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回收 > 黑龙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扎实推进
2021
10-27

黑龙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扎实推进

  一组百余人的队伍走上黑龙江勃利县勃利镇村内的大小街道,人们热情地挥舞着扫帚对街道、水沟、河道开展大清扫行动。这是勃利镇在日常网格化管理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上,定时开展专项行动保证村内环境整洁。随着垃圾清运车轰隆隆的作业声,往年随意堆在路旁的落叶、水沟河道里漂浮的垃圾已不见了踪影。

  与勃利镇一样,黑龙江全省各个村镇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把过去蚊蝇乱飞的旱厕变成了干净整洁的卫生厕所,把村里的垃圾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化带,把杂乱的农家院变成了规划整齐的小菜园。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革命、农村污水革命、农村菜园革命、农村能源革命、村庄清洁和龙江民居建设“5+1+1”重点工作全面扎实推进,龙江大地基本扭转了农村“脏乱差”的局面,初步实现了村庄干净、整洁、有序的可喜变化。

  小厕所,大民生。在哈尔滨近郊的巴彦县巴彦镇福民村,已经修好的室内卫生间白色墙砖干净整洁,洗手盆、洗衣机、坐便器一应俱全,往日的室外旱厕被室内水冲厕所取代。“现在上厕所不用往外跑,可方便多了。”用上水冲厕所的村民高兴地说道。

  这个问题在巴彦镇管网改厕试点屯已经得到了解决。福民村保安一屯、二屯已经陆续完成从外部引进屋内的管线铺设、联网,地面管线槽已经全部回填并铺好了地砖。改造全部完工后,村屯可实现“小型社区”——管网改厕采取“室内厕所+化粪池+污水收集管网”模式,村民生活污水经管线系统收集,流入化粪池,沉淀后污水汇入城市污水管网系统,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在半截河子村高家屯一农家后院内,有4个高出地面10公分左右的检查井,其中1个比较大,3个较小的,井旁还有一个自动化的控制箱,这是一个颇具科技感的“集成净化槽”单户污水处理设备。该设备是将化粪池与污水处理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好氧生化技术和智能控制设备对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村民的生活污水通过小管网流入化粪池腔体进行分解和酸化,初步分解处理后,进入投放生物菌有自动曝气设施的生化腔进行好氧处理,处理后达标清水自动排放。“集成净化槽”无需人工操作,完全自动化控制,自动曝气自动出水,降解后的水质可以达II类水标准,可以完全资源化利用灌溉农户后院的蔬菜大棚。

  在长山镇大兴村,记者还看到了“集成净化槽”双户污水处理设备,双户处理设备与单户处理设备的原理形同,只是在净化槽前端加上“检查井“和净化槽的容积加大,能够加大前后端的处理时间和处理量,降解后的水质同样可以达II类水标准,农户完全可以用于农田灌溉。

  生活污水单户“集成净化槽“和双户“集成净化槽“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正是农业农村部门为无法并入城市污水管网系统的村设计的两种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模式。

  除了改厕和生活污水共同推进,黑龙江在推进“厕所革命”的过程中还充分重视自身高寒地区的特点,坚持因地制宜、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分类推进的原则,科学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让农民群众更“方便”、更卫生。组织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试点示范试验,探索了管网式、净化槽式、化粪池式等7种符合龙江实际的改厕模式。2020年末,一类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二类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

  “垃圾分类,利国利民,柞树村的各位父老乡亲,我们要从每家每户做起,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一大早,方正县宝兴乡柞树村村民杨东福就开着垃圾清运三轮车穿梭在村屯中,车上的大喇叭声音响亮,循环播放着宣传语。炊烟袅袅的村子里,不时有乡亲出门,在自家院门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里分类投放垃圾。

  给各村镇建设农村垃圾处置设施、配备农村保洁队伍、推广垃圾分类等方式,是黑龙江改变农村生活垃圾随意乱丢乱倒现象、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方式。

