集比例。建立健全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相衔接的智慧运输网络,合理确定分类运输站点、频次、时间和线路,配足、配齐分类运输工具,杜绝混收、混装、混运。 2021 年底,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70%以上。
1.推进源头分类工作法。深入开展“统一认识、分片包干、入户宣传、检查反馈、激励约束”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工作流程“五步法”,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机制、有部署、有宣传、有督导、有检查、有整改、有奖惩,营造“党建引领、巾帼发力、群众参与”良好氛围,有效推动农户愿分、会分、准确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科普,倡导农户使用菜篮子、布袋子。
2.组织管理员培训。按党员干部、保洁员、普通老百姓三个不同群体,有所侧重地进行分类培训。把《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宣贯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采取“送教下乡”、理论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根据培训人员分布情况,选择一个乡镇或相邻镇开班。组织管理人员考察、项目创建互评等,以会促训、以评促训,推动学习提升。2021年,市级计划培训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员、保洁员1万人。
3.开展绩效评估。市级采取按比例、分批次、实地暗访等方式,开展第三方绩效评估,结果以“四色榜”通报各区县(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建立“红榜村”“黄榜村”清单,逐一“销红”“销黄”。评估过程,充分利用“云平台”“微信群”“钉钉群”,直播评估实况,全程管控,限时整改。县、镇也要建立评估制度,村级要专门成立由村干部、志愿者组成检查队伍,形成多级联查联整机制。
4.坚持典型示范带动。选择在班子战斗力强、群众基础比较好的村庄,开展先行先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村党员干部示范表率作用,妇女“半边天”带动作用,房东管房客连带作用,少年儿童“小手拉大手”作用,使广大村民主动参与分类,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形成一批分类示范村(镇),以点带面。
1.严控新增站点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多规合一”原则,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城市分类处理体系对接,淘汰、整合一批农村技术陈旧、进料不足的资源化处理站点,严控农村厨余垃圾就地处置新增站点建设,能纳入城市处理体系一律纳入,形成联动效应和规模效应,不断提高垃圾综合利用水平。
2.加强站点技改提升。加强农村垃圾中转设施升级改造,建设一批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精细化管理的农村垃圾中转站。加快农村站点技改提升,科学测算本地生活垃圾产出量,迭代升级第一轮资源化站点,因地制宜采取移机挪机布局不合理的站点。2021年,全市技改提升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站点10个。
促指导资源化处理站点运维单位规范操作。厘清站点的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的职责,建立健全市为监管主体、区县(市)为责任主体、镇(村)为管理主体的站点运维管理责任体系。结合产出物检测,全面梳理站点运维现状,优化完善站点“站长制”,开展资源化处理站点星级评定。2021年,全市培育创建五星级资源化站点3个。
4.抓好产出物检测利用。建立市、县、镇及管理主体多级厨余垃圾就地处理产出物抽检备案制度,市级年检、县级季检、镇月检,管理主体对每批次产出物进行抽检。探索适合本地厨余垃圾特性的处理技术路线,逐步建立厨余垃圾有机肥资源化利用扶持政策,着力解决好堆肥、沼液、沼渣等产品在农业、林业生产中应用的“梗阻”问题,打通厨余垃圾处置产业链。
1.推进数字化动态监管。对接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数字化平台,推进市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数据接入与共享。支持各地结合数字浙江建设,加快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数字化治理水平,建立源头分类减量可评估、中端收集运输可计量、末端处理在线可监测数据系统,实现动态监管、考核、整改、提升、统计智能化。积极推广垃圾分类实名制、编码识别、智能投放、智能巡检、在线监控等运维方式,建立源头追溯制度。
2.探索“多网融合”机制。推进村庄环境卫生、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多网融合”,建立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相匹配的日常保洁制度。有条件的地方,采取保洁员定时上门收集,实现垃圾“不落地”。加快推进分类处理环卫保洁市场化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分类处理环卫保洁、设施建设和管护,提升分类处理环卫保洁质量管理水平。
3.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厘清各部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职责,明确分类主体、实施主体、监管主体、执法主体及各个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上下协调,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健全乡镇(街道)、村(社区)、物业企业、环卫部门、志愿者和农村居民等生活垃圾分类过程管理。
4.全面整治垃圾乱堆乱放。扎实做好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整改,做好2021年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核查,持续开展农村垃圾乱扔乱堆整治,建立健全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监管机制,对排查出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及时组织开展清理整治。结合全国最干净城市创建行动,开展最美村评选、最脏村曝光活动,推动落实县、乡、村、组四级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达 100%。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对生活垃圾工作的主体责任,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区县(市)要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纳入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考核内容,完善相应的考核细则,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镇乡(街道)要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实施计划,建立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的工作机制,整合各类资源,完善设施建设,保障日常运行,强力抓紧推进。
(二)强化要素保障。加强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保障,落实收集点(亭)、中转站、回收站(分拣中心)等土地供给,制定形成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设施配套、收集处置、站点运维等标准体系,出台加强设施设备改造和技术提升措施,建立涵盖处理总量、减量措施、时限要求等减量控制计划。按照“谁污染、谁付费”原则,逐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总结推广宁海县“绿色家园共建基金”制度、奉化大堰镇实施以租抵补做法,开展垃圾分类多元化投入模式探索。
(三)组织“回头看”。对《宁波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镇(村)创建实施方案》《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组织分类示范镇(村)复评、分类村“回头看”,全面排查源头分类不精准、群众发动不深入、监督管理不到位、设备设施不标准、要素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坚持边查边改,列出问题清单,对单销号。采取上级督查、镇(村)自查、媒体曝光查及月整改进度通报等方式,压紧压实责任,督促问题彻底整改到位,做实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水平。
(四)开展指导服务。以问题为导向,用村民乐于接受的形式,因村制宜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做到一村一策,村村有亮点、见成效。区县(市)责任部门要深入一线督促指导,乡镇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部门同志及联村干部要现场指挥。村党组织书记作为直接责任人,要做好全村的组织发动工作。要借助媒体、社会组织等,多方位督查跟踪问效,压紧压实责任。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32301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