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成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度较快、成效明显”
2021
11-26

成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度较快、成效明显”

  今年3月1日,《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8个月过去,成都的垃圾分类工作进展如何?据悉,截至当前,我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0%以上。而成都创新生活垃圾分类“成建制推进”工作模式,以街道为单位成建制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做法,也获得了前来调研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工作人员的肯定,并希望成都能坚持开拓创新、便民务实,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验。

  近年来,成都市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法规、政策、标准、工作及设施“五大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全社会参与、成建制推进、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生活垃圾分类成都模式。截至2021年8月底,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居民687.84万余户,分类覆盖率达90%以上;已在全市公共机构及1.79万余个小区铺设四分类容器约36万个,建成标准化集中投放站点1.72万个,配备四分类收集运输车3100余辆,其中厨余垃圾收集运输车800余辆,较2020年底增加70%以上。

  今年以来,成都市政府主要领导组织召开了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周例会制度,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重点围绕《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成都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系统和运行机制,制定标准规范,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社会参与率,印发了《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设置标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和《关于执行〈生活垃圾分类标志〉的通知》,统一了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编印了成都市有害垃圾暂存设施设置标准、农村厨余垃圾堆肥设施建设标准、大件垃圾拆解设施建设标准、厨余垃圾分布式处理设施建设标准等标准规范6个,规范分类设施建设。

  而在宣传动员方面,成都市印发了分类投放指引、物业管理区域分类投放工作等指导文件,推进“四分类”收集点、投放容器和运输车辆更新改造和标志更新,结合文明城市测评,加快标准化投放设施建设,探索可回收物智能收集系统建设,强化分类投放、收运、处置行为引导和工作规范。另外成都市印发了《成都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2021-2023年)》,落实近三年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项目;编制餐厨废弃物处置设施专项规划、厨余垃圾分布式处理工作方案,印发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经营管理指南、有害垃圾全过程监督管理实施规范等,推进补链强链工作。

  对于市民关心的“前分后混”问题治理、厨余垃圾和大件垃圾处置等重点难点工作,成都因地制宜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示范社区、示范小区创建,创新生活垃圾分类“成建制推进”工作模式,以街道为单位成建制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形成从前端投放到末端处理的完整链条,积极探索城市垃圾分类新路径,建成肖家河街道整体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等示范标杆,评选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26个。

  截至2021年8月底,成都全市共建成厨余垃圾集中处理设施4个、就地处理设施43个、社会项目23个,厨余垃圾“集中规模化+分布小型化”协同处理模式基本建成;有害垃圾暂存点28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点)2100余个,可回收物分拣设施36个,大件垃圾处置设施30个,分类处理系统基本建成。另外在生活垃圾处理的末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是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关键一步。截至今年9月中旬,成都市已先后建成九江、祥福、万兴一期、隆丰、金堂、万兴二期、宝林、简阳、邓双9座环保发电厂,满足了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置需求,基本实现了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目标。

  今年4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二级巡视员赵健溶率队,先后来到锦江区太古里博舍酒店、高新区国际花园小区和肖家河垃圾分类处置中心,对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前分后混’一直都是垃圾分类治理的难题,成都因地制宜采取成建制推进,目前看来成效是不错的。”调研组一行对成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予以充分肯定,“生活垃圾分类任重而道远,成都在垃圾分类工作中进度较快、成效明显,希望成都能坚持开拓创新、便民务实,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验。”

  同时,成都也清醒地认识到,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的是恒久的投入和关注,“这项工作久久才能为功,不仅需要我们相关单位的付出,更需要全成都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图文/红星新闻)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