  然而要村民们改变多年来固有的习惯,在农村实行垃圾分类非常困难。黑龙江各地一点点靠示范效应去改变,从改善村里整体公共卫生环境入手,修建水泥边沟,统一建围栏,设置垃圾桶,配备专职保洁员等。村干部挨家挨户给村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开展评比活动,对获奖农户进行大力表彰奖励。

  “做好农村垃圾,得立足乡村实际,多想接地气的好招儿。”方正县宝兴乡乡长赵长城给记者介绍了乡里探索出的符合农村实际的分类标准。宝兴乡建立了自存、桶存、散存三大类;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餐厨、秧稞等7小类模式,基本涵盖了农村垃圾的各种类型便于操作。

  农民群众动员起来,又有了接地气的分类标准,农村生活垃圾的“户分类”环节建立起来后,黑龙江各地逐步建立起了“户分类、村转运、乡处理”的垃圾分类处理链条。

  在方正县天门乡24小时运转的垃圾处理厂里,转运上来的不可回收垃圾就通过无害化低温磁化裂解炉进行低温分解,生成具有再利用价值的材料。黑龙江的农村生活垃圾正逐渐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目标。

  “前几年刚干这个活儿的时候,垃圾还很多,现在村里人的卫生意识提升了,垃圾越来越少了,再过几年,我都得下岗了。”天门乡的保洁员常宝成笑着说。

  据了解,黑龙江全省近年来新增设垃圾桶680多万个、收集转运车辆近2万台(套),建设中转站140座、村级分拣中心7806座。行政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40%的目标进一步落实;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并已延伸到3.5万个自然屯。全省有36个县(市)通过推行城乡一体化或市场化收运方式,开展农村垃圾清运。列入国家整治台账的204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已全面完成整治。

  临近霜降,东北的天气一天冷过一天。可在肇源县兴安村,村民孙国云一大早就和几位邻居在自家的小菜园里热火朝天地忙活了起来。她们在小菜园周围扎了篱笆,一道道东北乡村特色的篱笆墙,为村里更添几分田园的气氛。

  “今年家里的小菜园种些新鲜的蔬菜,不仅自家吃还能美化环境。现在菜都收完了,把篱笆扎起来,明年的菜园更好看呢!”在兴安村住了三十多年的孙国云这样对记者说起村里近年来的变化。

  兴安村家家户户兴起的小菜园,源自黑龙江省各地都按照《黑龙江省“菜园革命”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充分挖掘农民房前屋后菜园生产潜力。一个个美观又实用的小菜园不仅破解了农村房前屋后杂物乱堆放这一“老大难”的问题,极大地提升了乡村的颜值,也用实际行动,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的新模式。

  在距离兴安村100多公里的兰西县兰河乡唐家岗屯,哈尔滨市民张志忠正在村民的大棚里摘着新鲜的蔬菜。“听朋友说可以来这里采摘,都是新鲜绿色的蔬菜,我们就开车过来了,这次来摘了点豆角和黄瓜。”张志忠一边说一边享受着采摘的乐趣。

  兰西县立足市区近的天然优势,把开展“菜园革命”作为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打造小规模、大群体,小菜园、大产业的特色庭院经济。兰西创新打造的“菜园+花园”模式,在家庭菜园中种植赤松茸,美化村里环境的同时,既让游客享受乡土乐趣,也提升农民收入。

  “家里的小菜园和赤松茸的收入一年有五六万元,可比出去打工还赚钱呢!”村民郭小红高兴地说着自己农家小院的收益。2020年,她还开了一家“松茸水饺”的特色农家乐,收入又增加了。“守在家门口,给自己当老板多好。”郭小红说。

  据了解,目前黑龙江省内充分挖掘农民房前屋后菜园生产潜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推广应用。目前建成省级示范村249个,累计建成省级示范村507个,带动55万亩小菜园建设,促进户均增收500多元,一些小菜园成为小果园、小花园、小药园。(唐 旭)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