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城区多数小区内的垃圾桶发生了改变。有的垃圾桶旧貌换新颜,“穿”上了黑色、绿色、红色等各种颜色的“新衣”,而且桶身上还印有清晰的“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图标和文字。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正在德州市区逐步启动,但部分市民反映:分类垃圾桶内却依旧是“混装”,很多市民虽然想分类投放,但是不清楚如何进行正确分类。生活垃圾分类在德州刚刚起步,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何“破局”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10月18日,记者对德州市区运河街道、新湖街道、新华街道等多个街道的近20个小区进行走访,发现多数小区基本都配备了分类垃圾桶,桶身上的标识也较为显著,部分垃圾桶上还标注了该种类垃圾包含哪些物品,来帮助市民规范投放垃圾。
虽然垃圾桶上的标签和文字已经足够明显,但当记者打开多个小区的分类垃圾桶后,发现桶内“混装”的生活垃圾不在少数。许多成袋的垃圾中涵盖了多种生活垃圾,但市民却将其直接投放到标注了可回收垃圾或其他垃圾的垃圾桶中。部分小区居民在使用分类垃圾桶时,依旧将其当作普通垃圾桶,秉承着“扔满一个再换另一个”的理念,毫不在意垃圾桶上标注的字样。
此外,记者还发现许多分类垃圾桶中垃圾几乎已经溢出,大件的建筑垃圾遍布各个种类的垃圾桶。更有市民为了省去垃圾桶翻盖的环节,竟然将垃圾随手丢弃在垃圾桶附近,或者为了少走两步路,直接将垃圾向垃圾桶方向进行远程投掷。
记者在商贸大道的时代花园小区内观察了近1小时,发现在前来倒垃圾的8位市民中,仅有一位市民按照垃圾分类的标准进行了垃圾投放,有两位市民在查看垃圾桶上标注的垃圾分类标签后投放错误,其余市民则对于分类垃圾桶“毫无概念”,直接随意进行垃圾投放。
随后,记者随机对近50位市民针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询问,仅有极少数市民可以接近准确地进行分类,部分市民仅能对少量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多数市民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垃圾分类知识。
“这个垃圾桶上的标签写得挺明白,但是我还真不清楚我想丢的这些垃圾到底属于哪一类。”家住时代花园小区的市民孙女士,在发现分类垃圾桶开始投放后,每次扔垃圾都会十分纠结,经常是先在网上搜索才能知道如何投放。
除了不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外,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仍旧是将不分种类的垃圾全部置于同一个垃圾袋中。“每天清理小区内垃圾桶时,垃圾袋中总是有各个种类的垃圾,垃圾桶上标注的投放种类提示几乎形同虚设。”在时代花园小区内清运垃圾的保洁人员告诉记者。
垃圾分类绝不仅仅是在小区内放置分类垃圾桶这么简单,总体来看,垃圾分类大致可以分为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四个环节,而放置分类垃圾桶所针对的仅仅是“收集”这一个环节。
在不少小区,虽然已经设立了分类垃圾桶,但是在进行清运时依旧会不分种类地将其混在一起,集中进行运送,并未进行垃圾分类。
记者针对垃圾分类的当前情况,与多个小区的物业负责人也取得了联系。不少物业负责人表示,现阶段仅是在进行定点投放,先提高小区内分类垃圾桶的覆盖率,随后再针对垃圾分类展开一系列举措。
但在新华住宅小区(东区)内,记者却发现了不一样的风景。该小区除了为垃圾桶贴上了分类标签外,还在集中投放点处设立了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的宣传栏。市民通过浏览宣传栏上的生活垃圾分类提示,便可以明确自己想投放的垃圾属于哪一种类。“该宣传栏的设立既可以帮助市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还可以减少垃圾投放错误的情况。”新华住宅小区物业李经理告诉记者。
记者在与多个街道的负责人员沟通时,他们也纷纷表示,在随后的时间中,将会通过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对市民进行宣传教育,并安排人员进行驻守,现场辅助市民进行规范地垃圾分类,从根本上去治理垃圾分类这一难题。
垃圾分类是民生大事,如何推动垃圾分类的实施,解决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必然离不开管理条例的制定和法律法规的实施。在德州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上,《德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草案)》进行了第一次审议。会后,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会同有关部门对条例草案进行修改。据德州市人大常委会最新消息,该条例已于9月28日经德州市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正在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将做好法规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
该《条例》主要从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运输与处理,宣传引导与社会参与,保障措施与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概述。《条例》的制定完善了我市垃圾分类法制体系,同时也将为德州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加速度”。
垃圾分类的实现离不开全民行动。面对垃圾分类从“新时尚”变成“好习惯”这一难题的不仅只有我市,很多城市都正在通过实践去摸索前行的路。
2020年5月1日起,修改后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餐饮企业、农贸市场等,强制开展垃圾分类、推进垃圾减量,加强对垃圾分类的评比和考核,探索设立垃圾“不分类、不收集”惩戒机制,鼓励物业等促进垃圾分类落到实处的同时,还完善积分奖励政策,为居民建立积分奖励账户。并建立大件物品、废旧衣物预约回收机制,规范技术标准,建立源头排放登记制度,开展垃圾产生量调查,建立动态监测体系。
上海为规范生活垃圾产生者分类投放行为,制定《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相关政策实施后,2020年7月2日,上海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晒“成绩单”,居民区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90%以上,单位分类达标率达到90%;6月上半月,可回收物回收量、有害垃圾分出量、湿垃圾分出量同比分别增加71%、1120%、38%,干垃圾处置量下降19.7%;完成2.1万余个分类投放点规范化改造;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处置总能力达到24350吨/天。
垃圾分类并非小事,它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垃圾分类也并非易事,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引导、持续推进,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30793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