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青岛:创新工作方法 让垃圾分类 “难点”变“亮点”
2021
11-03

青岛:创新工作方法 让垃圾分类 “难点”变“亮点”

  青岛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契机,积极探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随着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开展,小区越来越干净,居民越来越文明,环境也越来越美好。

  2021青岛市启动“五四示范区”创建活动,市南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办公室制定了生活垃圾厢房采购计划,集中对“五四示范区”开展撤桶并点活动。

  按照“一个小区一个方案”的原则,以“能并则并、能合则合”为出发点,制定“撤桶并点”实施方案。根据小区空间布局条件和设计户数,合理确定设置数量及位置。同步全面启动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升级改造,能利用现有资源的尽量整合利用。安排垃圾分类指导员,在定时投放期间劝导员会在现场进行垃圾分类的督导,确保垃圾正确投放。

  街道采用“定点定时破袋+二次收运”模式,协调环卫公司一天两次进院收运,精准对接“定时定点”收运服务时间,实现垃圾分类闭环处置,消除居民顾虑和邻避效应。实现辖区生活环境改变,民众生活质量提升。

  近日,崂山区书香门第社区街巷长刘阿姨发现小区的分类垃圾桶出现了破损,随即向社区党委书记、服务站站长辛若贵反映。通过数字化城管系统核实,当天物业服务企业就更换了垃圾桶。这是崂山区垃圾分类试点推行“三长一站”城市治理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崂山区推行“三长一站”城市治理新模式,要求“三长”按照职责对每个路段、每个小区楼院、每个片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日常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置上报,对接收的群众诉求及时作出有效回应和反馈。服务站站长则要根据基层工作特点以及社区实际,结合“三长一站”工作要求,整合现有网格员、志愿者、热心居民等社会资源,引导居民“有事找楼院长、有问题找街巷长、办事有区片长”,找准症结、破解难题,打通群众参与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

  自推行“三长一站”城市治理新模式以来,崂山区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制度化渠道,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同时实现了垃圾分类由理念到意识、由意识到知识、由知识到行为、由行为到习惯的转变。

  城阳区城阳街道顺德居小区,开展了一场以“阳光开放日”为主题的垃圾分类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生活垃圾分类的推广实施,不仅有利于美化我们的居住环境,还能有效减少垃圾对环境带来的污染。

  “分类回收的厨余垃圾,经过堆肥处理可以制作成养育花花草草的腐殖土,最大化实现了垃圾分类再利用的益处。过程中,我们能够亲眼见证自己分出的厨余转化为有机土,改善我们的小区生态,营造一个更美好更可持续的生活环境。”在厨余堆肥培训推广中心,指导老师正在厨余垃圾堆肥现场向大家介绍厨余堆肥的价值和意义,并就如何在以中小学校为主的公共机构开展厨余堆肥进行了互动交流。

  从垃圾混投混运放到分类投放收集,再到现在的“撤桶并点”模式,城阳区在垃圾分类的工作路径上不断探索、努力,以党建引领带路,以网格化管理驱动,总结“三期八步”工作法,实现了垃圾分类从初级到渐渐成熟的转变。

  “猪能吃的是厨余垃圾,猪都不要吃的是其他垃圾,猪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卖了可以买猪的是可回收物。”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看群众分类意识把握牢不牢。青岛胶州市洋河镇人居环境办在河西郭小学多媒体教室将垃圾分类知识“搬上”了校园的课堂荧屏,鉴于小学生年龄发展特点,工作人员为孩子们编了一段有趣的顺口溜,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进一步提升了辖区垃圾分类建设成果。

  授课结束后,工作人员组织孩子们进行垃圾分类小游戏,增加学习趣味性,进一步巩固了垃圾分类课堂效果。孩子们纷纷呼应要将学到的垃圾分类知识,回到家里教会父母、长辈和朋友,把垃圾分类落到实处,落到生活的每一天。

  今年以来,洋河镇积极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进课堂活动,让垃圾分类意识在孩子心中深深扎根。下一步,洋河镇将继续以宣传促意识,以意识强作为,确保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青岛莱西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综合运用技术手段,探索破解农村垃圾分类难题,不断优化有机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途径,为末端垃圾处理减负。走出了一条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新路径,使垃圾分类“难点”变“亮点”。

  秋收时节,农业生产废弃物不断增多。在莱西市日庄镇生活垃圾处置中心,环卫保洁员和村民格外忙碌,他们每天按时按点将收集好的垃圾废弃物送到这里,进行集中二次分类处置。通过将原本难以处理的尾菜、秸秆、人畜禽粪便、厨余垃圾等有机废弃物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处理变废为宝。生产出具有提质增效和生防效果的生物多效堆肥,就近消纳使用,降低了厨余垃圾处理和运输成本,解决了污染问题,并得到直接返田的优质有机肥,提高了土壤地力。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