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0月29日电 题:香港综合废物管理设施第一期:“大国建造”中的可持续发展
海风习习,海水在烈日下泛着金光,不时拍打到岩石上,溅起几尺高的水花。在比邻石鼓洲的人工岛上,香港“综合废物管理设施第一期”的施工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29日,“时代精神耀香江”之大国建造重大民生工程走访活动进入最后一天,“综合废物管理设施第一期”作为压轴的参观项目,让媒体团十分期待。
施工单位振华工程有限公司是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旗下的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香港设立的代表公司。据该公司总工程师陈健介绍,“综合废物管理设施第一期”是香港首个使用公众填料围填的人工岛。“300万立方米的填料中,有八成是公众填料,工期节省约6个月。”他解释说,受到疫情影响,大量砂石无法准时从内地运输到港,而香港的建筑垃圾每年有几千万吨,为了有效使用公众填料,团队特意为项目开发了一套模拟地基长期沉降的装置,对公众填料的长期特性进行研究,最终发现其性质比海沙要好,实现了这个创新性的尝试。
与自然界的博弈,成为这个项目的最大难点。陈健告诉记者,作为香港近30年来第一个在外海水深12米到15米建设的人工岛,与常规水域比较起来,项目的难度可谓有数量级的差距。
“因为水越深,浪越大,全年可作业的施工波高应为2米以下,但这里的全年平均波高为2.6米,意味着我们一年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可以在这边施工。”他表示,为了节省时间,工程队选择在内地预制海堤沉箱,再运到香港。
陈健介绍,工程原计划用4万立方米的填料,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程队采用了另一模式。为检测土地是否已经达到加固标准,还须通过100多个地下钻孔进行扫描,以三维模拟,保证卸载偏差不超过3天。这令工期节省了约2个月时间,并节省了一万多立方米的填料。
除此以外,应对极端天气亦是需要考量的因素。振华工程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知远表示,该项目在设计时除了根据有关纪录参数,还在模拟实验池中将地理环境进行三维模拟测试,参数包括50年、100年的浪高等,以验证是否达标。人工岛和厂房都可以抵挡如“天鸽”等较强的台风,而码头前方还设有防波堤作为屏障。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2019年的数据,香港每日置弃于堆填区的固体垃圾为每日15637吨,一年会制造近567万吨垃圾,当中仅29%循环再造。该项目工程副经理曹中兴表示,项目落地后将舒缓堆填区的压力,解决香港近30%固体垃圾问题。另外,岛上还将建造1座最高处理量达每日200吨的机械分类及回收的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还将分别在石鼓洲、长洲及南大屿设立空气监测站,提供当地空气质素的客观数据以确保其运作不会影响周围环境,并以烟气排放限值的95%作为行动水平预警。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31068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